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澎湃新闻、创新创业IP、湖南医药学院、现代快报、齐鲁医院肿瘤内科
杜梅性格开朗,敏而好学,在学术生涯中,她先后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研究型论文,先后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还曾受邀前往比利时鲁汶大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然而在鲁汶大学访学期间,杜梅被诊断出癌症,迫使她中断学业,回国接受治疗。尽管面对巨大的挑战,杜梅始终积极乐观,勇敢地与病魔抗争。
讣告下附了一篇3000字的自述,这名优秀的95后徐州姑娘,用文字讲述自己求学、治病的经历。字里行间,有求学路上的感恩遇见、对抗疾病时的坚韧不屈,也有面对无法实现科研梦想的不甘。
她在自述中表示,自己在三月份正式确诊了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治疗期间经历了9次化疗,得到了很多亲朋好友、爱心人士的关心帮助,她说自己一直相信没有什么能把她打败。如果可以的话,她将在2025年6月拿到博士学位,站上大学讲台传授知识,做一名有影响力的学者。
最后,她说道:“我不想我的人生如此沉寂,即使去世了,也想像花儿开的一样的绚烂璀璨,所以,我是杜梅,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杜梅。”
在癌症检查中肿瘤标志物作用主要是用于辅助诊断、监测疾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复发风险
一、最广谱的肿标:CEA(癌胚抗原)
如果要给肿瘤标志物做一个排名,CEA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榜首,因为实在是太常用了:肺癌、乳腺癌、各种肠道肿瘤、甲状腺髓样癌……几乎每个肿瘤患者,如果要测肿瘤标志物,医生都会开上CEA。
大约70%的直肠癌、55%的胰腺癌、50%的胃癌、45%的肺癌、40%的乳腺癌、40%的尿道癌、25%的卵巢癌、以及胆管细胞癌/甲状腺癌患者,都可出现CEA升高。
但是,也有不少正常组织也会分泌少量的CEA,比如:支气管、唾液腺、小肠、胆管、胰管、尿道、前列腺等。
因此,CEA升高并不一定就是肿瘤复发或者肿瘤耐药,因为:
1.吸烟人群CEA也会稍微升高。
2.一些良性疾病,CEA也会升高,比如胰腺炎、卵巢或阑尾的黏液囊腺瘤、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憩室炎、肝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糖尿病等各种急慢性炎症状态。不过,这些良性疾病,CEA一般只是轻到中度升高,一般都小于20μg/L——如果某人体检发现CEA高的实在是离谱,几百、上千的高,那还是要警惕肿瘤,尤其要筛查肺癌、消化道肿瘤。
二、最牛逼的肿标:AFP(甲胎蛋白)
CEA排在第一位,毫无争议。AFP为何排在第二位呢?
因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唯一一个可以仅仅根据典型的病史、AFP升高达到一定幅度、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就确诊的肿瘤。其他所有肿瘤,必须取得病理诊断,才可以认定为是癌症——AFP都被国内外专家及各大诊治指南认可,参与癌症的诊断,这牛逼不得不服。
AFP升高,不仅仅见于肝癌。性腺来源的肿瘤,如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内胚窦瘤、胚胎细胞癌和多胚瘤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和一些未成熟畸胎瘤,也可能出现AFP的升高。此外,一些罕见的癌症,比如胃肝样腺癌,也会出现AFP升高。
AFP升高不一定是癌症。妊娠、婴儿、遗传性酪氨酸增多症、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AFP明显增高。放化疗以后,肿瘤溶解坏死,AFP也会出现一过性的升高。肝炎、酒精滥用的患者,AFP也会高。
三、消化道肿瘤组合拳:CA242、CA19-9、CA72-4
CA242:在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等肿瘤中升高。此外,也有报道指出CA242在食道癌、十二指肠癌、肺癌、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涎腺腺样囊性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中,也会升高。约有0.6%正常人CA242也会升高。
CA19-9:在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肺癌和胃癌中,常见升高。CA19-9>1000U/mL高度提示为癌症,而且往往合并腹膜转移。胰腺炎、胆管炎、胆汁淤积、黏液囊肿、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也可以出现CA19-9显著升高。
CA72-4:胃癌等多种消化道肿瘤中,常见升高。胰腺炎、肝硬化、肺病、风湿病、妇科病、卵巢良性疾病、卵巢囊肿、乳腺疾病和胃肠道良性功能紊乱等良性疾病,也会出现CA72-4的升高。
四、三种肺癌、三大肿标:Cyfra21-1、SCC、NSE
Cyfra21-1:中文又叫做细胞角蛋白19,为啥细胞角蛋白19,翻译成英文就成21-1了?——好吧,其实Cyfra211只是细胞角蛋白19的一个可溶性的片段,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这个指标主要用于监测肺癌,肺鳞癌中阳性率高达70%,肺腺癌阳性率60%,大细胞肺癌阳性率75%。同时对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也有一定的作用。个别良性肝脏疾病、肾功能衰竭的病人,Cyfra21-1也会轻微上升(一般小于10ng/mL)。
SCC:鳞状细胞癌抗原。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监测鳞状细胞癌的,常见于肺鳞癌、宫颈癌、食管鳞癌以及头颈部鳞癌中。肝炎、肝硬化、肺炎、肾功能衰竭、结核等疾病,SCC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NSE:小细胞肺癌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征性标志物。小细胞肺癌中NSE阳性率91%,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母细胞瘤患者,NSE也经常升高。
五、女性肿瘤 (乳腺癌、卵巢癌) : CA125、CA15-3
CA125:存在于卵巢组织中,CA125明显升高通常见于上皮性卵巢癌。卵巢中CA125升高的阳性率约为70%以上。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4%、结肠直肠癌32%、其他妇科肿瘤43%。其他一些良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甚至是怀孕早期,CA125也会升高。
CA15-3:常用于乳腺癌。早期乳腺癌阳性率60%,晚期乳腺癌阳性率80%。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等,一般阳性率低于10%。
1.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1978年第一次出现“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或肿瘤标记物”,名字听起来非常霸气,学术定义为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升高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类、糖类和酶类50多种。
打个比喻,癌细胞就像当下的恐怖分子,当它出现的时候,就会和当地居民(人体正常细胞)发生冲突,单个恐怖分子不成气候,力量聚集大了,危害就扩散了,战争中硝烟弥漫的产物,比如人员伤亡、经济受损等其他异常表达信号,就是肿瘤标志物。
2.肿瘤标志物高=癌症?
肿瘤标志物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一个肿瘤标志物具有器官的特异性,能够百分百“mark”(标志物)肿瘤的存在,最终诊断还是需要依据组织的病理切片。就像有人员伤亡、经济受损的地方不一定是恐怖分子造成的,也可能是车祸、自然灾害,只有到达或目击现场,抓住罪魁祸首才能判定。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指出,单一肿瘤标志物升高(阳性),不能作为肿瘤是否存在的证据,而应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及其他检查(影像学、内镜检查或手术探查)综合分析。因此,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勿惊慌,不一定是癌症,除非影像学异常,病理有癌细胞才能正式确诊,如果单纯肿瘤标志物升高,定期复查即可,持续升高就需要警觉了。
3.这些捣蛋鬼也能导致肿瘤标志物高
卵巢癌通常会有CA125或CA19-9升高,但在一些良性妇科疾病中这两者也会不同程度升高,比如盆腔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症。
其他,如妊娠时AFP、CA125、HCG会升高;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可致 AFP升高;
吸烟可致CEA升高;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可致 PSA升高;
急性胆管炎、急慢性胰腺炎、胆汁淤积症、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致CA19-9升高;
月经期、心功能衰竭、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致CA125升高;
甚至实验室的技术标准和稳定性都有可能会影响结果。
4.肿瘤标志物正常了,就高枕无忧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有些肿瘤从始至终肿瘤标志物都不会升高,可能是目前还未研发出合适的肿瘤标志物,或者恰巧未在参考值的95%可信区间内。
在癌症早期,有些肿瘤标志物正常,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升高,所以检测出“阴性”结果,也不代表你没有患上恶性肿瘤。
5.肿瘤标志物不靠谱,不能用于肿瘤早期筛查了?
国际医学检验学领域内最权威的学术组织是美国全国临床生物化学学会(NACB),近年它多次制定肿瘤标志物的使用指南,强调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缺乏高度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不推荐在普通人群中采用各系统肿瘤标志物谱进行推测性普查。
但推荐以下几类人群选择有针对性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筛查:
◎ 肿瘤家族遗传史(三代以内的直系或旁系亲属罹患恶性肿瘤的病史);
◎ 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大量吸烟、长期酗酒、药物滥用、长期过度劳累、严重营养不良、偏食等);
◎ 职业因素包括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生存环境遭污染(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核污染等);
◎ 遭受特殊微生物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等);
◎ 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彩超、CT、MRI 等检查结果提示或怀疑肿瘤者。
6.除了筛查,肿瘤标志物有何临床应用价值?
肿瘤标志物单次检测结果升高不能认为肿瘤复发,应动态观察它的变化,连续升高比一次高值的意义更重要,可提前1~6个月发现癌症转移和复发。
· 会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