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上期,唐河地名文化系列已经按照地名命名的9个类型分17篇发表完毕。10月18日,“南阳访古寻踪”平台“宛楚丹淅”版主给我转来一位叫“飘口”的网友留言:“文章很好,什么时候出一下以“园”为村名的村庄”。根据这位网友的建议,感觉唐河县称“某园”或“某某园”的村庄还真不少。于是,对这一类的又进行收集整理。这类村庄多以村旁多竹林、果树如枣树、柿树、桃树而定为村名;还有一些村庄为了防匪防盗,在村周种植陈刺(也叫寨刺,但作为村名都写成了“茨园”)而得名。全县称某园、某某园的村共70个,叫“茨园”“某茨园”的15个,其中叫王茨园的村就有6个;叫“竹园”“某竹园”的12个。
1.常花园 位于县城北京大道北部,新春路西部,泗洲街道常花园社区驻地。明代,常姓建村,因村内有花园,人称常花园,遂为村名。1个居民小组,177户,538人。村址东高西低,20世纪90年代后,城区南扩成为城中村。民宅为主,间以街道、商住小区、店铺、绿地。居民多从事建筑业,交通运输、批发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或其他行业。有学校、超市、诊所,距体育文化广场、滨河公园较近,就学、就医、购物、健身,十分便利。
2.王茨园 位于县城西北3千米,属城郊乡大井行政村。清代王姓从本乡王岗村迁此始住建村,因村周边有许多陈刺(多写为茨,下同),以姓氏和茨园取为村名。1975年8月,唐河大洪水后北迁500米,仍用原名。1个村民小组,51户,226人,耕地436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布局规整,居住集中,多二层楼房。村西村东与大井和曲庄为邻。
3.杨菜园 位于县城西北9千米,属城郊乡周庙行政村。清代,杨姓从源潭马庄迁此始住,村西有10亩菜园,习称杨菜园。后因村庄发展,与聂庄、张庄间距较近,亦称“三合庄”。1个村民小组,55户,208人,耕地312亩。村处平岗,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北与聂庄一沟之隔。
4.刘茨园 位于县城西北8.5千米,属滨河街道曾沟行政村。清初,刘姓从今桐寨铺镇赵中铺西草店村迁此,因村东有陈茨园,故名。2个村民小组,107户,428人,耕地903亩。村址平坦,聚落呈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南临小河沟,村东水泥路南通312国道。
5.果园村委会 位于滨河街道西北部,村委会驻老潘庄村。20世纪70年代因村南种植大片果树,故名。辖区呈南北长方形,东邻王岗村,南接谢冲村,西界桐寨铺镇大李营村,北连曾沟村。总面积8.1平方千米,辖老潘庄、小潘庄、张岗、东沙河、中沙河、西沙河、赵伟庄、小郭庄共8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803户,3207人,汉族。1979年从曾沟大队分出,另建果园大队;1983年12月,改为果园村民委员会。
境内地处平岗,耕地6252亩。村民以农业为主,闲暇务工经商。种植业以小麦、花生、玉米、红薯为主。村委会驻地有小学、卫生所、超市等。312国道横穿村境,20世纪70年代后,公路南部种植500亩桃树而闻名。
6.柿园 位于县城西5.5千米,属滨河街道王庄(麦仁店)行政村。明代,潘姓从潘洼迁此始住建村,因村址有一柿园,故名。1个村民小组,30户,125人,耕地307亩。村处岗坡,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1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分散。村周多树木和堰塘。村东邻宛东驾校。宁西铁路从村南通过。
7.小牛园 位于县城东南5.5千米,属东城街道老方庄行政村。清代,牛姓从北牛园分出在此建村,故名。1个村民小组,57户,195人,耕地309亩。村处平岗,聚落呈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北有水泥路西通G312国道。
8.西牛园 位于县城东6千米,东城街道大牛园村委会驻地。明末,牛姓从张店南牛五门分出,在此建村,村旁有桑园,故名牛园。因人口增多,分出另建村庄,村又改称现名。2个村民小组,80户,382人,耕地674亩。村处平岗,聚落呈方形,面积0.06平方米。民居片状,居住分散。村北村南临水泥路主干道,村西近312国道。
9.北牛园 位于县城东6千米,属东城街道大牛园行政村。清代,牛姓从牛园分出建村,因居村北,故名。2个村民小组。现有57户,265人,耕地441亩。聚落呈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已与西牛园连为一体。
10.东牛园 位于县城东6千米,属东城街道大牛园行政村。清代,牛姓从牛园分出建村,因居村东,故名。3个村民小组,114户,527人,耕地1048亩.。村址平坦,聚落呈方形,面积0.06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西临小河沟与西牛园相连。村北端有水泥路西与312国道相接。
11.王竹园 位于县城北10千米处,城郊乡王竹园村委会驻地。清代,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因村址有竹园,以姓氏和竹园而得村名。4个村民小组,156户,704人,耕地1186亩。村处平岗,聚落呈方形,面积0.1平方千米。民居成排规划,多坐北朝南,独家小院。村西临小河沟,村东南有金鸡冢。
12.赵竹园 位于县城北10千米处,属城郊乡王竹园行政村。清代,赵姓从城西赵伟庄迁此始住建村,以姓氏和竹园取村名。1个村民小组,91户,288人.耕地568亩。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6平方千米。民居分散,呈片状分布。村西临小河沟。
13.张竹园 位于县城北10千米处,属城郊乡王竹园行政村。清代,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因居王竹园较近,取村名张竹园。1个村民小组,66户,288人,耕地404亩。村处平岗,聚落呈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分散,片状分布。村西临小河沟,村东临水泥主干道。
14.皮坊竹园 位于县城北10千米处,属城郊乡王竹园行政村。清代,张姓从唐岗迁此居住,制革出名,设有皮坊,习称皮坊竹园。2个村民小组,65户,304人,耕地485亩。村处平岗,聚落呈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西临小河沟。
15.郭桃园 位于县城北7.5千米处,属城郊乡田庄行政村。清代,郭姓从白秋迁此始住建村,以村旁桃树园取村名。1个村民小组,147户,611人,耕地1161亩。村处岗坡,聚落呈南北长刀把形,面积0.08平方千米。民居成排布局,多坐北朝南,或依地势而建。村北有自然沟,村南临东西主干道。
16.官园 位于县城西北22千米,桐河东岸,桐河乡官园村委会驻地。相传,明末此处有关帝庙,村民在此开垦菜园,习称“关园”。清初,申姓自本乡申庄迁居此处,讹称为官园,沿用至今。1个村民小组,54户,234人,耕地406亩。村址平坦,南临水沟,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25平方千米。民居分散,独家小院,村西200米为X01线。
17.栗园 位于县城西北17.5千米处,桐寨铺镇栗园村委会驻地。相传此处原是栗树园,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刘姓到此落户,始住建村,得村名栗园。后赵姓、史姓迁入,仍沿用此村名。4个村民小组,120户,623人,耕地630亩,村址南高北低,聚落呈近正方形。面积0.1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中道路硬化,村南紧临312国道。村西侧1957年办有唐河县第十一中,1969年开设高中班,2010年高中班停办,改为小学。
18.陈园 位于县城西北20千米处,桐寨铺镇陈园村委会驻地。明末,陈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因庄周围栽有陈刺寨,故称陈园。1个村民小组,78 户,213人,耕地513亩。地处黄土岗东坡,西高东低,村东有自然沟。聚落呈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分散,现多为楼房。
19.张茨园 位于县城西北21千米处,属桐寨铺镇唐岗行政村。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张姓自本镇张营迁此建村,周围栽有陈刺,以姓得村名。1个村民小组,45户,195人,耕地475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四方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较为分散,坐北朝南,或以地形而建,沪陕高速从村北通过。
20.冯竹园 位于县城西北22千米处,属桐寨铺镇七门行政村。明洪武(1368—1398年)初年,冯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落户建村,以种植竹子编织竹器谋生,竹园生长茂盛,以姓得村名冯竹园。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贾、周、陈诸姓陆续迁入,仍沿用原村名。3个村民小组,110户,510人,耕地1300亩。二分干从村东通过,土地全部自流灌溉。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居住较为集中。新建楼房按规化而建。
21.施园 位于县城西北18千米处,属桐寨铺镇雷庄行政村。相传,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施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以种菜谋生,习称施家菜园,后改为施园。1个村民小组,80户,350人,耕地560亩。村处黄土岗,聚落南北长方形,面积0.07平方千米。民居散状,村西多树木,村中道路硬化,呈十字相交叉。东北临桐兴花园小区,村西有自然沟北流。
22.王茨园 位于县城西北13千米处,桐寨铺镇王茨园村委会驻地。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落户建村,在村中设有花园,花园周围种有陈刺,得村名王茨园,沿用至今。1个村民小组,75 户,360人,耕地735亩。村处平岗,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多坐北朝南,独家小院,南临小溪,东临桐河,村中道路硬化。
23.薛茨园 位于县城西北13千米处,属桐寨铺镇王茨园行政村。村名来历见王茨园。后薛姓与王姓结亲,在临近建村薛茨园。1个村民小组,65户,315人,耕地640亩。地处平岗,聚落呈方形,面积0.042平方千米。民居多坐北朝南,独家小院,村中道路硬化,已与王茨园连为一体。
24.李茨园 位于县城西北13千米处,属桐寨铺镇王茨园行政村。村名来历见王茨园。后李姓与王姓结亲,在临近建村李茨园,1个村民小组,67 户,350人,耕地720亩。地处平岗,地势西高东低。聚落呈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多坐北朝南,独家小院。村中道路硬化,南临小河沟,东临桐河。
25.枣园 位于县城西14.5千米,属张店镇张马庄行政村。清代,韩赵洼村韩守隆以其父“早安家园”之教,在此建村,定名早园,后讹为枣园。2个村民小组,60户,人口305人,耕地633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分散,村北临白桐干渠四支渠;村东临水泥路主干道,南通张店街。
26.李竹园 位于县城西15千米,属张店镇张马庄行政村。明末,李姓迁此建村,因村址有大竹园而得名。5个村民小组,172户,815人,耕地1662亩。村址平坦,聚落呈梯形,面积0.12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分布,居住分散,村南、村东临水泥路主干道。20世纪80年代,村东南有菜园地200亩,种植大葱有名。
桃花盛开的地方
27.刘桃园 位于县城西18千米,属张店镇乔岗行政村。明代,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村中有桃园,故名。2个村民小组,120户,612人,耕地1225亩。村址平坦,聚落呈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散状分布,坐北朝南,村西临水泥路主干道,村东临小河沟。
28.邢桃园 位于县城西18千米,属张店镇韩赵洼行政村。明代,廉吏大臣第五子邢万迁此建村,村中桃树甚多,取村名邢桃园。1个村民小组370户,148人,耕地312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散状,居住分散,村西临小河沟。20世纪80年代,村东有梨园50亩。
29.王茨园 位于县城西20千米,属张店镇大王岗行政村。明代,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因村周陈刺环绕,故称王茨园。5个村民小组,180户,691人,耕地1406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多边形,面积0.09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布局,居住密集,村东南临鸭灌五支渠。
30.牛园 位于县城西南15千米,张店镇牛园村委会驻地。清初,牛姓从牛五门迁此建村,种菜为业,得村名牛园。3个村民小组,113户,583人,耕地893亩。村处绵羊河东岸,聚落呈方形,面积0.12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分散,多为二层小楼。
31.柳园 位于县城西南14千米,属张店镇牛园行政村。明初,柳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故名。后柳姓无人,鲁、秦二姓自鲁岗及秦冲迁此,仍沿用原村名。4个村民小组,134户,633人,耕地919亩。村处绵羊河上游2支流之间,聚落呈方形,面积0.1平方千米。村周道路贯通,民居排状,居住集中。
32.竹园 位于县城西南27千米,属郭滩镇后呂湾行政村。明末,岳姓始住建村,因村里有一片竹园故名。3个村民小组,90 户,336 人,耕地 385 亩。村处小河套湾内,聚落呈梯形,面积0.03平方千米,耕地 335 亩。民居片状,居住相对集中。村西临南北水泥路主干道。
33.竹园刘 位于县城西南39千米,属龙潭镇大何庄行政村。明末,刘姓自山东省沂水县东湾李迁此,村中有竹园,故名。2个村民小组,65户,281人,耕地685亩。南临礓石河,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分散。村周环水,南隔小河与湖北省枣阳县为邻。
34.竹园 位于县城西南39.5千米,属龙潭镇吊桥行政村。明初,常姓始住建村,村内有竹园,得名竹园村。1个村民小组,61 户,320人,耕地782亩。聚落呈方形,面积0.09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居住分散,南临红沙河。
35.陈树园 位于县城南37千米,湖阳镇陈树园村委会驻地。清代,陈姓祖先陈书言迁此建村,村以人名,初称陈书言村,后讹为陈树园。6个村民小组,174户,696人,耕地1014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0.1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北临水泥路主干道。
36.西菜园 位于县城西南16千米,清水河北岸,属上屯镇小陈庄行政村。清初,丁姓始住建村,种菜谋生,得村名丁菜园。后丁姓无人,村人根据村东有东菜园,改村名为西菜园。1个村民小组,32户,120人,耕地115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中有古井两眼,距今已有200多年。盛产白菜、大葱,畅销当地市场。
37.桐树园 位于县城西南10千米,唐河东岸,属上屯镇张清寨行政村。清末,刘姓始住建村,此处原是唐河滩地,含沙量大,种植泡桐较多,得村名桐树园。1个村民小组,46户,210人,耕地260亩,其中农桐间作200亩。村址地势平坦,聚落呈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 白萝卜为当地土产。
38.刘园 位于县城西南15.5千米,上屯镇刘园村委会驻地。清末,刘姓自老刘园分出,迁此落户建村,曾名小刘园,简称刘园。4个村民小组,198 户,805人,耕地1068亩。村西北为黄土岗,南部地势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1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中有坑塘2个,面积4亩。
39.老刘园 位于县城西南15千米,属上屯镇刘园行政村。明末,刘姓始住建村,称刘园,后村西建小刘园,此村称老刘园。1个村民小组,77户,317人,耕地357亩。村址平坦,方形聚落,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萝卜、白菜为特产。
40.茨园 位于县城西南17千米,属上屯镇茨园行政村。清初,曾姓始住建村,村周植有寨刺,得村名曾茨园,简称茨园。1个村民小组,25户,130人,耕地200亩。村址地处黄土岗西坡,聚落呈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房舍排状,居住集中,G328国道在村西通过。
41.申菜园 位于县城东南9千米,三家河南岸,昝岗镇申菜园村委会驻地。明初,申、柴二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始住建村,种菜谋生,以姓氏得村名申柴园,因柴姓后继无人,改村名申菜园。9个村民小组,416户,1582人。耕地2359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2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土产沙瓤西瓜,以个大、色鲜、味美闻名。清末建有土寨,后废。1948年初,桐柏区一地委领导机构曾设在此村。2019年12月,中共唐河县委、唐河县人民政府立碑纪念。
42.柏树园 位于县城南15千米,属昝岗镇赵建庄行政村。清末,刘姓始住建村,以村南柏树园定为村名。1个村民小组,46户,165人,耕地446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25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内坑塘3个,面积5亩。
43.陈竹园 位于县城东南21.5千米,属祁仪镇朱元行政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陈姓从陈洼迁此始住建村,村旁有一片竹园,得村名陈竹园。1个村民小组,38户,102人,耕地480亩。村处平岗,聚落近方形,面积0.015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前坑塘3个,面积3亩。
44.果园 位于县城东南25千米,属祁仪镇常庄行政村。明末,李姓自直隶省(今河北省)迁此始住建村,村址梨树、桃树较多,习称果园,引为村名。1个村民小组,39户,152人,耕地350亩。南靠小山,北有河流,聚落呈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S334省道公路从村中通过。
45.陈茨园 位于县城东南25千米,属祁仪镇常庄行政村。清末,薛姓自昝岗乡前台迁此始住建村,因村周多陈刺,得村名陈刺园,后讹为现名。与瓦房庄1个村民小组,11户,50人,耕地155亩。地处切山之下,聚落呈三角形,面积0.01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S334省道公路在村前通过。
46.柿园 位于县城东南35千米,属祁仪镇兴堂行政村。1968年建山头水库,靖姓从郭庄、靖庄迁此建村在柿园里,得村名柿园。1个村民小组,41户,134人,耕地115亩。村处岗上,面对马武山,西近山头水库,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内有小超市。户均饲养黄牛3头。
47.小柿园 位于县城东南33千米,祁仪镇东东南8千米。1968年兴建山头水库时,靖姓自老郭庄迁此,因村南有柿园村,此村取名小柿园。属柿园村民小组, 1户,5人。村处扁担山南坡,西临山头水库。
红枣丰收
48.枣园 位于县城东南22.5千米,属马振抚镇逯岗行政村。清初,刘姓始住建村,以枣树园得村名。1个村民小组,71户,262人,耕地448亩。村处平岗,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北、村东紧邻县道X014线。
49.上梨园 位于县城东南34.5千米,属马振抚镇前庄行政村。清代,李姓始住建村,名小李庄。因这里梨园较多,又在下梨园上边故称上梨园,沿用至今。1个村民小组,12户,32人,耕地36亩。地处浅山,村北靠山岭,聚落面积0.007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中柿树、梨树近百棵,年产鲜果2000公斤。村民养牛户均2头。村西临县城至石柱山旅游公路。
50.小桃园 位于县城东南34千米,属马振抚镇前庄行政村。1921年,郭姓从本乡土地岭村迁此建村,当时此村是一片桃园,代为村名。因与本乡桃园重名,此村改称今名。属下梨园村民小组,3户,13人,耕地20亩。房舍背靠山坡,面向西南,面积0.004平方米,独家小院,坡面瓦房。村中一棵柿树,已有200年之久。村西200米有小河流经。村西临马振抚至石柱山旅游公路。
51.下梨园 位于县城东南34千米,属马振抚镇前庄行政村。明末,周姓从本镇康河村迁此建村,当时此处遍生棠梨树,得村名梨园。自有上梨园后,村称今名。1个村民小组,47户,142人,耕地98亩。村址座落于两条小河交汇处三角上,背靠山坡,聚落呈不规则块状分布,面积0.02平方千米,房舍布局严谨,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东有2亩竹园。村西临马振抚至石柱山旅游公路。
满树的柿子
52.柿园 位于县城东南35千米,属马振抚镇前庄行政村。清末,李姓自马振抚迁此始住建村,此地有一个柿树园,得村名柿园。属东文庄村民小组。7户,28人,耕地29亩。村处山坡,点状聚落,面积0.006平方千米。房舍为独家小院,村前3个堰塘相连,村周有梨树30多棵。村西临马振抚至石柱山旅游公路。
53.桃园 位于县城东南27千米,属马振抚镇八里冲行政村。清初,孙姓迁此始住建村,种有一片桃园,得村名桃园。1个村民小组,18户,71人,耕地110亩。村处半山坡,聚落呈椭圆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东、北、南三面环山,村前有一堰塘。
54.小栗园 位于县城东南27千米,属马振抚镇八里冲行政村。清前期建村,当时此地有一片栗园,故名。1970年,村址曾向东较高的地方迁移。1个村民小组,51户,227人,耕地110亩。村处岗坡,聚落呈椭圆形,面积0.07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与坡面瓦房相间。村西200米是虎山水库大坝。
55.桃园 位于县城东38千米,属东王集乡黄棚行政村。清末,赵姓来此居住,村旁桃树长势茂盛,取村名桃园。1个村民小组,33户,135人,耕地260亩。村处岗坡,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2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西近沟,村北曾有800亩刺槐林。村内有铁匠炉,加工小件农具。
柿子已熟,硕果累累
56.柿树园 位于县城东32千米,属东王集乡郝店行政村。清代,李姓迁此建村,因村址有一片柿树林得村名柿树园。1个村民小组,56户,247人,耕地683亩,村东靠岗,村西近沟,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多沿村东大路建房,多为独家小院,村民利用西部3个坑塘水源种水稻20亩。
57.西王茨园 位于县城东20千米,属毕店镇常赵庄行政村。清初,王姓从桐寨铺王茨园迁此始住建村,沿用老家村名。因重名,1986年,改称现名。2个村民小组,75户,278人,耕地585亩。聚落呈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西部有一棵古柿树。村东临小河沟,村南临宁西铁路。
青陈刺蛋
58.王茨园【Wang Ciyuan】位于县城东南21千米,属毕店镇大姚岗行政村。清中期,王姓从本镇王茨园分出建村,沿用老家村名。1个村民小组,67户,279人。耕地394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3平方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西临自然沟,多树木。村南临水泥路主干道。
59.柿树园 位于县城东27千米,毕店镇柿树园村委会驻地。清初,周姓始住建村,村址柿树茂密,得村名柿树园。1个村民小组,48户,181人,耕地418亩。村处平岗,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东水沟南流。村委会、卫生所、小超市、小学在村西南部。村民有织席手艺。
60.栗园 位于县城东13千米,属古城乡柳树庄行政村。清初,古姓始住建村,以村东栗树园得村名古栗园,习称栗园。6个村民小组,143户,928人,耕地1286亩。村址平坦,方形聚落,面积0.12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中有中医诊所、超市。村民有编箩筐传统手艺。村南临G328国道。
61.花园【Hayuan】位于县城东北14千米,属古城乡柳树庄行政村。明代,古姓建村,此地原是荒废的花园,獾子打洞为窝,俗称獾子洞。后嫌其不雅,改称花园。原址在泌阳河南岸边缘,1975年8月,大洪水后,向南迁400米现址。2个村民小组,78户,316人,耕地629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有农桐间作300亩。
陈刺的果实叫陈刺蛋,中药名枳实
62.王茨园 位于县城东北11.5千米,属古城乡大许冲行政村。清初,王姓始住建村,村边栽有陈刺林,得村名王茨园。村址原在泌阳河南岸250米处,1975年8月大洪水后,南迁到公路边。1个村民小组,52户,216人,耕地355亩。村址平坦,东临坑塘,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村民办米面加工点1个。
63.张茨园 位于县城东南7千米,属东城街道温庄行政村。明末贾姓始住建村,称贾庄。清初张姓迁入,贾姓迁居他处,张姓根据村旁的茨园,将村名改为张茨园。2个村民小组,78户,294人,耕地581亩。村址地势平坦,西北部有岗丘,聚落近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村北部岗丘种有洋槐树和杨梅树。
64.柿树园 位于县城东12千米,北距乡政府所在地4千米。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牛姓始住建村,此处原是柿树园,用为村名。1个村民小组,43户,159人,耕地334亩。村处黄土岗,聚落呈方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房舍依岗势分布,村民办有个体兽医诊所。
春季,桃花盛开
65.大桃园 位于县城东31千米,属大河屯镇邢李庄行政村。明末,桃姓始住,后郝姓迁入,常到桃家院借东西,称桃院,后讹为桃园,沿为村名。因人多村大,后称大桃园。2个村民小组,92户,450人,耕地380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东西长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东北临G328国道公路和牛沟灌渠,村西有自然沟。
66.小桃园 位于县城东31千米,属大河屯镇郝楼行政村。明初,郝姓迁此始住建村,村旁有一片小桃园,遂为村名,沿用至今。1个村民小组,74户,345人,442亩耕地。村处平岗,聚落呈拐角形,面积0.03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有村道北通G328国道。
67.竹园庄 位于县城东北30千米,属少拜寺镇彭寨行政村。清初,文姓自后文岗迁此,因村东有竹园,人称竹园庄。1个村民小组,71户,277人,耕地570亩。村西靠土岗,聚落呈方形,面积0.04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民办有面粉加工点。村东临沟,村北临乡村公路。
68.竹园 位于县城东33千米,属少拜寺涧岭店行政村。明初,张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中有竹园,故名。2个村民小组,156户,485人,耕地370亩。地势北高南低,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0.05平方千米,民居多为独家小院,二层楼房。南临三家河,东邻泌阳县界,
69.茨园 位于县城东北35千米,属少拜寺董坡行政村。明代,王、宋两家从山东省东平县迁此安家落户,当时此地荆棘丛生,自然成寨,得村名茨园。1个村民小组,120户,476人,耕地700亩。西邻两条自然沟,聚落呈方形,面积0.06平方千米。民居排状,居住集中,村民办有醋坊、豆腐作坊。村东近泌阳县界。
70.瓜园 位于县城西南18.5千米,属上屯镇房湾行政村,唐河西岸。相传南宋名将曲端遇害后,跟随曲将军征战的唐州籍长秋士兵将其家属带此避难,搭棚居住,种菜种瓜,致力农桑。形成村落,以瓜园作为村名。4个村民小组,200户,812人,耕地812亩。村址平坦,聚落呈不规则方形,面积0.08平方千米,民居片状,布局分散,多为二层楼房。村东南临唐河大堤。
陈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