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2024生物多样性夏令营的奇幻探索

文化   2024-08-10 16:35   上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青少年关注生态发展,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2024年暑期,“中心”携手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策划开展了2024生物多样性科普研学营活动。8月4日至7日,组织带领43名中小学生赴浙江安吉度过了充实而意义非凡的四天三晚研学时光。


第一天

启程与博物馆深度体验

清晨,营员们满怀期待地汇聚于“中心”科技实践中心401教室,共同见证了开营仪式的举行。基金会办公室主任陈筠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不仅详尽阐述了本次研学营的精心策划与活动安排,还着重强调了参与过程中的安全须知与行为规范,为营员们的探索之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在“中心”副书记、副主任田健老师的殷切寄语中,营员们被寄予厚望。她鼓励每位营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勇于探索未知,积极拓宽视野,提升自我技能,并强调了按时完成个人学习总结与小组活动纪实的重要性,以此作为成长与收获的记录。最后,基金会理事董剑珍女士亲手将营旗授予营员代表,象征着知识与探索精神的传递。

随着巴士缓缓驶出,历经三个半小时的旅程,营员们抵达了第一站——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吉馆。这座博物馆以其丰富的生物标本收藏与逼真的场景再现而著称,为营员们提供了一处亲近自然、探索奥秘的绝佳场所。在贝林馆,营员们被贝林先生慷慨捐赠的动物标本深深吸引,仿佛穿越至遥远的动物王国;恐龙馆内,史前巨兽的雄姿令人震撼,让人不禁对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产生无限遐想;水母馆则引发了营员们对海洋生物生存现状的深刻思考;自然艺术馆内,右旋贝壳的精美图案更是让人赞叹不已,激发了大家对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双重感悟,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与使命。除此之外,营员们还步入了地质展区,通过欣赏古老的岩石与珍贵的化石,领略地球历史的沧桑巨变。紧接着,在视听教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石在有趣”讲座让营员们亲身体验了矿石的物理特性,并通过亲手制作山体模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让这次生物多样性之旅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收获满满。(整理自:第一小组 华悦岑、董宸宇、沈泽予、第三小组 马钰茜)

傍晚,营员们抵达江南天池度假村,体验了“胶囊太空舱”的住宿新奇。晚餐后,一场《菌衡肠乐食育课堂》讲座举行,专家讲解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性,并通过互动问答,让营员们增长了健康饮食的知识,拓宽了视野。



第二天

余村与竹博园的生态之旅

清晨,营员们在酒店享用完早餐后,便踏上了前往两山理论发源地——余村的旅程。余村,这个昔日因采矿而满目疮痍的村庄,如今已蜕变为一幅青山绿水的美丽画卷。荷花池中,几朵粉嫩的荷花在碧绿的荷叶间亭亭玉立,与路旁的五彩稻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这次参观让营员们深刻体会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午后,营员们转至竹博园,仿佛踏入了一个绿色的梦幻世界。园内,各种形态各异的竹子竞相生长,龟甲竹、紫竹、巨龙竹等珍稀品种让人目不暇接。漫步竹径,清风拂面,竹叶沙沙作响,竹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在这里,营员们看到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珍好”“珍巧”和“灰仔”,在熊猫课堂中,学习关于熊猫与竹子的相关知识。更令人兴奋的是,营员们还亲手制作了竹子灯笼。这是一次近距离接触并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经历,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永远珍藏,并努力将其传承下去。(第二小组活动纪实,王鑫艺等)

“和竹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爷爷奶奶耐心细致地教我们制作。他们的双手布满皱纹和斑块,皮贴在骨架上,但这双手在竹条间穿梭时仍然比年轻人还灵活。不一会儿在我手中弹来弹去的竹条就安静地围出了一个圆圈。伴随着爷爷奶奶的指点,第一个拦路虎被轻松的解决,我的竹灯笼已初现雏形。又过了几步,原先的竹条已摇身一变,成了闪烁光芒的小圆灯笼。提着把手细细欣赏,每根竹条都各司其职,连间距、缝隙都大小一致,找不到一处多余竹条。小小的竹灯笼处处彰显着手艺人的智慧。”(第三小组 马钰茜 个人感悟)

随着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夜色悄然降临,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拉开了序幕。熊熊燃烧的篝火,火光冲天,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也点燃了营员们心中的热情与期待。在主持人的引领下,营员们先是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围绕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尽管舞步略显生疏,但那份纯真与快乐却溢于言表,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随后进行了各种趣味横生的游戏。营员们或团结协作,或机智应对,每一个游戏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在欢声笑语中,营员们度过了研学营的第二个夜晚。篝火旁,他们不仅收获了友谊与快乐,更在彼此的心中种下了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种子。



第三天

电厂探秘与天文观测

在蝉鸣的伴奏下,营员们迎来了研学营的第三天。他们的第一站是前往天荒坪抽水蓄能发电站,一场关于能源与科技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穿戴好安全装备,他们深入48米高的山洞,亲眼见证了电厂如何巧妙地利用夜间多余电力抽水至山顶天池,再于日间释放水流转化为电能供给电网。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科技的精妙,更让营员们深刻理解了清洁能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电力产业向绿色、智能转型的决心。

随后,营员们踏入长谷洞天风景区,仿佛步入了另一个世界。翠绿的山林、清澈的小溪、悠扬的鸟鸣,共同编织出一幅幅动人的自然画卷。他们沿着小溪漫步,打卡网红瀑布,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大自然的清新与活力,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与放松。

午后,营员们的脚步转向了江南天池天文台,一场关于宇宙奥秘的盛宴正等待着他们。在《从月球到群星》的讲座中,专家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揭示了太阳系的秘密,从行星的排列到月全食的成因,再到太阳系的广阔边界——本地泡,每一个知识点都激发了营员们对天文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当夜幕降临,营员们二次爬山登顶天文台夜观星空。起初,天空只点缀着零星几颗星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夜空仿佛被点亮,繁星点点,美不胜收。在天文馆专家的引导下,营员们通过80cm的天文望远镜,亲眼目睹了牛郎星(光团)的璀璨光芒,那一刻,宇宙的浩瀚与神秘让他们深感震撼。此外,球幕天文科普短片更是以独特的视角带领营员们穿梭于星辰之间,感受宇宙的无限魅力。

这一天的经历,不仅让营员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与体验,更激发了他们对科技与自然双重领域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整理自:第三、第四小组活动纪实,王嘉苗、孔令仪等)



第四天

江南天池的告别与成长的印记

随着晨曦初现,研学营的第四天也是最后一天悄然来临。营员们带着不舍的心情,再次踏入江南天池景区,这次是为了留下更深的记忆与纪念。参观天荒坪“两山”理念展示馆,顶着烈日攀登至928米海拔打卡点,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天池景区的壮丽景色,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仿佛都随风而去,只留下内心的震撼与宁静。在小火车(观光车)的缓缓行驶中,营员们悠闲地品味着天池景区的每一处美景,从翠绿的山林到清澈的湖泊,从古朴的建筑到现代的天文设施,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与美好回忆。

上午10点,结营仪式在会议室正式举行。大屏幕上播放着研学营回眸短片,那些曾经的欢笑、泪水、努力与成长,在光影流转中一一呈现,让营员们再次沉浸在那段难忘的时光里。他们通过文字和照片,展示了学习成效与感悟体会,每一份作品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成长。带队老师们根据营员手册、小结、活动纪实以及整体表现,评选出了四名优秀营员和一批天文之星、环保之星、科普之星,并进行了表彰颁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营员们努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未来探索之路的鼓励与期待。最后,营员代表上台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他们谈到了对天文知识的热爱、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对科普教育的认识,以及对团队合作与自我挑战的深刻理解。这些感悟不仅是对研学营经历的总结,更是他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

随着结营仪式的缓缓落幕,为期四天的研学营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同学们在这场自然之旅中,毅然放下了手机,选择以更加亲近的姿态拥抱大自然。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并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这些宝贵的记忆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难以忘怀的篇章。同时,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的,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切关怀与对地球家园的无限热爱,激励着他们未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传播者。

今年暑期,“中心”科技实践中心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调动并整合了来自各方的优质资源,精心策划并实施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索项目,塑造并推广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教育品牌及特色亮点,推动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稳步建设,为区域科学教育的发展提质增效。


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2024年8月9日

供稿:科技实践中心

校对:凌青

审核:金浩良




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发布最新的活动,教育资讯,服务于广大青少年与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