![]()
![]()
分享是最大的支持 关注是最好的鼓励
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回复“大礼包”,得规范大全!
推荐阅读:强烈推荐 | 水利天下微信公众号(扩传)
搜索http://www.shuilitianxia.com.cn/关注水利天下网资讯
【编者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本公众号创办的座右铭,也是奋斗的目标。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推文质量、品质放在第一位,精挑细选。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宗旨,为更好地丰富平台内容与专业水平,力求打造水利行业精品公众号平台之精神,【水利天下】开办【百家论水】专栏,专栏集各位专家智慧,进行热点解读、独到见解、沙龙研讨、案例或经验总结、分析等原创分享。本期为第383期,分享人是张珉老师,本文经作者授权同意本平台发布,文章纯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栏目平台观点,文责自负。让我们一起致敬分享者并与诸位分享、交流,欢迎各位文末留言。
![]()
优秀人才集群效应 | 地域、名校与家族如何孕育科技精英?科学技术研制,是需要有领军人物带领,但在形成大成就之前,往往有个优秀集群的强力支撑。优秀集群的形成离不开地域、团队、同学、同事、家庭的良好氛围。举例如下。由于杭州AI行业起步早、政府扶持和优惠的政策,在全国诞生了著名的科技六小龙,他们的公司名称及创始人分别是:(1)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专注于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应用。(2)群核科技:创始人黄晓煌,聚焦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应用。
(3)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专注于开发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和相关技术。
(4)强脑科技:创始人韩壁丞,是国内脑机接口领域的领先者。 (5)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以推出的国产首款3A大作《黑神话:悟空》闻名。
(6)云深处科技:由朱秋国与李超联合创立,在运动控制算法、环境感知及AI算法等关键技术上领先。 从华工三剑客到广东AI三杰,是广东商业与科技创新历程中的两个重要篇章,彰显了时代的变迁与传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华南理工大学走出以李东生为代表的三位家电人才,俗称“华工三剑客”,即李东生、黄宏生、陈伟荣。他们的简介如下:李东生:TCL创始人、董事长,主要从事家电、通讯等行业,带领TCL在彩电、手机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作为TCL的灵魂人物,李东生带领TCL不断拓展业务版图,从传统彩电到智能家电,再到通讯设备等领域,都有TCL的身影。他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让TCL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黄宏生:创维集团创始人,现为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董事长。早期从事家电行业,创立创维后,在彩电领域打拼出一片天地,后来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二次创业。创立创维后,专注于彩电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使创维在彩电领域取得了众多技术突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后来他投身新能源汽车领域,再次展现出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陈伟荣:曾任康佳集团总裁,主要在家电行业发展,在他“主政”期间,康佳成为中国彩电业前两强,离开康佳后创业做手机的电子电容等零部件。在担任康佳集团总裁期间,陈伟荣凭借卓越的管理才能和市场运营策略,将康佳打造成中国彩电业的巨头之一。他在推动康佳的技术升级、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康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梁文锋:1985年出生于广东湛江,是Deepseek的创始人。他17岁考入浙江大学,后创办幻方量化,2023年进军AI领域。他的Deepseek大模型成功降低训练成本,如DeepSeek - V3模型效果堪比OpenAI的“GPT - 4”,震惊全球AI界。 杨植麟:1993年出生于广东汕头,是kimi的创始人。高中获信息学奥赛广东赛区一等奖保送清华,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知名机构任职,2023年在北京创办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大模型kimi,融资超10亿美元,估值超30亿美元。 何恺明:1984年出生于广东广州,是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学家。他是广东省高考状元,毕业于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他创建的ResNet解决了深度网络退化问题,是谷歌AlphaGo Zero、ChatGPT等的重要基础,论文引用量达52万,在人工智能学界排名第三。(1)行业变迁:华工三剑客活跃于家电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满足了大众对基础电器产品的需求。而广东AI三杰所处时代,AI技术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代表着行业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反映出科技发展的浪潮推动产业结构不断革新。(2)教育力量:华工三剑客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教育为他们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创新思维,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广东AI三杰也都有着名校背景,可见教育在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关键作用,为不同时代输送引领行业发展的精英。(3)地域优势: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拥有开放包容的商业氛围、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这既能助力华工三剑客在家电制造业快速崛起,也能吸引广东AI三杰投身于此,为AI产业发展提供土壤,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 201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其中,有一位新当选的院士名叫倪晋仁,他曾于1982年至1989年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攻读硕士与博士。他的顺利当选,促成了清华大学史上“最牛”宿舍的诞生——清华大学2号楼474宿舍。而从这里走出的三位“治河专家”:王光谦、倪晋仁和胡春宏,全部成为了院士。王光谦、倪晋仁和胡春宏三人,不仅同一年出生,本科也来自同一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缘分更是让他们三个人在清华大学同一宿舍相遇。据王光谦回忆,倪晋仁那时曾经画了一幅画,是三只老虎,画贴在474房间的门上,题名为“三虎居”。这便是清华三虎居的来由。相比于“早出晚归彼此见不着面说不上话”这种学霸间的相处模式,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情谊和默契堪称“中国好室友典范”。他们三个人,特别默契,特别聊得来。不仅常常探讨学术问题,还会一起踢球、打牌、编小说,一整个就是“精神世界的极度充足”。三十多年一晃而过,当年的“474三虎”早已成为了领域中的专家栋梁,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但是,曾经同窗同寝的情谊让他们到现在还是彼此事业上的好搭档。2017年,由胡春宏领衔、王光谦、倪晋仁两位院士加盟的联合工作室在西安理工大学正式揭牌。 王光谦,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工程系,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现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博士生导、清华大学副校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主任。胡春宏,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962年生,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山西榆次,1978年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工程系,1982年毕业。1989—2004年间长期任职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现为青海大学双聘院士,西安理工大学院士工作室签约院士。倪晋仁,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1962年生,山西山阴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工程系。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春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倪晋仁最近,各大高校的“最强寝室”频繁上热搜,“全员保研”、“室友人手一篇SCI”仿佛成了一间“学霸寝室”的标配。但是,要论“学霸寝室”的天花板,还是非这些“走出3位院士”的寝室莫属!无独有偶,厦门大学也拥有一个这样的“三院士”宿舍。在厦门大学芙蓉一楼216宿舍,也走出了三位院士,他们是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田中群、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孙世刚以及2016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孙勇奎。与清华大学“三虎居”情况不同的是,厦门大学“三剑客”之中,出生于1962年的孙勇奎年龄最小,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入,而另外两位,田中群和孙世刚则当过知青,年长孙勇奎七、八岁。作为宿舍里的“老幺”,孙勇奎学习非常勤奋刻苦,时常在宿舍熄灯以后还要去食堂“借光”读书。对于知识的极度渴求,使得他们分外珍惜获取知识的机会,也更能够与有着共同志向的同伴互相勉励,共同进步。正如田中群说,“我们原本以为,我们没有机会读书了”。所以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十分珍惜。厦大芙蓉一216宿舍“院士三剑客”中国科学院院士田中群、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孙勇奎、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 当年同住哈尔滨工业大学七公寓506房有三位博士研究生同学先后评为院士。他们关系特别好,宿舍气氛始终特别融洽,经常一起交流学术等方面的问题,还经常一起打乒乓球。那段“三人行”的时光美好而珍贵。韩杰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航天学院教授、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晓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世泽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校友、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工大“一门三院士”,惊艳人们,称之为“优秀人才的集群效应”。李德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家族“一门三院士”,除他之外,还有胞弟李德毅和堂弟李德群,他们的成就如下:李德仁院士的学术贡献: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推动中国测绘遥感技术从跟随到领跑。教育成果:培养200多名博士,是指导博士最多的中国教授之一,培养出了两名院士。李德仁胞弟李德毅院士的学术贡献:理论创新: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证明关系数据库模式和谓词逻辑的对等性,提出云模型、云变换和数据场等认知形式化理论。实践应用:成功控制三级倒立摆的各种动平衡姿态,专著《不确定性人工智能》被选为国家自然科学类一百本原创图书之一,在智能驾驶领域提出基于路权构建驾驶态势认知图,研发机器驾驶脑,领导中国最大的智能车联合团队。李德仁堂弟李德群院士的学术贡献:科研成就:长期致力于材料成形数字化与智能化研究,研发的冲压模CAD和塑料模CAD/CAM系统,填补国内模具数字化研究领域空白。学科建设:参与筹建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率先开创数字化材料成形研究新方向。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年101岁,在世,仍工作不停。开创草业科学体系:开创了中国草业科学的教学科研体系,在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畜产品单位、草原利用与改良等众多领域做出创造性与开拓性贡献,推动了学科与产业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最早将划区轮牧先进理论和方法引进中国,提出高山草原划区轮牧实施方案,创立草原季节畜牧业理论,使单位面积草原畜产品大幅增加,推动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在黄土高原、西南岩溶地区等地开展研究,建立发展模式,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任继周院士的二哥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字又之,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他的一生充满了学术探索和贡献,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学术研究:他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在这些领域深入钻研,成果丰硕,对中国哲学史、佛教史等研究影响深远,比如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观点,引发学界持续20年的学术纷争。机构筹建:1964年,奉毛主席和周总理之命,筹建中国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推动了中国宗教研究的专业化发展。学会领导:担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和中国宗教学学会的理事长、会长,促进了相关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发展。
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桃源24幢107寝室5位姑娘100%保研成功。两位保送复旦大学,一位西湖大学,一位南京师范大学。10、4个第一名同学还能继续做室友吗?
珈有好青年的 武汉大学 2025年01月07日 11:20 湖北
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有四个阳光男孩,他们住在同一间寝室,来自四个不同专业,又分别名列各自专业第一。都保送北京大学。他们相遇珞珈山下,情谊再续未名湖畔,成绩优异绝不是他们唯一的标签,他们的大学生活有更多别样的精彩,快跟珞珞珈珈一起,听听信息学部14舍311寝室的故事吧! 01纪昀GPA3.97,2021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第一名。推免至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曾获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武汉大学甲等奖学金、武汉大学三好学生、武汉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武汉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武汉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武汉大学第十九届学生团干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坛优秀个人;获SuperMap杯高校GIS大赛分析组湖北省三等奖、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2023年CATTI杯全国翻译大赛初赛大学非专业A组中英(笔译)三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不动产估价技能大赛全国特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科技论文竞赛全国一等奖、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省级银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湖北省铜奖。02刘昌鑫 GPA3.97,2021级地理信息科学(数字地图与空间信息工程)专业第一名。推免至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于刚·宋晓奖学金、武汉大学甲等奖学金、武汉大学三好学生、武汉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武汉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武汉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武汉大学共青团理论学习先进个人、连云港市优秀学子;获第21届SuperMap杯高校GIS大赛命题开发组国家三等奖分析组湖北省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测绘技能竞赛湖北省二等奖、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省级银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湖北省铜奖、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结题。 03吴俞营 GPA3.88,2021级环境科学专业第一名。推免至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曾获国家奖学金、张蔚榛奖学金、武汉大学甲等奖学金、武汉大学乙等奖学金、武汉大学三好学生、武汉大学社会活动积极分子武汉大学共青团理论学习先进个人;获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优秀结题、一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结题、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省级银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湖北省铜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湖北省铜奖、SuperMap杯高校GIS大赛分析组湖北省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04潘顺德 GPA3.78,2021级地理科学基地班专业推免第一名。推免至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健康专业。曾获武汉大学甲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武汉大学三好学生,武汉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共青团理论学习先进个人,武汉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武汉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校级文明寝室长;获Supermap杯分析组国家级二等奖,第十届经纬杯全国高校地理知识竞赛二等奖,地理科学拔尖计划2.0基地学生学术交流会优秀汇报。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省级银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湖北省铜奖。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卓越实习生,担任武汉大学寒假实践队队长并获一等奖。寝室共同为吴俞营庆生左起:刘昌鑫、吴俞营、潘顺德、纪昀团队协作、相互激励,携手并进、逐梦前行,三年同窗,共度青葱岁月,友谊再续,踏上全新征程,愿他们铭记过往的美好回忆,怀揣饱满的斗志和青春的激情,朝着心之所向和目标理想,奔赴山海,顶峰相见!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的陈明绍家族。简单介绍如下:第一代:陈明绍是1936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生,我国著名的能源环境专家。其夫人陈霭民是1937年清华化学系高材生,在北京工业大学任教。第二代:儿子陈虎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北京机械工学院院长、教授;儿媳妇葛德玉是清华学子,在北京联合大学任教授。女儿陈安毕业于清华,后赴美深造并留任美国;女婿李光为清华大学1969届工程数学力学系毕业生,曾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第三代:长孙陈凡是清大1991届毕业生;其妻宋晔系清大建筑系研究生;小孙子陈鹰1993年入读清大土木系建筑管理专业。全家十人,除孙媳是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其余九人全部清华。 广东省东西长度约800公里,分布广府、潮汕和客家三大语系。客家人会读书、潮汕人会做生意、湛茂人好钻研、广府人精明豁达,各有特长,且经济强大、物产丰富。如果在鼓励优秀人才方面,工作做得更细致,则在AI时代仍能再开先河。几乎所有优秀人才集群,都表现在地域、名校、年级、宿舍、家庭方面的优秀,体现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准确性。无论哪个等级的优秀人才交往,其优势在于能够相互学习、鼓励、讨论,随时可碰撞出智慧小火花,日积月累就变成大火花,产生思维飞躍。经常性的交流,会对原始想法进行补充完善,逐步产生实质上进步。从小处说,会大大提高认知水平,往大处讲,能产生某些重大创新。以上实例充分表明,优秀人才集群,体现出地域政策的重要,名牌高校的优越,环境氛围的督促和家族教育的引领,这都是做出巨大成绩的基本保障。也只有每位人才有宽阔的视野、包容的态度,才能形成优秀集群,干出一番大事业。【作者简介】张珉 男 1968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工建筑专业。退休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曾工作在水电八局、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等,现住广州。本期【百家论水】专栏系列就到这里了,大家有需要交流探讨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转发、分享,期待各位下期再见。薛国强:【水利天下】管委会主任兼公号创办人、主编。本科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工程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注册咨询工程师,水利水运双专业高级工程师,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水利工程技术分会专家委员,科普中国专家库专家成员,河湖网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文协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采购专家库评标专家、福建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福建省政府采购专家库评标专家、福建省勘察设计协会评优专家、福建省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协会专家库成员、福建省土木工程系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专家评委、厦门市城市公用事业评审专家、厦门市重点项目建设专家库入库专家、厦门市科学技术局首批科技专家库专家等。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部分推送文章及图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致谢忱!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仅标明(或未能标明)转载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果您觉得好看,就请点赞、在看、留言、转发、分享一起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