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华师说 Vol.81|从名校毕业生到育华“磊磊酱”

文摘   2024-11-06 17:00   浙江  

编者按



滕嘉磊老师,刚从南京大学毕业,被学生说是“抽象”的政治老师,还有个昵称“磊磊酱”。学生口中的“抽象”,既是滕老师凡事爱总结的风格,也是他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生动写照。他深知,方法论可以抽象,但面对学生和课堂教学,要“去抽象”,要具象,勇敢撕下标签,走进每一个生命的独特与精彩,感受教育的无限可能。



作者简介


滕嘉磊,毕业于南京大学,任教高中政治,舟山教育学院2023届新教师试用期培训中被评选为优秀新教师。曾获舟山市共研提质教研活动评审政治学科三等奖,舟山市高三政治模拟试题二等奖。


抽象的方法论,

抵不过具象的走进


去年,我加入育华,开启了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的旅程。所谓“抽象”,逻辑学上是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的过程,我一开始试图抽象出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现实却给我狠狠地上了一课:方法论可以抽象,但面对一节节课,一个个具体的人,要“去抽象”,要具象。



记得第一堂课,我使出浑身解数想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选课代表、学科介绍、知识点复习,都采用了比较流行的“抽金”方式进行。虽然大部分学生兴奋又专注,但个别学生并不了解“抽金”的玩法。从那之后,如果我创新课堂教学,就会事先问问同学,听听他们的想法,充分了解后,我才会在课堂上实践。我开始真正理解,教学方法一定要结合学情。


于是我又试图抽象学情。我一度根据学生热衷的MBTI(一种人格类型模型)来预测他们的行为表现。班上的小A属于“INFP(调停者),以理想主义、高共情能力著称,同时,“I”人偏向内省,关注内心世界,有时会表现为性格内向。



一次关于辩论“在博物馆大火中救猫还是救世界名画”的课堂活动,小A主动申请负责筹备组织,我有些惊讶,犹豫再三交给了TA。然而在课堂活动中,小A积极发言,仿佛在辩论中有用不完的能量。也正是这位“调停者”,选择拯救世界名画,并告诉大家,“猫不需要人拯救,但名画只能由人来拯救”。TA 的出色表现让我为自己的犹豫惭愧。


相处久了,我越来越难抽象出孩子们的共性了。有的学生课堂上“死”如秋叶般静美,运动会上“生”如夏花般绚烂;有的学生分不清唯物、唯心两大阵营,却会深刻地论证“形式的缺陷源于内容的缺陷”;有的学生改革开放的意义背了又忘,主播上链接的话术复刻得一字不差。我越来越明白,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只有当我看见了他们的多面,我才真正走进了他们。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高二第一节哲学课,我抛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命题,邀请学生们走进追求智慧的世界。我告诉学生也告诉自己,没有“应该”和“必须”,“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我鼓励他们畅谈理想,选择与异己者共存,我很欣慰他们的思想逐渐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芒。教学的旅程还在继续,但我走得更加坚定。



高中生、女生、男生、安静的、活泼的、聪明的、勤奋的……这些抽象而成的标签帮助我们概括学生的共性,但同时没有哪个人是必须依附某个标签来定义的。


如果我们不容置疑地粘贴标签,学生的心灵满是疑问和空洞;如果我们轻轻地揭开它们,询问他们,我们会得到独有的、清晰的回应。






育华师说Vol.80

滕老师写朱老师,两位都得服!



育华师说Vol.79

 生在长峙,长于斯,教于斯



舟山绿城育华学校
关注教育理念,了解学校动态,传播绿城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