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月1日0时至9月30日24时),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89950例,死亡2321人。
甲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例,为霍乱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
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3826例,死亡2319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血吸虫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百日咳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0%。
同期,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86123例,死亡2人。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5.6%。
但我们依旧能从统计中感知到艾滋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艾滋病离你远吗?
截止到2023年年底,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共有129万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为140967万人。
129万:140967万
按照现有数据来看,很多短视频里面说到的“每1000人里面就有1个人可能感染HIV"也不算是在危言耸听。
目前,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因此,无保护的高危🌟行为会大大增加个体的感染概率。
如何预防HIV
1)安全性行为: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显著降低通过性接触感染HIV的风险。
此外,固定性伴、定期检测、避免与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2)避免共用注射器:注射药物时,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对于需要注射药物的人群,如吸毒者,应寻求专业的戒毒治疗和心理咨询,以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3)预防母婴传播:对于HIV阳性的孕妇,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载量,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同时,新生儿出生后也应接受相应的预防性治疗。
4)减少暴露于血液和其他体液:在处理可能含有血液的物品时要特别小心,如使用过的注射器、刀具等。避免直接接触他人的血液或体液,尤其是当你知道或怀疑对方可能感染HIV时。
5)接受定期检测: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已经暴露于HIV,或者有过高危行为,应尽快接受HIV检测。早期发现和诊断HIV感染对于及时治疗和管理病情至关重要。
在谈及艾滋病的传播时,有人常常陷入对“概率”的过度思考,心存侥幸地认为自己不会那么不幸,仅一次不安全行为就感染。然而,现实却是有人确实只经历了一次这样的行为就感染了HIV,这让很多人感到难以置信。但实际上,当涉及到个人健康时,所谓的“概率”不过是数理统计中的一个抽象概念,对个体而言并无实际意义。一次不安全的性行为对于个体而言的感染率只有0%和100%两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