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范仲淹:少小立志

体娱   2024-11-01 17:37   江苏  

01  志在万民

范仲淹小时候的生活没那么富裕,但志比天高。有一年,他去醴泉寺的文昌阁上香求签,问他将来是否可以做宰相,住持摇头。范仲淹见状又问住持:是否能做良医?不料住持感动得差点哭出来。为啥?因为封建社会的职业是分三教九流的,做官读书人属于上九流,医生属于中九流。在住持眼里,良相和良医,一字之差,但身份地位完全不一样。而在范仲淹心里,良相良医都能普济万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02   划粥断齑

关于他的读书故事,最有名的是划粥断齑。相传他在醴泉寺读书期间,每天晚上都会熬好一锅粥。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粥结成一小块,用小刀在上面划一个十字分成四块,早上两块晚上两块,这就算一天的伙食。这个都不叫吃饭——叫完成任务。

03   婉拒好意

1011年,范仲淹23岁,他告别娘亲,到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读书。虽然换了环境,但读书习惯没受到一点影响。一天仍旧吃两顿,“划粥断齑”;读书到深更半夜,困了就用冷水洗脸;整整五年都是和衣而睡。有一次,应天府留守让厨子做好饭菜,关照儿子送过去,但范仲淹一口没吃,饭菜都发霉了。留守父子十分生气,质问他是否看不起应天府。范仲淹匆忙解释,是因为他一直吃粥成了习惯,突然吃了好饭好菜,以后怎么定心吃粥呢?留守的儿子感叹:“我不理解,但我大为震撼。”

04   底气足够

1013年,皇帝颁布诏书,宣布应天府升为南京,在“重熙颁庆楼”设宴三日。老百姓都争先恐后要去一睹天子真容,唯独范仲淹纹丝不动继续读书。同学们不理解,问他:“难道对皇上什么样不好奇吗?”范仲淹不紧不慢回答说:“以后再见也不迟。”他有足够的底气,肯定可以科考及第,面见皇上。果然,1015年三月,27岁的范仲淹荣登进士榜,在参加殿试时,见到了年近五旬的皇帝宋真宗。

施斌聊斋
终于等到你!“施斌聊斋”微信公众号致力打造苏州最权威的“掌上吴语课堂”,传播吴地文化。每晚播出的《施斌聊斋》,为苏州影响力最大的脱口秀栏目,每天给你提供新鲜有趣的原创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