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特别声明
以下来自网友供稿,不代表本号观点!我们尊重一切的生命以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拉我进约死群吧,一起死!”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社交网络事件,每天上千人讨论自杀,讨论如何无痛结束生命。
“我们不想活下去”。
“不怪家人、朋友,不怪景区”。
“不需要任何人给我们承担责任。”
之前四名相约“组团”自杀者在张家界天门山一跃而下,跳下去的三名男子,也是事先服了毒的,也就是说“组团自杀”的四人,已抱着必死的心,即使不跳崖也活不了,只是临死前飞身一跃,他们的世界已划上了句号。
当事情发生后,有人会问这种组团相约自杀的年轻人是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人有13岁左右的初中生,也有20出头刚闯荡社会的小年轻,还有30来岁为人父的中年人,他们自杀不考虑父母、不考虑子女吗?
自杀自己解脱了,但痛苦的是亲人,他们是不是太自私了?
显然,因当代社会由于竞争压力大,经济环境变得严峻,社会人际关系和合作方式出现了严峻的挑战,人们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而对生活产生消极的态度。
此时,应该指责那些教唆和鼓吹自杀的行为。从道德伦理和人性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因为自杀不仅仅危害个人身体健康,而且会产生深刻的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教唆更是不可原谅,因为年轻人的意志和心理更加薄弱和脆弱,他们需要的是正能量和鼓励。
“社交式自杀!”
--范范DC--
前两天我收到好朋友的一封电子邮件,内容让我吓了一跳:他先是陈述了对于自己人格的批评,然后话锋一转,说以后要和我绝交,再也不联系了。想起他来,一起干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
感情那么好,时常互相勉励,展望未来时总说:等兄弟一朝得势,肯定最先回报你。怎么突然间就和我绝交呢?
与此同时,另外一位朋友也收到了类似的绝交信。我俩很紧张,以为这是一封诀别书。
商量了一下,我说有了任何消息及时通知我。
晚上都睡不着觉,一闭眼睛就出现很多不好的画面。
今天得知这位兄弟一切安好,心情就平复了。据说他是这样回应我们的担心的:放心,我很坚强。
我一下想起来去年的一个阶段,我写了这样一篇博:从明天开始,不要试图用任何的方式和我取得联系。
不要再打我的手机,我不会接,号码会在短期内失效,我也不会再使用手机。
不要打我家里的电话,我不在。不要在qq上留言,我不会再次上线。如果偶然遇见了我,不要和我打招呼。不要问任何问题。
不要以为你是例外 其实这种行为,国际上都有定式,叫做社交自杀。
人总会走到一个特别迷茫的阶段,各种不顺心的事情层出不穷,因此人会反思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种思考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在你各方面都不顺心的时候思考,就会痛恨你的朋友,家人,社会。
因为这样想是很有道理的:朋友,家人和你所处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今天的你,所以你今天的差劲和失败,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们。
社交自杀是经常出现的。我妈妈有个关系特别好的女同事,两人经常来往。有一天早晨,我妈正睡觉呢,这位女同事打来电话,破口大骂,说我妈搬弄是非,背后讲她坏话。
早晨被叫起来的人本来就有起床气,我妈也愤怒的回骂。事后我妈就觉得很奇怪,没有任何行为和证据,甚至都没有意图,怎么一个好朋友就能这样?我有个富二代的好友。
大学毕业后,他除了固定联系几个好朋友,和大学同学都断了联系。
他家貌似很有钱,但是他没有保时捷跑车开,每月固定领取几百块钱的生活费。这种生活状态下他就不想联系别人,觉得没意思,掉面子。至
于我呢,是有一天觉得人和人的交往就像两颗石头的碰撞,没有了火花,只剩下一些龌龊的不断重复的烂桥段,所以有那么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有丝毫乐趣了。
我社交自杀的时候,没有引起什么波澜。我要是敢跟我爸妈说,立刻就没饭吃了。跟别的朋友说,觉得多此一举,你不联系就不联系得了,何必要说。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不知不觉大家又坐到一块儿了。有个朋友提起这件事情来,个儿不屑的说:你不理他就没事儿了!甚东西!
我听了就笑了,特别释然,你看,他觉得无所谓了,我反而觉得有几个朋友是很宝贵的。
社交自杀时都是内心产生的恐惧感,我当时有些特别,我是对外面的世界不怎么害怕的,你也没有理由来让我害怕。
可是一想起人与人交往时种种不断重复的低俗桥段,就觉得很不是滋味儿:这样活着算什么,圈圈圆圆圈圈。
刚跟我绝交的这位朋友,我前一段时间给他打过电话,谈心。我跟他讲了很多心事。就说我自己的状态,并没有那么好,虽然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三餐都是父母伺候。
我说起有天我想报公务员,我妈突然说:报了也没用,你也考不上!一瞬间心都凉了!然后就心情很不好,当天晚上和父母吵架!
怒了,把门一摔,听到门外面我妈怒骂:连个废物也不如!
本来这句没什么,没想到我敬爱的爸爸补了一句更猛的:你已经养了个废物,还要怎么样?今天晚上就把他赶出去?顿时我的小心脏扑通扑通差点儿跳碎了。
当时我也没哭,当然是非常痛苦的,我跟这位朋友讲,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你有缺点,别人也有缺点,避免不了互相指责。
但是除非你不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了,否则你就得接受一些龌龊不堪的小细节。而且人必须得调整,就算生活就是几个人之间的内耗,你也得想办法让这个环境变得更加舒服一点,少一些摩擦。
我说你的想法也简单,就是想成功,想心平气和的走在人世间,这样的话,你每天苦大仇深的去面对别人和社会,肯定是没有出路的。
我以为这番话是非常到位的,没想到几天之后这小子就跟我绝交了。
自杀在一念之间
--多多 SIC--
我以前一直认为,很多人无法改变老实人是因为他们本身不是老实人。
你们之所以不了解自杀者,因为你们没有过尝试自杀,或者是有过很强的自杀倾向。
本人有幸从抑郁症中走出来,可以告诉你们一下我那个时候的体会,抑郁症有自杀倾向,这大家都知道,可是这个自杀的逻辑是什么?
讨论这个之前,我可以先告诉你,那个自杀的人,能不把你带走,就已经是他的善良了,尤其是那些跳楼的,能不把劝说的人一起带走,就已经是他良心发现了。
自杀的逻辑,人肯定会死,人类注定灭亡,一切都是无意义的。
更不用说自己被欺负被压迫,上升无门,社会道德枷锁,自卑,负债,各种压力,对这些想不开的人,他们都会形成心理问题,你现在看这句话没感觉,可是,一旦某句话变成了信念,那就不一样,就像邪教信徒一样,就像人喜欢钱喜欢权一样,就像有人好色一样,你以为割掉下面二两肉的人没色欲?他们也想有色欲,因为发泄无门,所以,他们会把色欲变成其他变态的心理。
了解过太监就知道,太监到底有多变态。
为什么那些变态没想过自杀?其实,那些自杀过的人,并没有把自身的变态行为施加给其他人,并没有麻烦别人,他们大多数本来就是善良的。
只是感觉人生无望,加上社会很多人都是很丑恶的,人生很无奈,毫无意义,被生活所迫,再加上自杀的逻辑,生活上的种种事迹让他一天几十遍的重复这个逻辑思维,日复一日,那真的是煎熬,久而久之形成了对生命的漠视,又因为道德枷锁,他们不会想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们不会去伤害别人,就选择结束自己。
对生命漠视的人,他们能不去伤害别人,不去报复社会,已经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所以如果你不想死的话,不要和这些人走的太近,生死一念间。
有人说要多关心他们之类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像我这样整天不正经的人,我没有想不开的朋友,如果有某个女性朋友想不开,我肯定会说,你死了真的是太可惜了,先让我爽一把。
如果有同性朋友想不开,,那我又找到了一次喝酒的机会,必须天天陪他喝酒,弄不好还能继承他的花呗。
普通人的说教根本没用,就像突然有人给你说让你放下权利放弃金钱,你会信吗?不会,你反而会抱得更紧。
相约自杀犯法!
--微微 SI--
我叫微微是一名律师,今天我分享的法律问题是故意杀人罪,可能有的朋友觉得,故意杀人罪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吗,这还需要普法吗?
但是在我们法律人的眼中,每一个法律问题都会存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
今天我要讲的这个案例就是相约自杀的行为到底能不能认定为犯罪,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举一个很简单的案例,一男一女是恋人关系。两人因为婚事遭到家里的反对,产生了厌世的心理,便由男方购买毒品相约自杀。
但是,女方服毒后,男方看到女方自杀的恐怖情形产生了畏惧心理,就没有进行服毒。
后男方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认定其构成故意杀人罪,法院认定是否正确呢?这个判决是正确的!
如果两个人都服毒自杀,那么毫无疑问法律是不会追究的,也无法追究,因为死亡的人是无需承担刑事责任的。
正因为是女方单独一方自杀既遂,而男方属于未遂,且毒品也是男方购买,双方相约自杀另一方也是起到帮助作用的。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自杀未遂的一方会被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的。
但实践中,这种行为和直接杀人的行为还是有显著的区别,法院一般也会对自杀未遂的一方从轻处罚。
自杀热线的经历
--肉肉 DC--
前一阵子,一个我没怎么聊过的师妹突然加了我的微信,尬聊了15分钟之后,她小心翼翼地跟我说了一句:
“最近我们去XX自杀热线实习了。”
“嗯,嗯~”
“昨天是我第一天接电话。”
“第一次实践啊,感觉怎么样?”
“我给你打个电话吧,太多想说的。”
“行!”
今天是我第一次和晓楠姐值夜班,她值上半夜,我值下半夜。我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快两点,看来我还能睡一会儿,但无奈一点睡意都没有。
作为一名刚结束培训的新手,一个半小时前处理完的那个个案的声音还停留在我脑海中……
那个失恋的年轻女人,踏着高跟鞋,在离地面240米的50层楼顶给我们打了那通电话,晓楠姐确定了危机情况后,将我从还没捂热的小床里拍起来。
惊醒的我,脸上还留着一点她指尖的冷汗。我迅速回到我的位置上,紧张的浏览了一眼晓楠姐共享给我的记录。我一边看,一边同步接入电话。
“你已经在做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你在死亡的面前没有选择直接妥协,而仍然努力在向我们求助”,晓楠姐的声音传递出一种坚韧的力量感。
在晓楠姐声音的背后,一阵嘀嗒嘀嗒……的声音与风声混在一起让我打了一个寒颤。
是高跟鞋,我意识到。
在寂静的夜里,我能够清晰地听到她的高跟鞋击打在楼顶瓷砖上的每一击,就像是死神的脚步。
我连忙看了记录,紧急联系人电话的部分还是空白,但当事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已经被明确标出,于是我赶紧联系最近的警方寻求他们的协助。
“我很担心你现在的状况,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同样也有着一些人同样牵挂着你。可以告诉我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吗?”
“张国华,我爸”
“就像你将我当作你的力量一部分一样,我希望他也能够在此时成为你力量的一部分,可以将他的电话告诉我吗?”
“XXX XXXX XXXX……”
这个电话的出现让我一下子激动了起来。第一通打过去,没接通。心里一沉。第二通打过去,还是没接……
第三通……还没响一会儿,电话通了。
“喂,是谁?”声音里带着些许被吵醒的怒气。
“您好,我们是希望热线,您是张国华先生吗?”
“是我,请问……”语气由愤怒转为了迷惑与慌乱。
我迅速地将事情解释了一遍,他迅速地起床奔往目标的地方,利用在路上的间隙,我不断重复着各种注意事项:
发生这样的事情,您的焦虑是非常正常的,但见到XX后,请不要责怪或评价她,试着去陪伴她,告诉她她是安全的。
一定要带她去医院。
72个小时里,找几个她信得过的人,轮流守着她。即便她说自己已经没有自杀想法了,也一定要陪着她。
…………
半小时后,XX被她爸从楼顶接下来了,我们的工作也暂告一段落。
--END--
对于“自杀群”的种种言行,你怎么看?
如果您对甄有才的测评系统感兴趣,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进行在线咨询哦~
纯属专家分析意见,不代表本号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转侵即删
延伸阅读
科普丨全球500强企业在用,遍布2亿多人的DISC测评是什么?
重磅升级!HRforce甄有才V5发布会五毛钱做出五百万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