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城·传承 | 为保障“生命线”奔忙
科技
2024-11-06 17:36
北京
肖师傅等老一辈创业者为保障中核四0四水、电、热、视、讯稳定运行而奋力拼搏,用汗水、智慧和初心凝聚成“坚守奉献 高效保障”的文化理念,正在深深地影响着中核四0四年轻一代。(本文由肖志才口述,记者整理。)我出生于1934年,今年90岁,来中核四0四之前,在沈阳铸造厂工作,干的是管工,当时是五级工。我们厂只来了我一个,当时我没多想,组织叫我来就来了。我的老家在东北,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严寒天气习以为常,刚来中核四0四时也不觉得环境有多苦。后来,领导对我说,能不能把全家都搬过来,这样一家子生活在一起就没有后顾之忧了。领导让我考虑考虑再回话。沈阳是个大城市,各方面条件都比戈壁滩好,虽然当时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还不是很清楚,但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执念,那就是只要党和国家需要,就决心在戈壁滩扎下根,安心干下去。再说,那时我已经有3个孩子了,孩子都还小,如果把孩子和爱人一同接过来,既没有后顾之忧,也可以照顾家人。我很快就回复领导说:“我想尽快把家搬过来。”领导很高兴,立马就给我批了假。手续办得很顺利,很快就把爱人和孩子接到了中核四0四,在戈壁滩安了家。刚到中核四0四时,我被分在六分厂水暖车间管道班当班长。管工、水暖工的活都干。水暖车间承担的任务繁重,点多面广,上游取水口、福利区和厂区的供水、711水厂等,哪一个工段出问题都是大事。当时领导把上游取水称为“四0四的生命线”,不但总厂领导对上游安全取水十分重视,核工业专家姜圣阶也十分重视上游取水安全,经常能看到姜圣阶和当时的厂长周秩一同到上游取水口现场了解情况。为了保证取水口的正常运行,我们除了在取水管口处安装隔网外,在上游取水口修建了3个沉淀池。夏季汛期,祁连山的洪水倾泻而下,带来大量树枝、泥沙进入到沉淀池,值班人员只能昼夜不停地用排泥船进行排泥作业。在供水车间,我们从班长到段长,再到车间主任,都感到担子越来越重,压力山大。我经常深夜梦到管道发生堵塞,惊醒后发现全身都是汗。俗话说,越怕什么就来什么。1969年冬天的11月下旬,印象中这一段时间天气格外寒冷,流向河道里的冰块密度大,而进入隔网的冰碴越积越多,使得十几公里输水管线严重堵塞,造成生产停工,群众生活用水也只能靠汽车拉水维持。姜圣阶和周秩厂长来到现场询问情况,我说必须下到管洞里摸清管子被堵的情况,才能解决堵塞问题。几名职工和我一同进入由水泥浇注的保护管道的洞内,周厂长也跟了上来。我们在洞内走了十几公里,终于查清管子被堵的情况,并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泄冰作业。除此之外,我们在距离水厂49公里处安装了一条“排冰管”,在输水管道上安装了隔网和控制阀门,这样就可以把冰碴从排冰管道排到野外。经过10多天昼夜不停地排冰作业,管子终于通了,生产生活恢复了正常。后来公司在距离水厂49公里设立了值班室,冬天时由职工24小时轮班观察和排冰。输水管道一到冬天就把隔网放上,一旦发现冰碴积攒多了,便打开排冰管道阀门,把冰碴引向排冰管道排出。从此,输水管道就再没有堵过。我那时作为车间主任,每天在各个工段东奔西跑。那个年代去一趟上游取水口不容易,没有专车,只能搭乘拉设备的车,在上游取水口一待就是三四天。即使不外出,我也总是第一个到车间,想想当天的工作,协调安排各种事情,很晚才回家。和家人很少能照上面。我那时记忆力好,对管线走向布局心里很清楚,同事送我一个外号叫“活地图”。大家觉得我很“尖(聪明)”,其实我文化程度不高,只念过两年小学,但我肯学习、爱钻研,这使我受益匪浅。我这个“活地图”常常在关键时刻能起到作用。有一次,一条管线坏了,来了许多领导,一进门,带头的领导就说,快把地图拿来查看一下。我就说,不用拿地图,问我就行了。我这个小小的本事,至今经常被好友提起。我在供水车间一干就是30年,从一名班长到工段长,再到车间主任一步步走过来,为中核四0四做了点事,感到自己没有虚度,过得很充实,虽然我文化程度不高,但我知道,干什么都不要气馁,不要怕担责任,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让我高兴的是,在我退休不久,上游取水口就成立了取水车间,而且有了昌马大坝,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心愿,因为我一直希望上游取水口专门成立一个车间。一次,公司组织我们去昌马大坝参观,看得我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当年排泥、炸冰,职工付出的艰辛难以描述,为了取水,有的职工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现在好了,我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来源:核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