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育龄女性,从备孕到整个孕期都在纠结饮食的摄入和营养素补充的问题,孕前及孕期合理的饮食摄入及营养素的补充对孕妇的自身健康、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以及婴幼儿健康成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现在市面上很多营养素种类繁杂、价格也参差不齐,盲目地过量补充,很多交的是智商税;但是补充不足,又怕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大家很困惑。那么围孕期如何正确补充营养素呢?今天就带着大家了解一下:
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多孕妇会问:
什么时候补钙?
补多大剂量?补多久?
补钙会造成胎盘老化吗?
补钙会不会导致胎儿头骨变硬,不好生??
下面我们各个问题逐一击破、一一道来:
妊娠期合理补钙可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增加孕妇全身的骨密度值,有助于孕妇产后骨骼恢复并减少子代龋齿的发生。
孕妇缺钙不仅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还会引起孕妇血钙降低,导致腿抽筋、骨质疏松等问题。
大家在食补的同时,国内对妊娠期需额外补充钙剂的观点已达成共识:
一般孕妇建议从妊娠中期开始每天至少补充钙剂600mg直至分娩;如果服用碳酸钙出现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可选用不依赖胃酸参与的有机钙,如柠檬酸钙等。
建议选择含维生素D的钙补充剂,以促进钙的吸收;同时建议孕妇适量进行户外活动,以获得充足有效的阳光照射进而促进维生素D合成。如果补钙的同时还补充铁剂,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建议间隔一段时间分别服用。
此外,补钙会导致胎盘老化以及胎儿头太硬无法顺产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胎儿的颅缝没有闭合,分娩时在产道的挤压下,胎儿的颅缝可以重叠,双顶径变小,从而可以顺利地从阴道分娩。
DHA一直是讨论的热门话题,有些人认为补充DHA可以使胎儿变得更聪明,也有一些人认为DHA是个“噱头”,并不能发挥多大作用,是智商税;孰是孰非,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
DHA,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属n-3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富含于大脑和视网膜,与细胞膜流动性、渗透性、酶活性及信号传导等多种功能有关,机体缺乏DHA会影响细胞膜稳定性和神经递质传递。人体所需的DHA主要通过膳食摄取,含DHA丰富的食物包括鱼类等水产品、蛋黄等。此外,DHA在体内也可通过α-亚麻酸转化而来,但转化率相对较低。
我们目前认为孕妇维持适宜的omega-3脂肪酸水平有益于改善妊娠结局和降低子代罹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建议妊娠期食用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水产品),每周2~3次;对于日常饮食不能满足的孕妇,可考虑每天额外补充200mgDHA直至哺乳期结束。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无国药准字的DHA,市面上的DHA补充剂都属于保健品,因此建议大家在专业的药师或医师指导下谨慎选择。
①一般人群:无高危因素妇女,建议至少从妊娠前 3 个月开始至妊娠满3个月,每日补充叶酸0.4~0.8mg;可选择含叶酸、维生素 B12及铁的复合维生素补充剂。
②既往存在神经管缺陷妊娠史的妇女:建议至少从妊娠前1个月开始补充叶酸4mg/d(因国内剂型原因,可补充5mg/d),至妊娠满3 个月。
③叶酸缺乏相关的出生缺陷高风险人群:建议至少从妊娠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0.8~1mg/d,至妊娠满 3 个月。
妊娠满3个月以后还需要补充叶酸吗?
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研究认为在叶酸摄入量相当的情况下,肥胖妇女的血清叶酸水平往往低于非肥胖妇女;此外,鉴于肥胖与缺铁相关,钙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和儿童龋齿风险相关,建议肥胖孕妇及时补充叶酸、铁和钙。
①对于妊娠前超重(BMI 24.0~28.0 kg/m2)或肥胖(BMI≥28.0 kg/m2)的妇女,建议至少从妊娠前3个月开始至整个妊娠期每日补充含叶酸0.8~1mg的复合维生素。
②建议超重或肥胖的孕妇,妊娠期持续补充维生素D(400 U/d)、铁和钙等多种微量营养素。
双胎、多胎妊娠的孕妇对于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更多,所以各种营养素的补充量也是高于单胎妊娠的,但可不是简单的双倍哦!
①叶酸:双胎妊娠孕妇因叶酸缺乏引起贫血的风险是单胎妊娠孕妇的8倍, 建议双胎妊娠孕妇从妊娠早期开始每日补充叶酸 0.8~1mg,直至整个妊娠期。
②钙剂:双胎妊娠孕妇对钙的需求量更多,建议妊娠期每日补充维生素 D1000U、钙1000~2000mg。
③铁剂:孕妇对铁的生理需求量随着孕期的增长逐渐增加, 双胎妊娠孕妇对铁的需求量更高, 所以建议每日补充铁元素30~60mg,以预防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并且建议双胎妊娠孕妇定期监测血液指标。
总之,围孕期正确的摄入合理的膳食和营养素对于孕育健康、聪明的宝宝至关重要,希望各位孕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均衡的摄入营养素,最终拥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1]孕前和孕期主要微量营养素补充专家共识(2024)[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4, 59(10): 737-746. DOI:10.3760/cma.j.cn112141-20240611-00326.
[2]中国孕产妇及婴幼儿补充DHA的专家共识[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5,(2):99-101, 107. DOI:10.3969 /j.issn. 1671-878X.2015.02.001.
END
审稿:李静
编辑:曹原
-END-
河南妇幼健康
微信:hnfy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