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职人员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文职人员队伍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转变。然而,由于各地具体落实政策的差异,文职人员在职业忠诚度、社会认可度、自身满意度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落差”,在诸如乘坐公交地铁、游览景区场馆、勋表佩戴、服装配发、延迟退休等细节方面也有诸多同工不同酬的“意难平”。作为文职人员队伍中的一员,对如何提升文职人员的荣誉感,有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建议为文职人员更换专用证件。
证件是一种职业身份的具象表达,当前文职人员证件依然套用2016年版本,随着新的文职人员政策制度的落实,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外壳辨识度不够。有的同志反映,在乘坐公共交通需要出示证件的时候,地方工作人员根本区分不了,因为和文职干部的证件类似,以致于很多时候被以一种“持假证”的眼光扫描审视,情感上难以接受。建议:参考国外文职人员证件形式,采用“孔雀蓝”基本色,并将文职人员“帽徽”用作首页Logo,内页采取防伪防水技术。
内容完整度不够。当前,文职人员分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专业技能岗,而现有证件中只笼统分为“部别”“岗位职务”,无法完整准确体现所在单位及岗位职务级别(比如,管理岗为副部长、科长,专业技术岗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工程师等)。建议:将“部别”“岗位职务”合并为“部职别”,细化“岗位等级”(比如写明X级文员)、“待遇级别”(比如转改X级)等。
类别区分度不够。对于文职人员队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人群——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来说,现有转改级别信息分散在转业干部证和文职人员证件中,无法一目了然,也无法与社招文职区分。建议:为转改文职人员统一制作“转改文职人员”证件,一方面是为了呼应政策制度的专属性,另一方面也能将这类人群的“姓文为军”的热情调动起来。
二是建议为文职人员设立专门大学。
目前,文职人员主要依托社会招录,但从用人单位反馈来看,在院校教员、国防动员系统等单位系统文职人员都出现了“专业基础薄弱”“业务能力欠缺”“军样兵味偏淡”等问题,一方面是对单位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对文职人员本身来说也是一种职业制约。
在笔者看来,在文职人员队伍日益壮大的形势下,迫切需要解决文职人员从招录准入、基础教育、任职培训、学历提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现有的依托“指挥院校”开设短训班、用人单位进行“非改专”、地方党校跟班学习等方法,已难以满足人力资源系统化所需,甚至会出现“四不像”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设立“军队文职人员大学”“军队文职人员研究院”,或者参考国防生、直招军官、定向培养军士、“人武学校”等模式,在地方高中生报考提前批时,择优录取。教员可以选聘优秀的现役军官、转改文职或者院校教员担任。学制通常为4+1,即前4年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最后1年任职培训主要在工作岗位锻炼。院系可分为基础教育系、国防动员系、军民融合系、老干部服务保障系、财务管理系、军队信息管理系、人民防空系、联合作战系等。
需要指出的是,文职人员大学可以招录往届毕业生和优秀社会人才,并鼓励特招优秀退役军人、行业专家作为补充。
三是为文职人员改进被装样式。
首先是设计文职人员资历勋表。当前,军官和士兵均有勋表制度,体现在着装上能完整显示相关人员的工作履历、所受表彰、参战经历等。反观文职人员军人属性和荣誉体系,着装上除了单位标志、姓名牌、级别略章和文职人员标志外,再无任何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文职人员“为文向战”的军人荣誉,也忽略了文职人员成长晋升的特殊性,造成了“二等公民”的心理落差。建议:文职人员应区分转改文职、社招文职两种身份,加入转改前、招录前的资历勋表,对成为文职人员后取得的荣誉、担任的职务、工作的岗位以及转改级别、技术(能)等级都应该重新设计并佩戴。
其次是设计文职人员办公服装。例如,在国防动员系统,现役军官均着作业服,但文职人员却无论寒暑均需要着正装扎领带,潜意识里形成“阶层对立”,不利于内部团结。针对当前文职人员主要从事办公室业务的实际,在常服方面应当作进一步优化,可不拘泥于军官作业服样式,但要考虑外观、实用等方面,取消扎领带设计,采取拉链式、夹克衫、魔术贴等样式,增加袖口防磨损设计。
四是为文职人员优化退休机制。
当前,针对文职人员退休,主要参考地方事业编制职工机制(63岁)。一部分现役军官转改文职人员也需要按照63岁退休,引发极大争议。对省军区系统转改文职人员队伍而言,改进这样的退休机制呼声日隆。
首先,转改文职人员大多为单位骨干,人少事多责任重,工作压力大,任职周期长、长期加班熬夜下,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更加之值班、训练、备勤等需要一定身体素质作为支撑的工作,其强度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务的提升而改变,甚至只会越来越大,30-39岁尚能“吃老本”,那40-49岁,甚至50-63岁呢?恐怕没有社会能拍胸脯说自己一定“能挺住”。
另外,当前在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乃至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领取,均明确“在退出或者退休时”才能领取,相比于40多岁就能转业的现役军官,文职人员普遍感到“意难平”。
建议:综合考虑入职年限、工作岗位,设立文职人员弹性退休机制。例如,针对省军区系统工作室里,按照年龄满50岁、工(军)龄满30年(其中,现役军官转改文职人员主要参照军龄+工龄,社招文职主要参照工龄)、健康指标不能胜任等条件,给予3-5年弹性退休窗口,一方面确保文职人员照顾家庭、安度晚年,另一方面能优化人才配备,也能够给“以老带新”一定的时间实现。
以上建议仅作为参考,也请大家集思广益,共同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助力增光。
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
■有需要咨询问题,欢迎关注三剑客公众号,进入后台留言,我们将不定期回复
■欢迎积极投稿,邮箱:jiankesan001@163.com;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剑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