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两家中字头建筑央企接连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刷爆了网络,昨天(12月17日),再有一家中字头央企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当然,这家央企实力比之前两家要雄厚的多,舆论控制能力也非常强,所以几乎在网络上没有引发任何波澜。不过这反而引起了我的兴趣,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资深土木狗,认为有必要分析一下这其中究竟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煤矿”一直是安全事故的第一大户,各种关于煤矿事故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比如影帝王宝强早期的作品《盲井》。
在2007年之前,每年矿井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基本都在六千人以上,但是到了2007年,煤矿死亡人数就锐减至3700人,2012年更是下降为1300人,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建筑行业开始超过煤炭行业,成为安全事故的第一大户,直到今天。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建筑业规模急速膨胀,从业人数多了,事故数也会增多。
不过连续十年事故死亡人数几乎没有下降,这个成绩比煤炭行业还是要差太多了,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按照正常行业思路,第一反应肯定是技术水平问题。但是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我想大家懂的都懂,所以建筑行业也是后发工业国追赶最快的行业。著名键政大V,前土木同行马前卒在“济南实习生背锅事件”后做了相关统计,项目经理的学历学校和工地安全事故发生率并没有相关关系,这也基本符合大家的日常印象。
既然技术水平没问题,那么就是管理水平了,按照正常印象,大企业肯定比小企业管理水平更高,国企肯定比私企管理水平更高。
2007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开始急速降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2006年开始国家对小煤矿进行了集中整顿。
但是建筑行业的现状好像同样不符合这个认知,比如这个月的三起重大事故,也全部是国企,而且是中字头央企。同样,几个月前的“济南实习生背锅事件”,主角也是山东当地的一家国企。
当然,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私企无法承接大型工程,所以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较小,同时私企的曝光度较低。
而我没有找到国企和私企安全事故比例的详细统计,但我以我这些年的所见所闻,双方的确没有太大差别,最起码肯定没有国有煤矿和小煤窑之间的差距大。
这一切,要么说明工地安全事故和管理水平无关,要么说明建筑业央企的管理水平并不比私企高,亦或是二者都有。
而我多年来的感觉恰恰是——二者皆有。
任何一个生产类的行业,追求的都是以下四个目标——多快好省。在前些年蓬勃发展的建筑业更是如此。
但是,这四个目标本身之间就是矛盾的,多就不可能快,好就不能省。
当这些目标矛盾时,我想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快和省”,放弃“多和快”。
而我们口头上最重视的“质量”和“安全”,恰恰都属于“多和好”。
当然,有人会反对,一旦出了质量安全事故,付出的代价会更大,不仅包括工期和经济上的损失,还有影响企业品牌和形象。
但是建筑行业的特殊之处就是,质量管理的好与坏对业主来说感受并没有那么直观,而安全管理的好与坏甚至无法决定项目是否会发生安全事故。
比如普通业主,最多能感觉到屋面和外墙的防水质量,而主体结构的偏差,只要不到影响装修的的程度,大家也感觉不出来。
至于主体结构的质量,可以说,只要不发生地震,大家根本感觉不出来。
这一特性也决定了很多企业分管质量的部门基本都是一个公司地位最低的清水衙门。
至于安全,比质量还要特殊。
安全是完完全全的结果导向,质量只要你认真检查了50%的部分,你就能保证这50%的部分没有问题。
而安全哪怕你工作做到了99%,只要出了一起安全事故,那么之前的99%都是无用功。
海因里希法则说,每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背后就存在330处安全隐患。这无疑是科学的统计,但更极端的情况是,项目可能只有一处安全隐患,最后就变成了安全事故。
而对于任何施工单位来说,消灭掉所有安全隐患的成本几乎是不可承受的。这个成本甚至远超发生安全事故的成本。
过去十几年,工地一条人命的价格从20+一路上涨到100+,但是比起房价物价工人工资的上涨速度,这个幅度并不是很大。
而工程项目的体量却因为中国这个基建狂魔的成长而越来越变态。一个几十亿的大项目,赔偿一两条人命的代价要远低于严抓安全的直接投入和影响工期的间接成本,当然前提是这起事故不能产生其他的社会不良影响。“济南实习生背锅事件”就是一次消除不良影响的尝试,可惜弄巧成拙。
以至于一个项目发生了重大事故,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如何消除不良社会影响,至于花多少钱反而是小问题。“事后摆事”能力对一个项目经理的重要性甚至远超“事前预防”和“事中管理”能力。
这也是我前边说的第一个结论: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关系并不是那么大,因为企业领导的主观意愿就是“不要管太严,不出事就行”。
那么国企对利润的要求比私企要低得多,安全管理的应该更好才对,但现实为什么不是这样呢?
事实上,我所见过的国企在安全上的投入都是要远超私企的,但他无法解决一个问题——员工的积极性。
前边说过,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和安全都是地位最低的清水衙门,在国企同样如此,安全部门因为其本身所需的知识较少,更是成为关系户的集中地和失势领导的“流放地”。
虽然领导每次开会都喊着“重视安全”的口号,但最终只落实到无穷无尽的报表会议培训中。
因为基层员工同样不傻,面对没有任何前景和收益的工作,他们的选择要么是转岗,要么是离开,而绝对不是踏踏实实把这个工作做好。
而这一点上,建筑行业又比煤炭行业有一个天生劣势,就是建筑行业的流动性非常大,导致很多人很难像煤炭行业一样在一个企业安心工作几十年,在工作的积极性上就更不如煤炭行业可。
现实中也有一个经典案例,就是航空巨头波音公司,波音自80年代起,连续几位CEO都是财务和市场出身,技术人才出身的高管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下波音公司当然留不住技术人才,因为技术人才也不傻。最终三十年后,历史用一起又一起事故回馈了波音公司。
而这段时间的事故,同样是历史对建筑行业的一次回应。
各位看官感觉好的请帮忙点击右下角“赞+在看”,注意:“在看比赞要有用。”
点赞+在看破百火速更新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