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严重,光伏产业还有未来吗?

财富   2024-12-15 09:00   北京  


作者:任大刚

来源: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

最近有消息称,多家光伏企业签订自律公约。

有光伏企业高管透露:“本次自律公约签订企业超30家。根据所签订的自律公约,将从下个月开始管控产能,(签约)各家都有配额。”据悉,相关配额依据2024年各家企业的出货量,以及产能所制定。

光伏的产能的确是个大问题。最近不断有专家指出,中国光伏的产能已超过全球需要量。两条消息对勘,似乎印证了光伏产能过剩的严重。

其实除了产能过剩,今年上半年的综合数据还显示,N型电池生产成本每W净亏0.04元,组件生产成本每W净利润0.01元。而上游的硅料价格,已经从每吨30万元跌到3万多。

生产端挣不到钱,产品供过于求,如此严重的局面,是不是预示着这个产业马上就要黄了?
此事还得从头说起。

光伏产业的特点
首先,光伏产业是个重资产、高投入、高产值的行业。

以投资1GW(10亿W)的TOPCon技术路线为例,当前设备投入约需要1.2亿,加上土地、厂房建设、原材料采购、流动资金和人工成本等,至少需要3个亿上下才能启动,而一般的生产基地,至少需要3-5GW以上才有经济价值。

又以投资1GW的HJT技术路线为例,设备投入在3亿上下,加上土地、厂房建设、原材料采购、流动资金和人工成本等,则至少需要4.5亿以上,3-5GW的生产基地,哪怕分期投建,至少需要10个亿的资金筹备计划。

这样大的资金需求量,手握几百上千万资金的企业主进不了门槛,背后没有金融机构或大的投资机构支撑,根本玩不转。所以从一开始,光伏产业就自带一些金融属性。考虑到不断有光伏电站拥有者在发行REITs产品,其金融属性就更为明显了。

而以前年每W1元以上的N型电池片价格计算,一个5GW的电池片生产基地,每年的产值可以达到50个亿以上,加上组件价格每W接近2元计算,则产值可以达到100多亿的规模。

在地方政府看来,引进几十家企业,总产值也很难超过10个亿,而只要成功引进一家光伏企业,达产之后就是百亿元级的产值,何乐而不为?因此,在过去两三年,许多地方政府都在争相上光伏生产项目——不仅有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而且——太划算了。

即便今天电池片采购价格腰斩且过大腿,但仍然是产值相对较高的产业,仍以5GW的电池片为例,年产值可以达到20多亿以上,加上光伏组件的35亿左右,可以到五六十亿产值,仍是各地方政府比较中意的招商项目。

图/图虫创意
其次,光伏产业还是技术迭代很快的高科技产业。

TOPCon成为目前主流技术也不过三年时间,它取代的是此前的PERC技术。被取代的主要原因,是PERC的光电转换率极限值在24%左右,TOPCon比PERC有更高的光电转换率,目前的极限值接近27%。

TOPCon很快成为技术主流的另一个原因,是一开始投入PERC技术路线的厂家,可以通过设备改造,进步到TOPCon,旧设备新利用,可以降低设备折旧率,经济上划算。

但更新的HJT技术已经完成产业化,出现了GW级产能。相比于TOPCon,HJT技术有几大优势:(1)工艺流程短,HJT只有4道工序,而TOPCon有12道工序;(2)光电转换率更高,理论极限值超过27%;(3)长寿命,低衰减;(4)温度系数低,在高温环境下,也有较高的发电性能。

值是之故,新的产线已经没有再投TOPCon的了,更没有人提及PERC技术,PERC技术的产品也多销往非洲地区。

除了上述三条技术路线,去年资本市场一度热炒的钙钛矿技术,光电转化率极限值在40%以上。由于HJT在生产工艺上的低温环境,天然可以叠加钙钛矿电池,理论上的光电转换率可达45%。而TOPCon的高温工艺,无法实现这一点,这也是新玩家不再使用TOPCon技术的原因之一。

目前的技术热点,已转移到HJT叠加钙钛矿,但钙钛矿技术目前的技术瓶颈,是稳定性尚未解决。与HJT30年使用寿命相比,钙钛矿5年的使用寿命,还是太不匹配了。但即便是5年寿命,实际上已经有商业价值。

此外,BC技术也是时下的技术热门,PERC、TOPCon、HJT、叠层电池等都可以跟BC技术相结合,叠加工艺继续扩大效率优势。业界认为,TOPCon技术虽然在当前市场上市占率遥遥领先,但在逐渐萎缩,未来几年,是TOPCon、HJT、BC三条技术路线三分天下的时代。

全球还有其他一些技术路线。譬如美国市值第一的光伏企业First Solar(第一太阳能),采用的是碲化镉技术,通常称为薄膜技术,应用场景相对要小。

同样叫“car”,有的是电车,有的是油车,光伏产业跟汽车产业有类似之处——一个光伏,各自表述。

经测算,光电转换率提升1%,大约影响电站收益可以高达7%,叠加计算,电站全寿命周期二三十年的收益即有倍数之差。

重资产,技术迭代快,自带金融属性,决定了光伏企业的命运往往如坐过山车,首富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走错技术路线,踏错周期,下地狱;踏对周期,上天堂。

这个行业就是这么刺激。

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首先,从技术上来讲,光伏发电不稳定,不仅白天发电不稳定,而且到夜间还无法发电。

在早期,由于装机量小,光伏发电上电网不是问题,而且还大受鼓励,掏钱请你上电网。但随着装机量扩大,超过15%的冗余就会对电网造成冲击。于是,储能产业顺势兴起,2023年因此成了“储能元年”。开工兴建光伏电站,审批时候强制要求配储能20%。
但储能消纳20%还是无法应对装机量扩大势头,于是又进一步要求自带产业,自己解决消纳。

但问题是,现在的高耗能产业不是那么容易就匹配过来。最终还是要在储能上多想办法。

目前主流的储能方式是电化学储能,还有重力储能、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等,总之是挖空心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对光伏发电来说,光伏制氢兴许是不错的技术选择。譬如在新疆就地电解水制氢,通过管道送往东部或压缩后运到其他地方,跟油气一样,实现能源的异地流通使用。但由于氢原子最小,最容易逃逸进入其他物质,出现“氢脆”现象,破坏储运设备。这是目前储运方面的技术瓶颈。

▲光伏板的制造过程(图/视频截图)
其次,是文章一开头提到的产能过剩问题。

本轮光伏组件暴跌,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光伏组件,因新冠疫情,到港后无人提货,无法交割,数量高达40GW(也有说80GW的)。
但这些光伏组件的欧洲客户已经支付部分定金,中国厂商认为既然已经取得部分定金,于是低价将这批组件销售出去,以快速回收资金,哪知此举引发市场雪崩,也出现了欧洲人的围栏也使用中国光伏组件的情形。

这是一个可疑插曲,不过符合降价趋势。近十多年来,尤其是从2018年“五三〇”取消政府补贴以来,光伏组件的价格已经下降近90%,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低于火电,与水电接近。这是光伏企业一直处于自由市场竞争状态的结果。
有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出现产能过剩并不奇怪。退一步说,现如今,中国还有多少行业没有产能过剩?但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透露出一些诡秘。

在光伏产业的热潮之中,出现很多跨界进入者不奇怪,希望短期套利的资本也摩拳擦掌。

鄙人曾见过有一拨专做短线炒作的资本玩家聚在一起,拼凑几个亿,控股一家上市公司,借壳进入某光伏项目,结果投资协议签了,公告发了,声称有15个GW的投资计划,但股价却没有像其他光伏公司一样应声而涨,过了几个月,这几个资本玩家作鸟兽散。

显然,这15个GW是进入了产能统计的。因此,在出现产能过剩的前提下,具体过剩到什么程度,是哪一类产品过剩,大概没人说得清楚。

通常情况下,产能都是此前一年的计划,实际出货量是多少,中间怎么对榫?即便是正常生产的光伏企业,哪怕是上市公司,其实际出货量是多少,库存多少,恐怕也是商业机密。更不必说还有真做、假做和半真半假做等复杂情形,教人难辨真伪。进行统计的新能源协会和媒体,又能了解到多少不可公开的信息?

利润是商人最敏感的神经,各有各的判断和盘算,鸡有鸡路,鸭有鸭路。过剩的产能如何化解,落后的产能如何出清,最终是市场说了算,而一切可交易的商品,最终都会均值回归。

光伏产业到底还有没有机会?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光伏产能过剩库存增加,与整体经济形势与国际局势息息相关。

中国是最近二三十年用电量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东部地区一直是用电大户,也普遍缺电,特别是夏天,拉闸限电更是家常便饭。不仅拉闸限电,工商业用电的电价更高。既要发展经济,又要防治大气污染,发展光伏产业就有了很大的空间。

但最近几年,随着东部地区制造业陆续外迁,用电紧张状况几乎不复存在,再加上部分企业停工停产,过去一到夏天就拉闸限电的情形消失不见了。电力供求变化变化,影响了光伏电站的建造热情,进而影响到上游的组件销售。

中国长期以来是个出口导向的经济体,为全世界匹配产能是许多产品的思维自觉。但由于这几年国际局势变化,中国部分产品在国外的销售磕磕碰碰,光伏组件的出口也不例外,譬如美国市场形同关闭,欧洲市场也不时遇到威胁言论。

即便遇到这些不利因素,但由于光伏组件价格下跌,下游电站收益加大,装机量已有显著放量,及后几年出现TW(等于1000GW)级的年装机量不是不可能,而如果看看全球包括中国的用电量变化和应对前景,这个产业的长足发展还是可期待的。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发电总量最大的国家,人均用电量约6500多度。但与气候条件比较接近的美国人均用电量12700多度相比,仍有近一倍差距。从电力消费的结构来说,中国人均用电的大头是生产制造,美国的消费大头是商业和居民用电。而在中国台湾,人均用电量也达到11000多度。

以此为参照,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的人均和总的用电量,哪怕是传统意义上,必将还有大幅攀升空间。

图/视频截图
新的应用场景在不断出现。

在AI时代,不仅各种数据中心是用电大户,各种AI所驱动的设备,无一不靠电力。

随着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光伏发电也将逐渐成为电网之外的关键备份。作为水电大省的四川,2022年的夏季,水力发电只有平常年份的一半左右,甚至需要外省市倒输电力。
高温天气缺乏降温措施,使一些农村地区体弱多病的老人不幸病故,如果此时一个家庭有一些光伏板,就可以带动空调电风扇,实现消暑降温,平安度夏。

在国际上,即便不考虑发达国家,东南亚正在成为全球新的制造业中心,利用特高压向东南亚输送电力也不是不能考虑。实际上,广西现在每个月向越南输电3000万度。南亚的印度在未来二三十年也可能崛起为制造业大国,但其电力紧缺显而易见。

在长期缺电的广大非洲地区,电力和电网建设困难。中东地区的沙漠绿洲生活,汽柴油发电既不安静也不环保。

在地区冲突越发频繁的背景下,电网总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民用设施之一。而光伏发电无疑是最佳备份。

从最远的远景来看,随着“大航天时代”的来临,能源问题也是必须突破的瓶颈。

▲建筑光伏一体化(图/视频截图)
所有这些显而易见已经和即将攀升的需求,在可见的未来,不得不由分布式或集中式光伏发电或风电来填补。

中国大江大河的水电已经开发到极致;火电在双碳目标之下,相对空间正在被压缩;核电的成本不低,且布局上多处于沿海地带,环保和安全是个很高的门槛;受控核聚变虽然不时传来研发的好消息,但产业化的路途还很遥远。

唯一可以依仗的,恐怕就只剩下光伏和风电了。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和新疆内蒙高质量的光照资源,在过去价值很低,在电力需求持续增长背景下,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正在炙手可热。
这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当然面临着很多困局,大到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民众收入持续提升,国际和周边投资和贸易环境的改善。具体到行业周边,还有诸如特高压输电网络的相对完备等等;具体到行业内部,还没有出现能够稳定使用10年以上的“终结”技术,储能技术还需较大突破,等等。
但你不能说,等这些改善了再说。能源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是一个领域带动另一个领域逐步完成的。毕竟,科研人员有科研人员的本份,产业界有产业界的本份,政治家有政治家的本份。在商业活动上,基本上没有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空间和余地。

       

功夫财经
胡润百富榜影响力财经自媒体TOP10,透视财经事件,洞察商业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