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全世界】实践纪实丨老友青年实践团助力代际文化交流

文摘   2024-09-18 21:54   上海  



交大人  步履不停


团队简介


2024年暑假,上海交通大学老友青年团队家乡线各支队赴上海,天津,黑龙江佳木斯,内蒙古、新疆伊犁市、伊宁市,河南周口、安阳,山东临沂,江苏启东、扬州,浙江嘉兴、温州、临海,安徽阜阳,云南红河,四川成都,辽宁朝阳、大连,广东茂名、汕头,江西抚州、赣州等14省22地的各类城乡公共空间,真正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把专业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帮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胸怀家国,厚植人文情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精选1/寻味临海海苔饼



老老师傅海苔饼背后的师傅团队大有来头,都是来自临海国营食品厂的老员工,其中年龄最大的84岁,领头人是阿勇师傅的姑姑,今年73岁,是几个老师傅中最年轻的。70年代,她插队到黑龙江;1980年,她回到临海,进入国营食品厂工作;1984年,她又自己出来做服装、眼镜的生意,姑姑因此打趣自己的海苔饼手艺是“半路出家”。但在她的叙述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她对这份手艺的感情。

海苔饼的制作工艺并不繁复,可以大致分为烫粉和面、加酥、包馅、烤制四个步骤。然而每个步骤看似简单,却颇为考究。其中的细节与门道,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随时光慢慢沉淀下来,成为每家店的独门秘方,也成就了临海人记忆里那份咸甜交织的味道


精选2/探秘“中华战舞”



“刚开始接触英歌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体力,经常满头大汗,累的时候连马步都扎不稳。”“对女生来说,体力就是最大的挑战。”

“英歌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名潮汕人,我也想为传承非遗出一份力。”女队队员陈燕灵同学讲述着自己学习英歌的初心。

“以前被家里人带去看英歌舞,当我看到大家挥舞双槌的场面,感觉被震撼到了,我尤其喜欢大刀关胜。”作为男队头槌,扮演大刀关胜的林尔丰同学如是回忆起第一次接触英歌的经历。


精选3/探索蜀绣的千年工艺



每一件绣品都如同一本厚重的书籍,讲述着它们背后的故事与传说。那些绣有山水、花鸟、人物的绣品,不仅展现了蜀绣的细腻与生动,更传递了一种文化的温度和历史的厚重


精选4/对话沪剧传承人



为探秘沪剧的发展历史及其传承现状,2024年7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老友青年团队的沪剧小分队前往上海桃浦东片活动中心,与群众艺术馆戏曲指导老师——马莉英老师展开对话,聆听马老师与沪剧之间的故事,了解沪剧发展历程和对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精选5/探寻启东版画发展



启东版画60载,承载了漫长的岁月和人们难忘的记忆,未见过曾经版画的我们,对这古朴的木刻语言充满了好奇。为此,让我们走进启东版画博物馆,对话张瑞芳奶奶,了解他们对过去版画的印象。凭借这独一无二的记忆,去探寻启东版画在世间的一道侧影。


精选6/漆艺璀璨映扬州



漆器的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时间的沉淀。从选材、制胎、上漆到打磨,每一滴漆都需精心调配,每一遍髹涂都需耐心等待其自然干燥。这不仅仅是一件物品的制作过程,更是与自然对话,与历史共鸣的旅程。看着它在我的手中逐渐焕发生机,那份成就感,是任何言语都难以言喻的。


精选7/滇南琼玉,建水紫陶



滇南琼玉,探寻千年建水紫陶。

建水是云南红河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小城。建水紫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寄托着每一个云南人的乡土情怀。老友青年走近建水古城,采访当地长者,探寻紫陶技艺。


总结与体会


青老连心:传承与沟通实践项目旨在通过大学生与老年人的互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增进代际沟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养老”变“享老”,助力积极老龄化,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对老年群体精神需求关注不足、老青两代交流匮乏的痛点问题,架起高校学子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以公益活动为机遇,加强青年群体与老年群体之间的代际文化沟通和心灵互动。



-end-

编辑丨郝科煜

责编丨方龙升

交大思思
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吉祥物“思思”,提供权威实践信息和最新实践咨询,展示优秀实践团队风采。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交大实践,一直在路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