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学作息曝光,刺痛多少人:我们低估这一代孩子的辛苦,他们是最可怜的一群人

教育   2024-11-25 18:48   江苏  

点击上方“语文合唱团”可以订阅哦

作者:立正妈妈
本文来源:公众号“蓝橡树”(ID: blue_oak)

天刚蒙蒙亮,六点多的公交车上,上来了几个背着硕大书包的中学生,他们戴着眼镜,睡眼朦胧,但最抢眼的是头顶上乱糟糟的“鸟窝”里刺眼的白头发,让人看得既心酸又心疼。
少年白头,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早生华发,戴上了厚厚的镜片,患上了腰肌劳损、颈椎病、腱鞘炎、胃炎、失眠、多梦、驼背、干眼症,甚至还有焦虑症、抑郁症……
天还没亮的公交车或地铁上,深夜昏黄的路灯下,行色匆匆的除了打工的牛马,就是一脸疲惫的中学生了。

有人说,如果你看了中学的作息表,就会发现,中学生是最可怜的一群人。

01

中学作息表曝光

看到的只有“残酷”和“心疼”
让我们一起看看高中教学标杆,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黄冈中学和人大附中四所中学的作息表,从早上5点半起床到晚上10点半结束的作息,时间安排精确到了分钟。
衡水中学:学生们五点半就起床了。
毛坦厂中学:学生们6点起,但11点才能回宿舍。
黄冈中学:属于中规中矩的“早六晚十”。
北京人大附中:六点半起床,已经算是四所学校里最晚的了。
当然,会有人说,这是最内卷的四所学校,自然拥有最鸡娃的作息表。但其实,这跟大部分高中的作息表并无太大的差别,我们再来随便看几所——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郑州市第一中学
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
基本上,只要上了中学住宿,作息就是“早六晚十”,只有“更早”和“更晚”,但不会更短。宿舍熄灯后,仍偷偷躲在被窝里打手电筒看书,在洗手间的灯光下做题,挑灯夜战的学生大有人在。
更别提那些走读生,每天6点起床,7点到校,在校学习12+小时,回到家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奋斗,悬梁刺股苦读到凌晨两三点,倒头补眠三四个小时,又得闻鸡起舞,匆匆爬起来用冷水洗把脸,强迫自己打起精神,继续开启连轴转的战斗。日日夜夜,就这样无限循环,一年又一年。
除了起早贪黑,为了跟时间赛跑,日常作息还得精确到每一分钟,具体做什么事。连吃饭、上厕所、洗澡都要掐着时间点。
“分秒必争”,已经成了中学生背后扬起的长鞭,督促着他们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因为竞争无处不在,哪怕是排队等候打饭的时间,都有同学捧着书在看,举办运动会、音乐节,底下的“观众”更是一大片都忙着做题。
有人说,中学以后,孩子已经不配拥有闲暇。每一分钟的休息,都代表着有更努力的人正在超过你。
一位妈妈感慨,“上了中学后,我都舍不得骂孩子了,因为他真的太苦太累了。”
从前,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边吃饭边玩玩具还会怒骂,现在却心疼孩子:“除了在吃东西的时候,他还能摸一摸自己小时候的玩具,其他时候很难有属于自己的玩耍时间。”
每天起早贪黑,9+3节课,跟车轱辘转一样的知识轰炸,作业压根写不完。看到儿子夜里十点多才下晚辅回到家,整个人瘫在沙发上闭目养神。小猫蹭过去他怀里,他只是摸了摸,重重叹了口气。
然后站起来,拎起书包回房间,坐在书桌前,摊开作业,继续奋战。才十几岁的年纪,稚嫩的肩膀却仿佛扛着千斤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我突然就迷茫了,为了所谓的“美好未来”,真的必须做这样的牺牲吗?
严苛的作息表之下,没有人关心,当孩子们身心承载的压力都达到了极限,这场马拉松还跑得下去?
  • “感觉现在最累的不是上班,而是学习。”
  • “三天中秋假,调休一天,光是书面作业就有14个,背书、试卷放在一起,就有20项任务了。”
  • “大人都不情愿上班,但有工资,学生上学累死累活的只有中高考……”
  • “老师说‘先苦后甜,读书才有出息’,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出息的。妈妈,我太累了!”
  • “妈妈,对不起,女儿没能给您尽孝,女儿只是太累了,想睡一个觉……”
去年,广州中学生美美的遗书,曾一度看哭了万千家长。
因为她用青春的生命,道出了面对繁重的作业、学校的排名、疯狂的补课、迷茫的未来,孩子们内心的无力以及对家长的愧疚……
美美的遗书,既是对教育和内卷的控诉,也是给学校和家长的提醒:
我们所有大人正在联合起来,穷尽所有“培养”绝望的孩子。
02

教育下的猛药

正在结下毒害孩子的恶果
网上有位资深老师曾吐槽:“我教了一个坟墓一样的班级。”
早读静悄悄的,睡倒了一大片,校长来都叫不醒。读书的人也只见嘴唇轻轻开合,听不到声音。提问的时候静悄悄的,常年只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很多学生的双眼是迷茫无神的。
难怪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黄灯老师从教14年,花名册上记录下4500多个学生的姓名,但她在《我的二本学生》中把这一代的孩子比喻成“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标准件”——
“他们给我留下最大的印象是‘缺点不明显、优点也不明显’,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特点鲜明的孩子,或贪吃、调皮,或热情、有好奇心。
在课堂上很少有让人惊讶和意外的讨论、质疑发生,因为他们早已被裁剪成规整的模样。”
中学时代残酷的压力、疲惫不堪的身心,成就了他们黯淡无光的精神底色。
曾经,他们被杀气腾腾的“多考一分,超过千人”应试理念催促着“披甲上阵”,但后面却也在一场场考试中,将天性、个性、生命力消耗殆尽。
盲目的机械服从、不自信也不主动、相对自闭与逃避的心态,这种被动的状态从学生时代开始深入骨髓,然后延展到他们将来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
所以,黄灯老师曾痛心疾首地指出——
“我充分感受到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抗生素、激素,到大学时代,终于结下了漠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学生内心的疲惫和大学时代严苛的压力,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底色。”
最近,衡水中学再次进入公众热议,是因为“厕所涂鸦”事件。
这所升学率在全国遥遥领先的中学,唯一没有被监控覆盖的地方就是厕所。而在四楼男厕所里,所有能够着的墙,都被学生们的涂鸦占满了。
在这个全校最阴暗、肮脏的角落里,却是少年们压抑的青春里,唯一可以逃脱牢笼、喘息片刻的天地。
几平米的小天地里,孩子们画漫画,写小作文,发牢骚,甚至还有学生大手一挥,留下了名篇《论厕所文化的重要性》。
如果不是看到这些精美的画作和流畅的小作文,谁也不曾想过在那些抬头背书低头做题,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试机器人”中,其实潜藏着这么多漫画家和文学家?
就像余秋雨所写的那样——“青春的力量实在无可压抑,即便是地狱也能变成天堂。”
可惜为了那所谓的分数,更多孩子自由的思想早已被禁锢,独立的灵魂被判了“无期徒刑”。
就如同囚禁在笼中的鸟,逃不出规则与功利筑起的网,连拔下自己的羽毛作画的勇气都没有了。
“清华大学毕业,纽约大学硕士,做过律师、心理咨询师,最后却把自己送进了精神病院。”
这是最近在网络上爆火的韩泰阳的故事。如今,他摆脱了学霸的标签,出院后跟朋友一起组了个不挣钱的乐队,业余时间还开上了出租车。
他说:“住进精神病院后,那是我第一次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属于自己成长的时间。”
学业坦途被他形容为“长达十几年的精神深渊”,而在“关满疯子”的牢笼里,他却觉得获得了自由。
可惜,哪怕衡中厕所里的涂鸦再百家争鸣,都抵不住学校一纸翻修令。
模糊的黑色印记下,跟涂鸦一起被抹去的,是少年们对自由的最后一丝期待和呐喊。
而内卷的龙卷风还在扩大,更多小学生正在步入牢笼。唯一休息的课间十分钟,如今也只能躲到最脏、最臭的厕所里,才能嬉笑打闹一下,聊聊无关紧要的小话,分享一下偷藏的零食,感受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难得的“放风”快乐。
从前说“学海无涯苦作舟”,真实的童年却是深陷“无涯学海”“苦海无边”。
如果人生一眼望过去“苦海无边”,我们的孩子又如何还能对未来抱有期待呢?

儿童精神科为什么会爆满,在此刻已经揭晓了答案。

03
救救被学业吞噬的孩子
这些年,我们讨论“减负”从未停步,但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却不曾减轻,反而日益加重。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显示:每年约有10 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曾进行过两次全国范围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学生有自杀意念的占17.7%,自杀未遂的占2.7%。
这意味着,每 6 名学生当中就有 1 个人有过自杀的意念,每 37 个中学生中就有 1 个人采取过自杀行动。
《教育蓝皮书》曾对全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作出调查,发现有高达75%的青少年自杀案例与学业压力相关。
花一样的年纪里,过重的学习压力、过高的外界期待、密不透风的生活,无不压垮了他们稚嫩的肩膀,让他们不堪重负,提前凋零。
有人说,中学生是最可怜的一个群体。
他们正处于人生中最激流险滩的危险峡谷,迅速成熟的生理和相对晚熟懵懂的心理,让他们长着一张大人的脸,却还怀揣着一颗孩子的心。
  • 渴望挣脱束缚,展示个性,却被困于内卷的应试牢笼之下。
  • 渴望被认可、被尊重,但外界只用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
  • 渴望得到理解和接纳,却总因为学习受到无尽的指导和批评。
  • 渴望父母的拥抱,也渴望同伴间的交流,渴望探索世界,也渴望创造和突破。
青春期的现实是一场困兽斗。
他们只能不断在理想和现实中作出选择,在反抗和妥协中谋求生存,在童心与应试之间反复挣扎,在作业与睡眠之间不断较量。最后,要么在沉默中被吞噬,要么在压抑中爆发。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如梦初醒。救救孩子的呼声不绝于耳:拯救下一代,就是拯救时代的未来!别等他们病入膏肓才后悔莫及!
人生的大考在于生活。我们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分数和升学,为了挤上独木桥,却让孩子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我们更不能打着爱的名义,用学业吞噬孩子的生命。
教育的内卷已经逃无可逃,或许我们无法釜底抽薪地改变大环境,但当孩子已经竭尽全力走钢索时,至少不再用压力和指责去推他一把,而是张开双臂,护在他左右,让他随时回头,可以依靠。
正如一位妈妈说的,当她的孩子喊累了、倦了,学不动了——
  • 我会以“孩子病了”的理由,向老师请假,给孩子做好吃的,让孩子在家补觉。
  • 孩子考试失利时,我愿意让孩子退回到婴儿状态,在我身边哭一会儿。
  • 孩子崩溃绝望时,我愿意陪孩子一起哀悼,在晦暗的情绪里待一会儿,然后等孩子情绪平复了,再和孩子一起从问题里找方法,再次出发。
    只因为——
“缺半天课,一次没考好,崩溃哭一场,这些放到人生长河里看,根本就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这是我的孩子,只有我能保护他。我要在他受伤时,让他记得回家有路可走。记住了回家的路,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当父母愿意去接住孩子,那么学海再苦,也苦中有乐,乐中有盼。
主编:肖文
责编:张剑    校对:陈昕言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蓝橡树(id:blue_oak),哈佛本科毕业生和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创立,120万家长共同关注的国际教育平台,传播教育正能量。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应试教育局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声明:以上图文,均来自公开渠道,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END ——

戳下面
原文阅读,进入商城

语文合唱团
中学生零散时间学语文的好帮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