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力挺!最年轻学科,火了!

学术   2025-02-01 18:55   江西  
【做计算 找华算】理论计算助攻顶刊,50000+成功案例,全职海归技术团队、正版商业软件版权!
来源 | 软科综合整理

传统学科改造升级、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一场重要的学科变革已然来临。在系列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下,交叉学科已被纳入高校学科发展“大蓝图”,驶入培育成长的“快车道”!


我大概也许可能永远无法想象:
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医学工程能出现在一个学科里;
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并列的,会是临床医学
中国史生态学一起学,中国语言文学能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做搭子……
直到交叉学科的出现。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名单,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有239所高校开设了总计723个交叉学科,共878个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从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数量来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13所高校各开设了9个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数量最多。
应时而生,因需而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力挺交叉学科,2016年,总书记提出“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2018年,他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2024年9月10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强大的社会需求驱动学科交融,在系列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下,交叉学科已被纳入高校学科发展“大蓝图”,驶入培育成长的“快车道”!

这些热门交叉学科,高校“扎堆”开设

从各高校自设交叉学科的主题方向来看,“工程”“科学”“管理”“智能”“技术”“医学”“能源”“信息”“文化”“经济”“材料”“数据”“生物”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高。
在723个交叉学科中,开设高校数量大于1的有74个,其中人工智能无疑是最热门的交叉学科,共有27所高校“抢滩”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人文医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均有8所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7所)、化学生物学(6所)、数据科学(6所)、碳中和科学与工程(6所)的开设高校数量也均大于5所。

顶尖高校,抢滩“人工智能”

2021年,一批顶尖高校集中开设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目前,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内的共计27所学校均已入场。此外,人工智能还被进一步细化为农业人工智能、中医药人工智能、油气人工智能等学科。
大连海事大学依托学校的航海文化和特色优势,聚焦海洋运输工程领域,除设有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学术型(学术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外,还设有智能船舶与海底工程、港航数字化与智能决策、智慧海事与法律智能化等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招生方向,已经形成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以纺织、材料等特色学科见长的东华大学,近年来在智能制造、智能穿戴、智能纤维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2020年12月,东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次年12月,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点完成教育部备案,结合学校等特色学科优势开展建设工作。

哪些传统一级学科最受交叉学科“欢迎”?

据统计,有140个交叉学科所涉及的一级学科中都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是最受交叉学科“欢迎”的一级学科,此外,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的出现次数也均超过100次,集中在理工类、经管类相关学科。人文社科方面,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史这三个学科也受到超过50个新交叉学科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最“冷门”的两个一级学科——口腔医学军队指挥学都只出现了1次,对应的交叉学科无疑是最“特别”的独苗,分别是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工程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安全。

“生化环材”正在出“坑”

近些年来,“生化环材”常因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就业门槛高等问题而被讨论,甚至并称为“四大天坑”。但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生物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为“风口”,学科交叉培养成为新趋势,“生化环材”开始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凭实力出“坑”
“材料”与“环境”打配合,开创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与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如华南理工大学的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学科,重点开展能量转换和储存机理、废物处理能源化技术等研究,在利用微生物原位还原提取废弃线路板中的贵金属、制备高效电催化剂用于产氢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所在环境与能源学院相关科技成果获得包括2015、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在内的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生化环材”不分家,有“材料”+“环境”,也有“化学”+“生物学”天津大学的合成生物学,建有教育部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科技部合成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基地,承担、完成包括科技部“合成生物学”重点研发专项在内的项目10多项,目前在研科研经费共计8000多万元。中山大学依托化学、生物学学科优势,自设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利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来探索生物医学问题。截至2022年9月,中大化学学院已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科学奖1项、国际科学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等20余项省级及以上奖励。


发展交叉学科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传统学科的升级改造、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一场重要的学科变革已然来临!要培育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打破学科“疆界”是必然也当使然。
我们也期待,交叉学科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破口,孕育出无限可能!
注:本文原文于去年10月3日发布,使用的数据是教育部于2023年10月公布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名单》(截至2023年6月30日),但教育部于2024年10月31日更新了该名单,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文也使用最新名单对全文数据做了更新。
【做计算 找华算】
🏅 我们提供专业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生物模拟、量子化学、机器学习、有限元仿真等代算服务。
🎯我们的理论计算服务,累计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计算数据已发表在Nature & Science正刊及大子刊、JACS、Angew、PNAS、AM系列等国际顶刊。 👏👏👏
👉 点击阅读原文加我,探索更多优惠💖

微算云平台
做计算 找华算!电话:1312955156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