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条“什么原因让你一直不敢裸辞”的话题讨论下,大家不负众望保持队形:“因为贫穷”。高考填专业时的热门行业,读个研出来可能发现行业都快没了;刚入职两周就目睹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顶头上司2周换仨,招其入职的,面都还没见着就被裁了,当初却是冲着这个老板接的offer…以前用来抖机灵那句“我唯一确定的就是什么也不能确定”,不再是个概念,而是眼前的现实。除了工资没变,一切都在变
不可否认,计划是个好东西,让人有方向感、信念感和安全感。但在当下这样的变动环境中,做计划,尤其是长远的职业规划,增加的却可能是挫败感。就在她疯狂准备雅思和申请材料,抓耳挠腮思索找哪个前雇主比较好要到推介信的时候,11月1日,港府入境事务处突然更新了优才计划申请标准。选拔标准比此前提高很多,她突然就失去了递交申请的资格。虽然优才计划通过率本来就不高,审批风格多变、时间又长,但突然不准申请了,还是打得她措手不及。小梦从今年4月起就在刷雅思分数、学粤语、考证,为万一获批的赴港生活提前做万全准备。不过,怄气2天之后,她还是把这事想通了,毕竟也不一定是坏事。前置了拒签信号,节约了沉默成本,认清了孤注一掷的规划有问题。小梦决定继续执行原计划,但不再执着于通过优才拿香港工作机会这一条路,而是放宽目标,走一步算一步。去留学,或是先投深圳的职位,或是投递一些亚太总部设在香港的内地外企分公司,找机会内部调动,都ok。有可能以上方案全失效,但在过程中也许会遇见新的岔路口。总之,积极争取,但顺势而为,既不能什么事都不做、混吃等死,也只能拥抱不确定性。11月川普当选那天,有博主调侃“搞外贸的别着急,好消息来了。新总统1月20日才宣誓就职,还有2个半月,来得及转行。”这当然只是个玩笑,但却映射了当下的现实: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的大环境、大事件,几乎是以日更速度在飞快上线,我们也只能随之调整。公司架构频变的出路:增强主体性
这几年,环境变化引发不少公司内部也频繁的组织架构变动。网友直呼:“虽说是要积极拥抱变化吧,但是这变化多到实在让人感觉自己有些廉价。”刚刚摸清现任的脾气,他要转岗了;才把岗位OKR和详细工作梳理清楚,新任到位,又得从头到过。有时甚至突然叫不出现任顶头上司的名字;想抱大腿、顺着既定职业轨迹谋求晋升,多少有点痴心妄想了。到了年底一看,绩效打分需要6个前任领导参与,只能苦笑。总之,施法被反复打断才是工作新常态,职业规划几乎无从谈起。对于这种频繁变动,当代牛马也有自己的打法:既有摔门而去的,也有把板凳坐穿的,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他们的共同点是:极强的主体意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郑哥是产品经理,10年间经历多次职业转型,刚开始做大厂数据分析,又转到供应链部门;后来乘上“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东风,到另一家大厂做数字化,又学了商家平台和数据体系搭建;之后进入某金融公司做投资基金数字化产品;现在又回到大厂,学讲好故事,下一步打算自己创业了。其中有些变动是因为公司架构变动,被迫转岗跳槽,有的是自己选择离开。一方面他的目标是成为“超级个体”:人在企业,但为自己打工,拒绝螺丝钉化。不论公司怎么变动,只摘取自己想要的,在变动中努力挖掘自我价值,在不同岗位中寻找支点。支点多起来了,就构建桥梁、以点带面,完善职业地图,拓展认知边界。另一方面他对于变化看得很开,反正都要变,不如主动变。业务高速发展时,跟着团队义无反顾冲锋陷阵;情势不稳定时,坚定地苟和藏。不贸然站队,不给他人留把柄,保护自己,把时间匀出来学习新知识。3年时间,她们公司换了2任大领导。大领导上台后喜欢分部门搞拉练,隔三差五加班开会到12点。直属上级快退休了,不爱理事;偏偏空降过来的上级是个奇葩,不懂业务,不懂管理,还带一帮嫡系进组;脏活累活全扔给倩宜团队做,先进评优却次次陪跑。领导还喜欢逮着她这个小领导使劲薅,热衷于周末给她打电话去公司处理业务。而她,愣是在大领导和小领导的频繁变动和折磨中,荒野求生了下来。问她干嘛不辞职,非要死磕,她说:“老娘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凭什么要拱手让给自己看不起的人?”倩宜的策略是:不管面对什么风格的领导,专注于完成本职工作,带好自己的小团队。面对领导主打一个“脸好看,事难办”,态度极其端正,但内心权衡轻重,做好向上管理。不开心,请半天;睡不醒,请半天。工作我好好做,但树立身体不好的人设,谁都别把人惹急了。倩宜就是这样苟下来的,还真是应了那句话: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11月30日,ChatGPT迎来了自己的2周岁生日,网友们纷纷为其赛博庆生,调侃先随个份子,等gpt兄弟觉醒那天,“苟富贵,勿相忘”。拿职场来说,简单的工作被替代,复杂的工作被部分替代,而你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Reddit上一位小哥就讲述了自己最近被AI取代的经历,他们整个部门被一锅端了。小哥是做本地新闻的,在电视台工作,从业10年,负责幕后制作,原本打算干到退休。他还不到30岁,突然被告知裁员,理由是台里引进了一套AI系统,能够覆盖他所负责的工作,包括导演、音频操作、图形操作等等。整个电视台有20个职位因此被裁,唯一保住工作的,是他的经理:留下来负责监督这个系统,并在需要时进行维护。他们台是集团中第一个试点的,如果系统被证明能够顺利运作,就会逐步全国推广。评论区众说纷纭,有人说这不过是公司裁员的套路,拿AI出来唬人;但也有不少声音反驳,表示“现在AI真有能力做得这么好”。比如网友@可乐猫就表示,用Chatgpt学英语总是笑中带泪。一方面感叹AI让学习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专业;另一方面看着Gpt翻译出的外刊文章,一万次怀疑人生:还有继续学下去的必要吗?正因为这种时代泥石流存在,谁都不敢说现在学的一切,将来一定有用。但本着“来都来了”原则,还是可以分为三步走,主动面对。第一,专业技能方面,努力卷成金字塔尖的人。AI会加剧每个行业两极分化,最终只剩“顶尖专业”和“业余爱好者”两类人,中间部分被替代。NVIDIA的总裁黄仁勋的话很有启迪意义:你不会被AI抢走饭碗,但是会被使用AI的人取代。最后,跳脱“保住生存饭碗要紧”的视角,站在更大维度,或许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AI能够带来哪些次生机遇和新的财富增长点。毕竟,工业革命之后,真正吃到技术革新红利的,并不是那些会使用新工具的人,而是由此衍生出来的一批新行业、新职业。80、90之后的几代人,成长环境相对稳定,从小已经习惯了“外部环境恒定,自己只要做好职业和人生规划、步步为营,走向美好人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的叙事。但来到30、40岁这个节点,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置身不确定性的洪流中,曾经的打法行不通了。规划没有错,但是不要把未来都限定进去,也许动态地进行短期规划才是更贴合实际的选择。就像苹果CEO库克说的:回头看自己的经历,1-2年的职业规划还能押中一些宝,但超过3年的规划,事后看来就是笑话,根本落地不了一点儿。
作为HR,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特地推出薪酬管理实操课,解决绩效设计、薪酬分配、个税筹划等问题,线上课程随时学,免费报名学习,一定不能错过,还送薪税实操干货资料~赶紧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吧👇
▎声明:本文由HR人力资源成长俱乐部整理发布。文章转载自猎聘,作者luna。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