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中国的洪水白白流走

学术   2025-02-11 07:04   福建  


分享是最大的支持  关注是最好的鼓励

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回复“大礼包”,得规范大全!



推荐阅读:强烈推荐 | 水利天下微信公众号(扩传)


搜索http://www.shuilitianxia.com.cn/关注水利天下网资讯


一项关乎国家命运与民众福祉的重大决策正逐步酝酿,其核心在于如何高效利用并管理中国的洪水资源,以减少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同时探索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方案。
这一决策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深度挖掘与高效利用,更是对国家水资源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与升级,其深远影响将惠及亿万民众,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高效利用青藏高原水资源,规划跨区域调水战略
近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国际水文气象学权威期刊《美国气象学会通报》上发表,该研究基于详尽的科研数据,通过整合地面观测、遥感反演及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手段,精准估算了2018年这些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主要河流在出山口处的径流总量,达到了惊人的6560亿立方米(误差范围在正负230亿立方米之内)。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雅鲁藏布江、恒河、怒江及澜沧江等几条关键河流,其径流量占据了这13条河流总径流量的61.9%,其中恒河与雅鲁藏布江的占比更是高达26.9%与25.0%,凸显了它们在区域水资源分配中的核心地位。
鉴于这一丰富的水资源储备,一个极具前瞻性的构想应运而生:若能将青藏高原每年约6000亿吨水资源中的十分之一进行科学调配,引向水资源匮乏的西北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那么这些地区的广袤沙漠或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有望实现沙漠化逆转,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水资源调配的宏伟构想
鉴于青藏高原水资源的丰沛,我们提出一项前瞻性的构想:将每年约600亿吨水资源中的十分之一,即600亿吨,科学调配至西北干旱地区。这不仅将极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沙漠化逆转,还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二、技术创新降低调水成本
  1. 抽水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利用抽水储能技术,在提升水体势能的同时,实现跨地理空间调水。通过优化储能电站运营效率,结合合理的电价机制与市场需求匹配,可大幅降低调水成本,甚至趋近于零。
  2. 跨流域调水储能方案:规划从三峡库区等水源丰富地区调水至缺水区域,如丹江口坝下汉江下游及淮河流域,进而置换黄河等流域水资源。这一过程中,黄河上游的高水位优质水资源可引入内陆高原地区,为城市供水并创造经济收益。
  3. 时间跨度的水资源调配针对水资源在季节间的分布不均问题,我们提出“以水抵税”的创新思路。结合抽水储能与清洁能源发电,实现水资源的季节性与地理性调配。在长江与珠江上游构建巨型“水塔”,雨季蓄水防洪,旱季放水灌溉,同时结合光伏发电,降低储能成本,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来源:整理网络媒体、官网等

编辑:水利天下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说明来源




欢迎投稿、入群与商务合作


薛国强:【水利天下】管委会主任兼公号创办人、主编。本科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工程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注册咨询工程师,水利水运双专业高级工程师,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水利工程技术分会专家委员,科普中国专家库专家成员,河湖网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文协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采购专家库评标专家、福建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福建省政府采购专家库评标专家、福建省勘察设计协会评优专家、福建省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协会专家库成员、福建省土木工程系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专家评委、厦门市城市公用事业评审专家、厦门市重点项目建设专家库入库专家、厦门市科学技术局首批科技专家库专家等。



本期视频内容:《关于水问题发问》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部分推送文章及图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致谢忱!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仅标明(或未能标明)转载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果您觉得好看,就请点赞、在看、留言、转发、分享一起上吧!



水利天下
薛国强:水利水运双专业高级工程师,水利天下公众号创办人兼主编,致力于打造百万水利人的精神家园!聚焦水利领域人、事、物。推送水利最新动态、专家见解、技术疑难、行业资源等。欢迎各位业界朋友关注与分享,水利天下欢迎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