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喀琉斯之顶
如果坦克的车体所有部位的装甲厚度都相同,它根本无法行动——底盘和发动机根本无法承受重量。即便能移动,那也只会是一辆装甲均匀但非常薄弱的坦克。
坦克的装甲厚度是分布不均的——某些部位更厚更坚固,而某些部位则较薄更脆弱。从统计上看,坦克大部分的命中点通常集中在正面。因此,正面装甲是最厚的,其次是两侧装甲,因为侧面更容易暴露在敌方火力下。至于后部装甲,由于需要绕到坦克后方才能攻击,在战斗中这种情况通常很难发生,所以其防护次之。
然而,坦克装甲最薄弱的地方是车体和炮塔的顶部。顶部装甲通常只能抵御子弹和弹片。在二战时期,反坦克炮弹要以较为直接的角度击中坦克顶部是极其罕见的,而榴弹炮通过间接射击命中坦克顶部通常也只是偶然。因此,当德国开始制造“虎式”坦克时,其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100毫米,而顶部装甲仅为28毫米。
开罐器
1943年,苏联红军开始大量使用反坦克航空炸弹(ПТАБ)。这些炸弹非常小巧,重量从1.5到2公斤不等。由于炸弹具有翅膀设计,它们总是以炸弹的头部朝下的方式下降,这使得它们能够实现聚能效果。通过这一效应,ПТАБ能够有效穿透60毫米的装甲。这种聚能射流的速度可达到每秒11公里,足以穿透薄弱的坦克顶盖。
小巧的体积和强大的穿透力的结合,使得ПТАБ成为真正致命的武器。它们通常被整装在一个容器中,每个容器装48枚炸弹。例如,一架伊尔-2攻击机通常会携带四个这样的容器。飞行员一次性投下这些炸弹后,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200米×15米的密集炸弹阵。
与单颗大口径炸弹瞄准坦克相比,使用ПТАБ投弹要简单得多。或者与使用飞机自动炮射击坦克发动机舱这种极为复杂的做法相比,ПТАБ的投放更具实用性。
因此,由于其小巧的尺寸和生产上的简单性,ПТАБ成为了苏联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最为常见的航空炸弹。尽管它们在1943年才开始生产,但到1945年5月,苏联已经向军队供应了超过1400万枚ПТАБ。
收割
当苏联飞行员一次性投下整个容器的ПТАБ时,他们往往不是击中一辆或两辆,而是一次性摧毁了三辆敌军坦克。从此,德国的装甲车辆不再是苏联航空兵的可靠庇护所。这大大扰乱了敌方坦克兵的心态。
反坦克航空炸弹的受害者不仅仅是敌方的装备,还有步兵。在这种情况下,关键因素不再是聚能射流和穿甲能力,而是炸弹的数量以及容器投放方式。虽然每颗炸弹的碎片不多,但飞行员通过沿敌军的战壕飞行,一架伊尔-2可以用这些炸弹覆盖长达200米的战壕。这比使用大口径单颗炸弹覆盖的面积要大得多。而且,聚能炸弹也对德国的防空工事(如地面掩体和地窝)有很好的效果。关于这种武器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奥列格·拉斯特列宁在其2017年出版的《苏联航空武器:飞机对抗坦克》一书中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