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杀了功臣后,用谁来治国保家?朱元璋的办法是全用亲儿子!
文化
历史
2025-02-05 22:31
湖南
朱元璋遗诏中说,自己“忧危积心”,他的行为也反映出他深重的忧患和危机意识,以至造成他大肆屠杀功臣。但国家的安全需要保障、政治秩序需要维持,当这些能臣名将被杀后,谁来治理国家、保卫疆土呢?朱元璋的办法是封藩王。◎朱元璋尽杀功臣,封藩王卫护中央
朱元璋一共生了26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一个儿子刚出生没多久就死了未能封王之外,朱元璋一共封了24个王。我们之前曾经提到过,大一统的王朝如果要封藩王的话,会埋下藩国造反的种子。朱元璋当然也知道过去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就是藩王的权力太大,掌有军队或者地方的民政、财政等,所以有可能造反。于是朱元璋对藩王的权力做了一定的限制。他规定,他的儿子对地方的行政、民政、司法什么都不管,到地方上只领俸禄。他设置藩王的目的是为了一旦国家有事的时候,这些藩王可以去勤王,去保护中央政府。那没有兵怎么保护中央政府呢?按照当时明朝的规定,一个藩王拥兵最少是三千人,最多不超过一万九千人。以当时全国卫所设置的数量和当时一个卫所的兵力配备来看,一个卫是五千六百人,当时全国有几百个卫,也就是说全国的军队数量有上百万,甚至二百万之多,所以一个藩王最多是一万九千人,即使造反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但是,凡事总是有例外,北面的藩国兵力要大,因为北方受到蒙古人的威胁,所以北方藩王允许拥兵超过一万九千人。当时北方的藩王有四个——燕王、晋王、秦王和宁王,他们的兵力就比较强。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宁王叫朱权,秦王、晋王分别是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和第三个儿子。宁王的兵力是最强的,手下的骑兵有八万人;燕王善谋,他出生于1360年,即朱元璋和陈友谅“龙湾大战”的那一年。10岁时被封为燕王,20岁时藩于北平(今北京),30岁时,燕王得到了一个机会,独自领兵去征讨北元的太尉乃儿不花。当时朱棣在蒙古草原上找到乃儿不花时,乃儿不花都没敢跟他打,直接投降。从此以后,朱棣多次出关,每次出去打仗都能够取得胜利,所以他在诸王之中声名鹊起。◎建文帝意欲削藩,燕王生来有帝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