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3)——“兄终弟及”制度为什么执行不下去?
文摘
历史
2024-12-17 06:30
辽宁
本期文章原发表于2023年12月,昨天恰好和一个朋友讨论了类似问题,外加本系列停更已久,准备恢复更新,故再此重发一遍去年的文章。在本系列第一期文章中,分析了君主在选择继承人时,为什么都会选择嫡长子,于是我想到了曾经网络上一个著名的观点:如果不知道选谁,可以让几个儿子轮流当皇帝呀。
虽然今天的我们感觉这点非常可笑,但现实中真有这个案例,就是这两年出镜率非常高的国家——沙特阿拉伯。这几年沙特阿拉伯出镜率最高的两件事,一个是足球,另一个就是沙特记者在大使馆被害事件,而这起事件的背景正是沙特王位争夺战。沙特就是标准的兄终弟及制度,老国王伊本沙特立下遗嘱,沙特王位采用“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在他儿子这一代继承人全部去世后,再由孙子辈轮流继承。但是大家可能都看出了这一链条的缺陷,那就是继承链条混乱,因为在理想情况下,儿子是肯定有儿子的,只要不出动乱,就这样一直传下去就行。但是,弟弟却不一定有弟弟,即使再理想的情况下,弟弟的弟弟也终会有死绝的那一天。那么当最后一个弟弟去世后,他就要面临一个问题:地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传给哥哥的儿子?中国古代的商朝,实行的就是兄终弟及的制度,商代的制度就做了具体的规定:弟弟去世后将王位传给哥哥的儿子。商朝的创始人商汤去世后,商汤的三个儿子,太丁、外丙、仲任就先后担任了君主,后来小儿子仲任去世后,又把王位传给了哥哥太丁的儿子。这样看来,仲任还是很高风亮节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才是符合人性的选择。沙特国王萨勒曼也面临了这个问题,作为老国王伊本沙特的第25个儿子,今天已经88岁了,他和他的哥哥们已经统治了沙特整整70年,很显然他已经没有弟弟可以继承王位了,他现在就要面临这个选择——传给弟弟还是传给儿子?萨勒曼没有仲任那么高的觉悟,于是他做出了正常人都会做出的选择——传给儿子。于是沙特就开了现代版的宫斗剧,最终萨勒曼的儿子小萨勒曼取得了胜利。中国宫斗剧中的所有几乎剧情,都在沙特王室上演了,话说这位小萨勒曼也是狠人,连自己的亲妈都给软禁了,现在改革也颇有手腕,活在古代就是杨广和李世民的剧本。商朝也发发生了类似的剧本,商汤之后仅仅三代人,“王位传给哥哥儿子”的制度就被破坏了。不过沙特毕竟处于现代社会,而且老萨勒曼在位多年,对国家的控制力足够强,才没有引发大规模动乱。而且沙特的王位只传了一代,但是中国商朝的皇位传了17代,只要有一个人违规,后来者就会争先效仿。
因为弟弟想传给儿子,哥哥同样想传给自己的儿子,哥哥明知自己死后就没法控制局面,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怎么样保证自己的儿子能继承王位呢?方法很简单,把自己的弟弟和自己的侄儿干掉不就行了。
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属宋太宗赵光义。按照赵光义继位最大的合法性来源《金匮之盟》的说法,杜太后为了保证宋朝一直能有年长的君主,让宋太祖赵匡胤承诺去世后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去世后再传给弟弟赵廷美,赵廷美去世后再将皇位传回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当然赵光义把这一切的和谐都打破了,继位后不久就废掉了自己的弟弟赵廷美,赵廷美不久后即去世。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都英年早逝。考虑到赵光义丰富的用毒经验,这是很值得怀疑的。
后来百姓怀念赵德芳,于是便将他复活,塑造了著名的“八贤王”形象。于是传了17代的商王朝自然是动乱不断。一直到著名的君主盘庚在位,局面在稳定下来。盘庚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将首都搬到了安阳,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比如司母戊鼎。盘庚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于是确立弟弟死后由弟弟的儿子继位这一规定。盘庚的出发点是确立了这一制度,就会让弟弟安心治理国家,也会断绝哥哥儿子继位的法理性。这样赵光义也不用想办法干掉自己的侄儿了。沙特王室的剧情也不会出现。后来盘庚将王位传给了弟弟,他弟弟后来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所以说盘庚是牺牲了自己的儿子换来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这种精神是很无私的。
但是后来的君王都没有盘庚这么无私,几代之后这个制度又被废掉了。
于是等到武乙在位,兄终弟及的制度又被废除,改为彻底的父死子继。
西周建立后,周公宗法制彻底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兄终弟及在制度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那么问题来了,“兄终弟及”有这么多缺陷,为什么还要用?因为兄终弟及制度是有优点的,那就是能保证国家一直能有年长的君主。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君王的寿命很短,比如有人统计过,中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也就和今天大厂程序员退休的年龄差不多。像伊丽莎白这种活了96岁,查尔斯73岁才当国王的情况在古代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君主的儿子继位时年纪都很小,十几岁和几岁的一大堆,东汉的汉冲帝,继位时还不到一岁。君主年纪小,就没法控制下边的文臣武将,很容易被人篡权夺位,主少国疑就是这个意思。而君主的弟弟一般年纪比较大,能有效的控制下边的文臣武将,统治也会更稳定。中国历史上就有一次非常成功的案例,比如前边讲过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现在有野史说赵光义杀了自己的哥哥,夺得的皇位,其中比较火的故事就是“烛影斧声”,著名的通俗历史小说《如果这是宋史》就采纳了这个版本。不过考虑到当时宋朝的情况,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还是很合理的,烛影斧声更像是小说。如果大家感兴趣,下一期我们可以专门讲一下这个故事。因为彼时的赵匡胤并不知道宋朝是个三百年的大王朝,因为宋朝之前的五个朝代,一共就持续了53年,赵匡胤自己就是靠军队政变欺负后周的小皇帝继位的。赵匡胤不敢保证后来的人不会效仿他,他更不敢保证自己的宋朝会不会变成“六代十国”之一。所以传给一个年长的君主是一个更安全的选择,毕竟弟弟继位,自己后人还能是贵族,外人篡位,可能真就九族全灭了。最后赵光义果然稳固了宋朝的统治,整整传了320年。
但是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官僚也会不断完善,权臣篡位越来越难,比如万历皇帝,就有张居正辅佐,而且不怕张居正谋权篡位。而且随着教育的进步,从甲骨到竹简到造纸术印刷术,君主的能力提升的也更快,历史上也出过不少少年英主,比如康熙等。即使年幼的君主也能够有效的治理国家。同时社会生产力发展也使君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加,比如汉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33岁,而清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已经提升到53岁了。这个时候,兄终弟及制最后的优点也没用了,被淘汰也成为了必然。各位看官感觉好的请帮忙点击右下角“赞+在看”,注意:“在看比赞要有用。”
点赞+在看破百火速更新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