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集团公司实施“坚守定位谋大局、助力振兴建强局、深化改革开新局”高质量发展战略。
建立完善“企业治理、创新发展、运输生产、经营管理、高效运营”五个体系。
纵深推进“党建引领、路网扩能、安全强基、运输提质、经营增效、治理提升、创新赋能、改革攻坚、文化塑企、职工幸福”十项行动。
坚守定位谋大局
要积极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聚焦强化东北战略支撑作用,坚持做强高铁、做优普速、做精枢纽,统筹高铁和普速、新建和补强,畅通东北入关、海铁联运、北粮南运、蒙煤外运、军事运输通道,促进东北全面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要积极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立足集团公司地处东北亚核心区域、既沿海又沿边的特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大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开行力度,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多作贡献,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要积极服务绿色低碳发展
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和碳达峰、碳中和,落实中央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量部署,深入推进多式联运,着力提升铁路运量占比。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投入,持续推进铁路节能减排降噪,打造绿色低碳铁路。
要积极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发挥区域路网密度大、覆盖面广的优势,强化铁路投资驱动、运输拉动、帮扶带动作用,助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促进乡村振兴。
助力振兴建强局
强化服务提质
要站在优化东北营商环境的高度认识铁路服务工作,转变服务观念、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标准,实施客货运输服务提质计划,推进涉铁工作“一站式”服务,让人民群众进站、上车、到铁路就感受到东北人“家”一样的热情和温暖。
优化客运供给
立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需求,用足用好客运资源,优化客运产品谱系,密切东北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等地区的联系,促进人员跨区域流通和东北海洋经济、旅游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发展。
深化物流转型
牢牢把握现代物流发展方向,聚焦管内资源、大型企业、城市物流、沿海港口、边疆口岸,盯适铁、稳大宗、抓批量,强化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打造以铁路运输为骨干的全程物流体系,努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升服务振兴的支撑保障能力。
细化规划融合
主动融入地方发展规划,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点线协调、多网融合、客内货外、客货并重等原则,完善地级以上城市铁路规划布局,构建各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的综合枢纽和物流设施网络。
深化改革开新局
坚持战略眼光谋划发展
增强系统思维,善于观大势、谋大局,在整体工作中思考谋划全局工作,在历史节点上把准校正工作方向,深化高标定位,不断增强管理的颗粒度和精细化水平,提升工作质量。
坚持市场规律引领发展
深度融入市场,强化客货运输组织和资产经营开发。发挥市场在内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全成本核算、模拟利润中心管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坚持创新实践驱动发展
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以改革创新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盘活用好人力、资金、资产等禀赋资源,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坚持后发优势推进发展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进老旧设备更新改造,瞄准全路第一方阵,谋定后动、谋定快动,不断把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提升发展质量,争当东北地区交通运输行业龙头企业,为建设世界一流铁路企业多作贡献。
以党建体系为牵引,完善企业治理体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要牢牢把握“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四同步、四对接”,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治理深度融合,发挥党组织决策、把关、监督作用,依靠党的组织加强企业管理,以党组织的组织力带动推进各层级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以企业改革为带动,健全创新发展体系
改革是时代的主题,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国铁集团党组的领导下,协同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持续深化铁路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抓好国有企业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培育新动能、更新旧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运行图为基础,构建运输生产体系
铁路大联动机,运输生产调度居中指挥,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协同动作,这其中核心是运行图、基础是日(班)计划。要把“按图行车、按日(班)计划组织生产”贯彻到车机工电辆各领域,落实到机关、基层、现场各层级,体现到运输生产各环节,提升生产组织的精细化程度,着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以盈亏目标为核心,建设经营管理体系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追求经营利润、效率效益、社会贡献。要改变粗放管理模式,增强经营意识,真正把盈亏目标作为核心,认真思考、深入研究与盈亏相关工作,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划小核算单元、模拟利润中心等方式,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投入产出分析,持续改善经营状况,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以数字沈铁为途径,打造高效运营体系
数字化是时代发展大潮中最具创新性和成长性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爆点。要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动,注重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深入实施“上云集数赋能”工程,建立专业融合、条块结合、系统集成的一体化运营组织模式,塑造铁路产业数字化转型后发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经营能力和质量。
党建引领行动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完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监督体系、责任体系,从思想、责任、机制、能力等方面,全面深化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将党建引领独特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路网扩能行动
紧密对接助力新时代东北振兴,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抓好联网、补网、强链工程,打通主要干线能力堵点和多式联运断点,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整体能级。持续完善高铁网和现代化铁路网,做好“十四五”总结评估和“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编制,进一步优化枢纽布局、结构和功能,促进“四网融合”,服务建设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安全强基行动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法治思维抓好安全生产,以系统观念研究安全问题,以科学规律指导安全工作,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研判安全风险,以创新方法控制安全关键。坚持从严管理、超前防范、综合治理,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牢牢掌握安全工作主动权,坚决守住铁路安全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
运输提质行动
按照调度信息化、生产集约化、指挥精细化方向,持续深化运输组织变革,提升路网整体效能;客运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客户体验为导向,建体系、优产品、强保障、提品质;货运以调结构、稳增量,重创新、促改革,降成本、增效益为主线,健全生产体系、销售体系和核算评价体系,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经营增效行动
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注重投入产出分析评价,发挥考核激励“指挥棒”作用,加快由传统运输生产型企业向市场化经营、法治化治理的现代企业转型。深化运输业与非运输业一体化经营,抓实多元经营创效,做强企业、做大规模、做实利润。用足用好“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更多资金投向铁路领域。
治理提升行动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国铁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法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规范执行站段领导班子工作机制,理清权责边界。健全企业党的建设、经营管理、技术规章标准等制度体系,完善合规风险管理和内部运行监督机制,推动依法治企不断走深走实。
创新赋能行动
以数字沈铁建设为途径,强化顶层设计,运用创新思维、数字手段,驱动安全生产、客运提质、货运上量、运输提效、经营创效。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研投入、选题立项、成果转化机制,加强运营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技术攻关,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增强全员创新的动力活力。
改革攻坚行动
持续深化“六个现代化”体系建设,依托国铁集团安全应急中心、客运组织中心、现代物流中心、财务运营中心、信息数据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运输安全、提质增效、改进服务、降低成本等领域,系统谋划实施体现时代特色、铁路特征、沈局特点的创新改革举措,依法合规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
文化塑企行动
继承弘扬沈铁优良传统,培育形成新时代沈铁精神,接续打造叫得响、立得住、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推动沈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集团公司精神谱系不断丰富,与企业发展愿景、职工价值追求高度匹配,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职工幸福行动
全面落实党的依靠方针,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紧紧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心用情办好聚民智、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推动职工民主权益有效保障、收入待遇稳步增长、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关爱保障更加可及可感,打造更加紧密的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
转载自“沈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