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吾土】榕树

时事   2024-11-10 15:52   广东  


乡土文化是地方族群繁衍发展的

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

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

开放性、互动性强的短平快阅读

已经成为趋势


为搭建一个阳江乡土文化作品

展示和交流的公众平台

阳江日报利用新媒体

开设“吾乡吾土”栏目

旨在挖掘、宣传、推介阳江乡土文化

为阳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

去看他儿时的那棵枝繁叶茂的

大榕树



榕树

文/图 关超
对于岭南人来说,榕树是最常见的树种。村前、村后或水塘边上,大多会种上榕树。榕荫底下摆上石条板凳供人休憩闲谈,同时,这也是小孩子嬉戏玩耍的乐园。因此,榕树是游子的乡愁,儿时的记忆。
榕树,树干粗大,枝叶繁茂,树盖宽广,四季长青。树枝上间或有气根垂下,飘然如老人长须。如果气根着地或伸入水中,很快就会长成树干,和母树一起生长。如此循环,从一两干至三五干以至成片成林。巴金笔下小鸟天堂的榕树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我们这里,成片成林的榕树奇观也屡见不鲜。成林后的榕树往往分不清哪棵是母树哪棵是衍生出来的子树了,而树干与树枝交织在一起也分不清树枝是属于哪根树干的了。著名画家伍启中名画《小鸟天堂》把榕树这种一树成林,且错综复杂,枝干交织在一起的奇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榕树的生长未必都是成片成林的。关山月故乡的榕树就是一棵一棵分开生长的。他笔下的《故乡情》国画就是他故乡河埗头的榕树。那两棵榕树(现在四棵)令他魂牵梦绕,挥之不去。小时候,他以木炭为笔大地为纸学画画场所就是在这榕荫底下;他背着鱼篓捉鱼捉虾也就是在这河埗头。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回故乡,特意在榕树旁留影。他依偎在榕树旁如依偎在母亲的身旁一样,是那么深情,那么依恋。他有一方闲章是“红棉巨榕乡人”,以榕树代表故乡故土的树种,足见其对榕树感情的深厚。

其实,我对这榕树下的河埗头是非常熟悉的。我的外公外婆就住在这条村子里。小时候,我的父母因工作忙,把我交给外公外婆看管,一直到上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的身边。我很小的时候,外婆背我到河埗头洗菜洗衣服,在榕荫底下乘凉,与乡邻谈家常,教我唱儿歌,给我讲故事。后来,我学写近体诗时发现,这些儿歌的声韵对学习掌握近体诗声律有很大的帮助。稍大,我在这里学会了爬树、跳水。印象最深的是:一班同龄孩子有顺序地轮番爬上那棵大榕树,再顺着伸向河里那根粗壮的树枝爬过去,到河中心,再站起来,一跃而上,腾空跳下河中去,然后,游泳至河埗头上岸,重复下一轮的爬树跳水,兴尽而归。如今,我虽年愈花甲,但仍梦见小时候在这里玩耍的欢乐情景。


“吾乡吾土”专栏征稿启事


本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吾乡吾土”专栏,挖掘宣传推介阳江乡土文化,搭建一个阳江乡土文化作品展示和交流的公众平台。现诚邀社会各界乡土文化专家、学者和网络作者赐稿。
       稿件要立足阳江乡土文化,内容可涵盖自然地理、风土人情、衣食住行、诗词楹联、历史文化、名人掌故等方面,以散文、随笔为主,一般不超过1200字,并适当配以图片、短视频。
       稿件内容要求原创,主题健康,积极向上,不得抄袭、套改,谢绝一稿多投。来稿请以电子版本形式发送至邮箱yjrbwxwt@126.com,并注明“吾乡吾土稿件”。稿件一经采用,稿酬从优,请作者在文末附上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开户银行支行名称及账号等信息。




文审 | 董洪国

编辑 | 何朋键
校对|颜振勇
审核 | 张健青

终审 | 黄   庆

日报精选 

阳江老伯委托业务员提前还贷,却被其盗走账户30万

栏目推荐 




阳江日报
阳江大小城事,每天为您呈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