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3.加强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人员,如确需前往(探视病人)要正确佩戴口罩。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主要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
1.接种流感疫苗。防控流感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接种流感疫苗,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聚集性活动,如果必须要去,佩戴好口罩。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注意开窗通风,照护过程中尽可能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以减少家庭内传播。科学合理的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3.重点场所防控。托幼机构、学校、医院、工厂、养老院等重点人群密集场所,应减少人员流动和探访,加强日常通风、清洁、消毒工作,学校、托幼机构要落实晨午检和缺勤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上报,采取规范的处置措施。
3、感染性腹泻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加强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泛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事件原因多以燃煤取暖为主,还包括炭火取暖、煤气(天然气)热水器使用不当、人工煤气泄漏、汽车尾气等,呈明显季节性高发特点,每年的11月~次年3月为中毒的高发期,12月和1月达到高峰,次年3月明显回落。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症状主要与机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有关,一般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心悸,严重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轻度及中度中毒后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并及时抢救,一般无后遗症状。重度中毒患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可有严重后遗症。
(图源:网络)
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