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全世界】探寻闽豫鲁方言的差异与流变

文摘   2024-09-15 22:44   上海  



交大人  步履不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了深入探寻不同地区方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历程,自八月中旬起,实践团陆续开始在山东、河南以及福建省内多个城市针对不同群体展开采访调查。

实践团自上海交通大学出发

第一站:山东

1

枣庄话

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山东枣庄,探寻当地的方言文化,并针对当地青年人群对于当地方言枣庄话展开调查。



枣庄话

据了解,枣庄话是中国北方语言体系的一支,与普通话较为接近,但拥有自己独特的变音规则和诸多的虚词和实词,“一声变二声,二声变三声,三声变四声,四声不变”是枣庄话的经验原则,这一广泛适用的变音方式,使得枣庄话非常容易被熟悉普通话的人所接受。

在枣庄本地,年轻人之间交流大多兼用枣庄话与普通话,甚至形成了独特的“枣普”,将二者融合贯通。

在当地的一家咖啡店中,实践团成员在与店内客人交流中发现,本地年轻人日常使用枣庄话频率更高,实际上,店内工作人员也使用枣庄本地话接待客人。服务业与客人均保持着使用本地话的习惯,可见实际上枣庄话的传承度很高。

实践团在一家咖啡店中采访

奶茶店的一位青年女性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并不会对于枣庄语言产生抵触,且对于本地方言的各种通俗化表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示在与同学的日常生活中更多使用枣庄方言而非普通话。

实践团在一家奶茶店中采访

第二站:河南

2

河南话

之后,实践团来到了第二站:河南,并对于当地方言河南话展开调查。



河南话

由于河南和山东两省在地理位置上毗邻,因此在方言上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声变二声,二声变四声,三声变一声,四声不变”是河南话的发音规则,这也使得河南话成为最容易听懂甚至学会的方言之一。

在调查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随机采访了一位青年,他表示,河南话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和底蕴,在人民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中衍生出许多特色词语,丰富了当地的方言文化。

另外在现阶段,河南话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对一些新事物的称呼和普通话的差别在不断减小。同时,河南话也在逐渐尝试走出河南,通过流行歌曲、视频制作等创新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河南话,学习河南话。

实践团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高铁站采访

实践团还对家中的其他长辈做了采访,并询问他们对于近年来家乡方言的发展和变化的看法。

他们表示,现代社会家庭或是学校对于孩子和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更加趋向于使用普通话,但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让年轻一代学习、练习说河南话,这正是河南话能够传承数百上千年的原因,同时这也是最好传承河南话的方式。

实践团成员采访家中其他人

第三站:福建

3

福清话

最后实践团来到福建,对闽语闽东区的方言福清话做了一些调查。



福清话

在采访中了解到,福清话是闽语闽东区方言的一个分支,分布于闽语闽东区福清小片,通行于福清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并随着数万侨胞的足迹流波于东亚、东南亚等地区。

然而由于福清话相对于其他语言更加难学、难听懂,已经有少部分年轻人开始不再学习说福清话,年轻人之间的日常交流更多会选择使用普通话,只有老年人之间交流会更多使用福清话,已经开始面临青黄不接,断代传承的风险。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段的人,并询问他们对于这种现状的看法。

采访中几位年轻人表示,虽然自己并不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福清话,但也会积极学习福清话及其相关方言文化。而几位较为年长的福清人也表示,也会主动承担起帮助和教导青年人学习说福清话的责任,坚决防止福清话方言文化断代传承。

实践团随机采访了几位福清本地人

经过本次调研采访,我们发现:各地方言都存在地域上的局限性,在同其他地区的人交流或是一些正式场合下依然会使用普通话而非方言。同时许多方言也都正在寻求扩大其文化影响范围的方法和出路。

另外,对于一些新兴事物的称呼也都表现出趋同化的特点,和普通话的差别也都在逐渐减小,各地方言文化都在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和进步,即便有一些较为小众的方言可能面临着传承断代的风险,但随着国家对于方言文化的保护不断提出更多更高要求,大众对于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坚信,在新时代下方言文化必定会以全新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下去。

撰稿|刘俊阳

图片来源|王艺博 刘永秋 张恒硕

值班编辑|陈子滢

交大思思
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吉祥物“思思”,提供权威实践信息和最新实践咨询,展示优秀实践团队风采。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交大实践,一直在路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