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父亲让我接受华文教育,中华文化让我精神富有。”11月20日,马来西亚华文作家、画家朵拉在福州表示,言语中充满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和对父亲的思念。
当天上午,由闽江学院主办,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国际数字经济学院承办,福建侨报社等单位共同支持的“听香·廿七——朵拉南洋风水墨画展”启幕,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宁、闽江学院党委副书记任涛等出席开幕式。
本名林月丝,祖籍泉州惠安。她虽然从小在马来西亚出生,却深受中华文化熏陶、深怀恋祖之心,多年来坚持用中文创作,至今已出版中文书籍52本,获全球华文文学奖项60多个。20世纪80年代,朵拉开始学水墨画。而今,已在海内外举办多场画展,作品被多家艺术馆收藏。此次是朵拉在中国的第27次画展,也是至今作品最完整、最丰富的一次。
1
创作:热爱与初心的兼具
对朵拉而言,中华文化不仅带来了精神上的自得,更成为与祖辈情感连接的纽带。从小,她在祖父的陪伴下长大。记忆中,祖父总爱听南音、爱喝茶。后来,回到泉州,她在小巷子里偶遇南音,才恍然大悟,祖父听的是乡音呀,祖父是在思乡呀。渐渐地,她也开始听南音、爱喝茶,“中国是我的祖籍国,对祖籍国文化的喜爱已深深融在我的血液里。”
爱上水墨画,似乎是必然。“水墨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不想让这门艺术在海外华人中失传。”尽管当时马来西亚并没有学习水墨画的环境与条件,但朵拉从不放弃。她购买绘画工具,一个人坐飞机、拎着大堆工具回槟城。还四处寻访名师、每天坚持、不断精进。
朵拉作品·春到人间
2
策展:专业与情感的认同
任涛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画展堪称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交流契机。”任涛对朵拉的画作以及画展表达了高度的肯定。她认为,朵拉的画作融合了南洋风情与水墨意蕴,展现了中外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对自然的无限敬畏以及对美的永恒追求,是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诠释。
“初次接触时,朵拉的画作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当时非常惊讶,作为一位海外华人,她居然有这么细腻的笔触,画得如此深入人心,让我感觉花香鸟语就在眼前。”朵拉对中华文化的坚持、对水墨画的领悟,让身为归侨子女的闽江学院国际数字经济学院院长林中燕深受触动、深感敬佩。“举办这次活动,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文化的决心。”
福建省作家协会顾问、省文史馆资深馆员陈章汉为画展题字,交由耕读书院执行院长陈骋转赠。
“她将自然美和内心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看到这些作品,我深感艺术之美,更深刻理解了水墨画对人们情感和精神的滋养作用。”闽江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兼国际数字经济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池晗是本次画展的策展人。“以朵拉老师为代表的东南亚华人艺术家既继承了中华文化传统,又结合了海外文化的特点,扩大了水墨画艺术的深度和广度,探索了中华文化在海外发展的可能,促进了文化的多元交流和融合。”他对记者说。
3
观展:文化与心灵的契合
叶文振在开幕式上致辞。
“朵拉女士的画作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归宿。通过她的画作,我们仿佛能聆听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受到一种种真挚的情感,领略到一份份独特的文化韵味。”现场,福建江夏学院原副校长叶文振教授表示。
“花寒不落墨常新,劲挺疏枝最有神。”这是评论家对朵拉画作的称赞,被闽江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唐嘉汐写入《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观朵拉老师画作有感》一文中。她以诗意语言描述了对朵拉画作的喜爱与感动。“朵拉老师是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她在文中说,“秋色潋滟之时,观朵拉老师画作,仰望南来的飞鸟,有泪落于花间。”
文化无需语言,早已浸润人心。
编辑 | “同心福”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