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时,天空织就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雨,不紧不慢地落下,一场雨,酷暑的天气逐渐冷却。清晨,伴着车窗外滴嗒的雨声,我和同事穿梭在蜿蜒的乡道上,车轮在泥泞的小道上留下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痕迹,此行去往我们共同的目的地——西盟县力所村腊密新寨。
雨,细密而均匀,落在石板阶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抵达力所村腊密新寨时,雨势渐小,山间缭绕的云雾为这古朴的村庄平添了几分诗意。
车缓缓驶入村庄,从山脚一直往上,茶香也随之弥漫开来。山腰上,在永佤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寨子里的致富带头人雷姐正热火朝天地张罗着她的茶叶加工。
见我们到来,雷姐连忙出门相迎。见状,我轻步上前,与雷姐攀谈起来。
“雷姐,这雨下得急,您这茶厂仍然机器轰鸣、香气四溢,想来今年收成应该挺好的吧?可有什么难处?”我问道。
“好着呢,有国家的好政策,也有村上、乡上干部的支持和帮助,咱们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雷姐抬头,眼里尽是笑意。
力所村腊密新寨的永佤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地的茶叶加工厂,也是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为了念好“茶经”,拓宽“茶路”,乡干部和雷姐着实想了不少办法。
“腊密新寨光照充足,有很好的种茶条件,我们就开始在茶产业发展上想路子,寻思着先提升茶叶品质,再慢慢形成品牌,让群众增收。”谈话间,雷姐打开了话匣子,从鲜茶加工到成品销售,从学习技术到示范带动,言语间充满了对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提升技术、开拓市场……为了让价低质粗靠‘数量’的传统茶转变为价高质优靠‘质量’的有机茶,我们先在‘产’上做文章,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的茶叶发展模式,帮助更多的茶农致富。”力所乡纪委书记一边向我们介绍,一边带我们走进茶厂。
纪检监察干部通过跑一线、下田间、走地头,采取“蹲点式”“点穴式”等监督方式,走访茶农、茶企、行业协会和相关监管部门,实地了解茶叶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存在问题,着力找准茶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对症施治解决堵点难点,如今的腊密新寨茶厂全链条价值得到了提升。
夯实了“产”和“制”两个环节,力所村持续在“质”上下功夫,逐步打响了茶叶品牌。改良后的茶叶品质得到了优化,再加上科学的制茶技术,做出来的茶味道好、品质高,吸引着一批批茶商络绎不绝地来“寻宝进货”。茶厂年收益也达到了200余万元,带动了当地1200余人增收,茶叶成了当地群众致富的“金叶子”。
屋内,炉火正旺,雷姐亲手泡了一壶茶,香气四溢。袅袅的茶香不仅驱散了秋雨的凉意,更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这一刻,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杯茶,更是村民们对我们的信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傍晚时分,我们告别了雷姐,踏上了归途。回望这片被秋雨滋润过的土地,我的心中充满感慨。我们不仅是纪律的守护者,更是人民的服务者,只要我们带着责任、带着情怀、带着奉献把群众的事办实、把群众的事办好,那么与群众的“连心茶”就会越香、越甜、越沁人心脾。
秋天的雨,依旧绵绵不绝;茶香,在腊密新寨的每一个角落悠悠的飘散开来,连同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一同成了这个季节最温暖的记忆。
来源 / 普洱纪检监察网
作者 / 刘奕麟
编辑 / 龚静
审核 / 普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