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下乡”② | 用心搀扶 用手触摸:大学生带残障人士感悟红岩精神

文摘   2024-07-17 23:18   重庆  
  


“这是叶挺将军吗?”
“是的。”
“通过讲解和触摸,我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叶挺的形象照,这是我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

“昨天您在纪念馆触摸了很多革命先烈的塑像,您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一次?”
“江姐。我终于知道她原来是短头发,鼻子还很高挺。听说29岁就牺牲了,我感到难过。是先辈们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好日子。”
——视障人士与大学生的对话



50岁的盲人余晓波露出了微笑。那一刻,他在川外新传学院学生的引导下走进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用手触摸到了叶挺将军的塑像。当听觉和触觉帮助后天失明的他重现美好的时刻,那些往昔光明的记忆在他心里重新绽放。


视障朋友用手触摸叶挺将军的塑像  黄钰茹 摄


时间已经过去五天,但这个镜头却印刻在记者心中,始终挥之不去。


7月12日,新闻传播学院18名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与30余名残障人士亲密接触,在离校最近的歌乐山烈士陵园拉开了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序幕。


“出发!”  宗靖然 黄钰茹 摄


肃立:缅怀红岩英烈,重温入党誓词


驻足。肃立。默哀。鞠躬。


歌乐山下,烈士墓前,由大学师生、残障人士50余人组成的团队在主持人的讲解和引导下,缅怀红岩英烈。


现场的气氛庄严肃穆,天空的烈日也变得温和起来。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在新传学院组织员李正廷的带领下,13名共产党员和他一起举起右手(一名党员因右手残疾无法举起),重温入党誓词。


李正廷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黄钰茹 摄


有39年党龄的老师郑重戴上党徽  刘中锋 摄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员、23级研究生宗靖然负责本次“三下乡”的随行拍摄,这是他第一次参观烈士陵园。当看到相机屏幕中大家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的画面时,他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始终以党员的先进性来鞭策、激励自己,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


宣誓完毕,在场的党员们率先将白花敬献在烈士墓前,大学生们引导着残障人士一一献花,并围着烈士墓绕行一圈,以表达对红岩英烈的缅怀和追思。


向红岩英烈献花  黄钰茹 摄


“这次活动把党的关怀送到了残障人士身边。”有着39年党龄的老党员周斌右眼只有光感,加入“528·我爱帮”残疾人志愿服务队两年多来,多次参与助残志愿活动。他告诉记者,这是528志愿者们第一次带着残障人士来歌乐山游览红色景点,“作为一名党员,接受了多年党的培养,我深刻体会到,缅怀革命先烈,铭记革命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今年的“三下乡”从这里开始  宗靖然 摄


今年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为什么会从烈士陵园开始?新传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任晓丽表示,学校坐落在歌乐山下、红色景区旁,希望能利用好红色资源,带学生学习红岩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同时也带领残障人士触摸革命历史,倾听红色故事,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引领:用触摸和听觉“看”世界


“您可以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或者握着我的手臂。”12日上午约9时,胡柯和同学们一起在烈士墓地铁站等到了来自大渡口等地的残障群体,对她的服务对象说。


视障人士刘显益犹豫了一下,随即将手轻轻搭在她的肩膀上。


今天,像胡柯一样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有12位。


志愿者带盲人走出地铁站  黄钰茹 摄


“小心台阶,咱们慢慢下。”“这里有个小坑,我们绕过去。”身为团总支副书记的胡柯,有办事认真严谨的特点。她一边缓步引领刘显益往前走,一边微微侧身回头观察他的状态。仅1公里左右的路程,志愿者们一路引领着残障人群,用了比平时多接近一倍的时间,安全顺利地将他们带到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


随着解说员的讲解,大家走进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血雨腥风的历史。陈然、叶挺、江姐、小萝卜头等革命烈士的故事可以被听到,这些英雄人物的塑像也可以被盲人朋友们触摸。


触摸是一种全新的“看见”  谭清清 摄


对烈士的敬仰在伸出的手中彰显  黄钰茹 摄


舒世云在江姐塑像前驻足良久。然后缓缓伸出双手,指尖反复触碰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巴,并仔细感受英雄的存在。“当摸到江姐的塑像时,我终于知道她原来是短头发,鼻子还很高挺。听说29岁就牺牲了,我感到难过。是先辈们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好日子。”他说。


遭命运捉弄的余晓波是后天步入黑暗的。走出地铁站后,他一直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当触摸了叶挺将军的塑像后,却露出了今天的第一个微笑,那一刻,为他提供帮助和服务的记者也感到格外开心


“通过讲解和触摸,我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叶挺的形象照,这是我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听着讲解和描述,再用心细细地触摸后,他仿佛“看”到了叶挺将军,“看”到了这个鲜活的世界。


志愿者帮助盲人触摸塑像  黄钰茹 摄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摸到历史  黄钰茹 摄


在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中,赵雨涵无疑是最投入的一个。她化身视障朋友赵小霞的“眼睛”,用语言描述着馆内场景和红岩故事——


“您右手边有一个玻璃罩子,里面放着革命先烈在狱中穿过的衣服、写过的书信。”“如果被回忆是生命的重现,那我们今天听到的、触到的,都会让那些英烈再一次在我们的脑海中重生。”


随着讲述的深入,赵雨涵的声音中也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庄重与深情,直到红岩故事行至尾声,她才惊觉,赵小霞的墨镜之下,竟隐藏着早已盈眶的热泪。


感悟:在双向奔赴间链接温暖


在前往渣滓洞的公交车上,视障人士李义明骄傲地对志愿者们说:“手机上的功能我都会用!”说完,马上掏出手机,向志愿者们展示怎样用读屏软件进行微信扫码。


只见他滑动着手机屏幕,跟随着读屏语音的提示,手指一滑、再一滑,手指准确地点击了“扫一扫”按钮。虽然他的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屏幕上的内容,但那份自信又从容的模样却让人印象深刻。


志愿者成为视障人士的“眼”  宗靖然 摄


“林叔叔,您饿了吗?”快到午饭时间了,23级1班的罗靖萱同学问她负责服务的54岁视障朋友林建忠。


“我早上自己煮稀饭吃饱了的。”林叔叔笑着说。


“那一刻我觉得他好厉害!”罗靖萱告诉记者,虽然视力残疾,但林建忠有时还会自己去爬南山、跑马拉松,“有些健全人都没有毅力去做的事情,林叔叔却做到了,他对生活充满热情深深打动了我。”


志愿者带领盲人行走  黄钰茹 摄


视障朋友刘显益为胡柯占座的事令志愿者听到后感觉好温暖。那天中午吃饭时,刘显益刚在餐桌边坐下,又马上站起身来呼喊着胡柯的名字。原来,因座位不够,胡柯坐到了另一桌,饭后才回到他身边。


“你跑哪去了?我给你占了一个座位的,你吃饭没有?”刘显益连忙问道,胡柯十分感动,连忙说“吃了”。在这一刻,被帮扶者与帮扶者角色互换,残障人群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大家的辛苦与爱。


参加完活动的视障朋友刘远权告诉记者,他之前不敢出门、很怕羞,但是,“今天真的很开心!”

志愿者为残障人士带讲解耳机  黄钰茹 摄


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刘玉霞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带领盲人朋友们走出家门,打开封闭的内心,接受外面的世界,是协会一直以来坚持在做的事情。


记者在想,“三下乡”的第一天就颠覆了“残疾人”在很多大学生心目中的刻板印象,他们没有那么弱小,他们内心的坚强有时胜过了健全人,他们生活的自理能力也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如果带领盲人朋友们走出家门的活动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这世界一定会更加温暖。



总编辑 / 刘国强 郭健

执行总编辑 / 杨清波


本期值班主编 / 覃雪萍

责任编辑 / 谭清清

记者 / 付小雪

版式 / 范可人

校对 · 推广 / 付小雪 金诗茜

流程监管 / 金诗茜


川外新传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