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六年级了,马上就要小升初了。
不少朋友问我,我们关于大宝是怎么打算的?准备去哪里上初中?
我都很诚实地回答:大宝这样的普娃,就是等待派位。
她们问我,难道你不着急、不焦虑吗?我看着都有点替你着急。
说实话,真的不焦虑。
大宝不偏科、也愿意学,但确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某个学科上显示出过人的天赋。
我很清楚地知道,他是一个普娃。虽然伶俐,成绩一直保持在上游,但离第一梯队,还是有差距的。
我不焦虑,一是我知道,我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二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让我放心的特质,一些我视为珍宝的、比成绩分数更加重要的“灵气”。
首先,他是一枚不折不扣的“书虫”。
从他6岁开始独立阅读以来,走哪看哪。我们在西双版纳参加板牙科考营的活动,住的酒店大堂有个大书墙,他进店赖在那里就不走了。
他的阅读面很广,历史、科普、哲学等等都是他的菜。
老师们说他博学,我们是觉得他奇奇怪怪的知识,知道得有点多。在故宫给我们讲檐兽,给妹妹普及钱币、毒蛇、3D打印机等等的知识......
之前我还曾有过隐隐的担忧,担心他阅读的“量”是有了,但“深度”却不够。
但慢慢地,我发现他在阅读时是有自己的思考的,他在看书时总能提出一些疑问和见解,比如他会探究托马斯·莫尔提出的“羊吃人”背后的真相;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也会与我展开讨论,猪肉的价格为什么会变化,奥特曼卡片有哪些吸引小顾客的策略和伎俩……
然后我就放心了,大宝不是被动吸收外界的信息和知识,而是开始主动去思考,而且这种思考是具有逻辑性和批判性的。
有了这些宝藏底层能力打底,我对大宝很放心。
他成为学霸固然好,没有也不要紧,至少为将来打下了坚实的、更可持续的能力基础。
我一直都觉得,培养孩子的底层能力远比一味追求成绩来得重要。
能力的培养相当于内功,而成绩的提升相当于招式,若无内功,招式即使再漂亮、再娴熟,也终会不堪一击。
耶鲁大学的Deresiewicz教授曾把藤校的精英学生们,形容为“优秀的绵羊”:
聪明勤奋,却又盲目顺从。他们具备过人的技能和高超的智商,却没有任何思辨力可言,离开书本几乎是半个“废人”。
但如果孩子的底层能力培养好了,变好只是时间问题。
深度思考能力、洞察力、归纳总结能力、哲学思维、逻辑思维……这些底层能力,其实都对应着同一项高阶能力;
而这项能力,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孩子必备的“底层能力”,它就是——
“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到底是什么?
这些年,思辨的概念很火。很多家长眼中,它就是一大堆思维能力组合在一起的“大杂烩”,一直风很大,好像很重要,但却搞不清具体的概念,也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拥有思辨能力。
刚好,前段时间老王因为工作原因,结识了“圆桌星球”(做思辨教育起家)的创始人周枫老师,两人在对谈时,就谈到了对思辨能力的理解。
此外还有一条好消息——今天上午10点,周枫老师会应邀来到我们的直播间,和老王一起,带同学们打破“热门教育话题”的滤镜,重新审视思辨这项底层能力~
干货分享之外,周枫老师还带来了一份稀缺的“礼物”——【圆桌星球人文思辨直播课】5.0升级版的名额~
“圆桌星球”这个品牌,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
今年暑假时,大宝上过它家的商业思维启蒙直播课,我还发文章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不愧是做思辨教育起家,即使落脚点在财商,课程对孩子思辨与实践能力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不夸张地说,这是大宝最喜欢、最投入的“课外班”。
每天早上9点上课,不用提醒不用叫,早早爬起来吃完早饭等在书桌前。平时比较内敛的他,在圆桌课堂上竟然口若悬河、舌辩群儒,态度之积极投入让我有些惊讶(他关门在自己房间里上课,我没法拍照,只能趴门口偷听一会)。下课后,拉着我给我讲上课的内容,跟我讨论,巴爷的午餐、联名、IP......眉飞色舞的。
我也从中收获不少。一方面,我从大宝上课的状态、老师的反馈中,对大宝更加放心了;另一方面,因为大宝对圆桌星球的课赞不绝口,我们对推荐它家的课程更有信心了。
当时就有同学问我,怎么没有圆桌星球的“拳头产品”——【人文思辨课】的名额?
那当然是因为我还要再做做功课,彻底研究透彻了才好推荐给大家啊~
仔细研究了手边的资料之后,我发现圆桌的【人文思辨课】是一款以思辨能力为主线,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输入与输出并重,最后落脚在人文(包括写作和阅读)的产品。
周枫老师本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形容这门课——
“一堂思辨课里有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穿插,以学生为课堂主导,给学生空间去思考,鼓励大胆思考,自信表达。
时空是什么,友谊是什么?这种多学科融合下的思辨能力才是中国教育缺少的。
我问合伙人,你觉得中国有多少的孩子应该接受这样的教育?他说,每一个。”
“每个孩子都该接受这样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观点”,圆桌星球凭什么敢于“夸下海口”?
还是那句老话,亲自体验一下,大家就知道了。
这次,周枫老师带来了相当有诚意的福li——【人文思辨课】5.0版~
原有的四大思辨版块【认知与思维】+【自省与内驱】+【人际交往与社会理解】+【整本书阅读思辨】之外,还有全新版块——【中国文化思辨】,共涉及到八大学科知识,内容全面升级,重新定义“文科培优”和“跨学科提升素养”。
如果想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就千万不要错过我们今天上午10点的直播!
下面,赶在直播之前,我想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这段时间我做的那些关于思辨能力的“功课”。
为什么思辨能力越来越重要?
什么是思辨能力?
如果让我来总结,思辨能力其实就是孩子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理性分析,不受情绪控制,多角度思考之后,得出有逻辑、有深度结论的能力。
可以说,思辨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或记忆,而是包括独立思考、信息分析、逻辑推理、论证评价等一系列认知技能的整合。
所以,说它是“大杂烩”,其实也没错……
就像《教父》里面有句台词说的那样: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而命运背后的推手,其实就是思辨能力。
图源:网络
如果更严谨一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呢?我们会发现思辨能力包括几个关键要素。
批判性思维
这是思辨能力的核心,即孩子能够对信息主动质疑、深度分析,具有基本的辨别能力,不轻信权威或外界的判断。
逻辑推理
这是思辨能力的重点,有了逻辑推理能力,孩子就可以通过合理的推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课题时,孩子需要打破单一线性的思维,建立多维度的逻辑链条。
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具备思辨能力的孩子能够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问题,并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这让他们在更深入理解问题的同时,拥有包容开放的心态。
论证和表达能力
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算不上思辨。在论证表达方面,具有思辨能力的孩子不仅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还能通过逻辑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说服他人。
图源:unsplash
写到这,相信大家对思辨能力已经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接下来就是很多家长心中的质疑——
孩子为什么需要思辨能力?
同学们经常会在后台留言吐槽娃的问题,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类型:
吞吞吐吐,说了半天,也说不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反反复复,寻寻觅觅,但总找不到问题出现的原因;
磨磨叽叽,做事缺乏最基本的条理,总是手忙脚乱;
吭吭哧哧,学习虽然踏实认真,但只会原地打转,不能举一反三;
……
表面看起来是行为问题,但其实这背后,是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思辨能力的缺失。
比如“说不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因为现在的娃,学习任务日益复杂,他们不会分析、不会发散思维。
同学们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现代教育不再仅仅要求孩子掌握知识,而是要求他们能够在应对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缺乏思辨能力,孩子就会对开放性问题无从下手,表达不清甚至无话可说。
之前老王和四中的杨志刚老师对谈时,杨老师聊到过作文的问题。
他提到了认知水平对作文分数的影响:
“看见一个作文题目,其实就是遇到了一个问题,这时,学生的认识水平是否能够支撑他深入思考?”
比如,2022年高考作文题“学习今说”,就是从今天的角度谈学习。 写二类文的学生,一般就会古今对照着写一写,然后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章结束。 这就是正确的、不跑题的文章,但不够深入,所以是二类文。 那么,怎样写才是一类文呢? 精华是什么,糟粕又是什么,学生能够写出更多准确而深入的观察,同时表达更加顺畅有特色。
现在回想这段话,我们会发现所谓认知水平,指的就是孩子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具备思辨能力的孩子,才能从题目的多个角度着手,有条理地展开讨论,输出“一类文”。
图源:unsplash
再举个例子,孩子“吭吭哧哧,学习虽然踏实认真,但只会原地打转,不能举一反三”,是因为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了依赖别人的力量。
能够拯救这类孩子的,还是思辨能力的提升。
孩子如果能够意识到世界上的问题并不总有标准答案,自己思考、自己探索才能锻炼出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他才会渐渐独立起来,真正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不只是拙劣地模仿别人的做法。
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表达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思辨能力帮助孩子理清思路,使他们在表达时更加逻辑严密、结构清晰;也能让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往近了说,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回答问题、写作文时都会更加顺畅;往远了说,未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他们也会更加有自信,有领导力。
哦对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思辨能力不仅能帮孩子分析已有的问题,它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思辨过程中,孩子会学着以全新、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这种思维模式不局限于传统的思考路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提出新的思路。
每次聊到这类话题,我就会想到一个经常被提起的问题:AI时代,什么才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答案是就是创新能力——无论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还是想要在某个领域有所突破,一定要具备跨越框架、打破常规的思辨思维,这样才能在遇到挑战时,快速适应变化,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我一直相信,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固然重要,但独立思考、理性决策、全局规划、创新能力等,才是真正帮助孩子立足于社会的核心能力。
而思辨能力,正是这些能力融会贯通之后,形成的“上层能力”。
图源:unsplash
搞清楚了孩子为什么需要思辨能力,我们就可以深入思考下一个问题了:
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即使大宝勤于阅读,我觉得还是不足够的。因为培养思辨能力,不仅要吸收知识,更要在实践中训练能力。
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尽心引导,和孩子讨论开放问题,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过大家也知道,孩子年龄越来越大,配合度会随之越来越低。
因此,像圆桌星球这样的思辨课就显得十分珍贵——不仅能系统训练孩子的思辨能力,还能解救“无话可说”的老父亲老母亲……
那么,圆桌星球的【人文思辨课】到底与人文有什么关系?
它是怎样通过引导式教学,引导孩子思维的?
怎样从阅读、辩论、写作等多维度全面提升孩子的思辨能力?
课程怎样兼顾孩子的知识、社交和情感多个方面全方位发展?
今天上午10点,欢迎同学们来直播间,听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世界t*p50)、前硅谷上市公司高级产品经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导、圆桌星球的创始人周枫老师分享他的看法~
想要深入了解圆桌星球【人文思辨课】的同学,千万别忘了点击上面的链接预约直播哦!
当然,等不及看直播的同学,下面依然有大家的“专属剧透”奉上~
圆桌思辨课,让孩子“与自己对话”
独特生动的“互动教学”
和之前给大家推荐的财商课一样,圆桌的【人文思辨课】也是小班直播课,每班最多9~10名学生。
毕竟,想要让孩子独立思考、畅快表达,必定需要给他们提供多维度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不能是传统的大班“灌输式”教育。
这就是所谓的【用独创的“9+1 vs 1”打破传统的“1 vs 45”】。
圆桌思辨课是怎样实现“9+1 vs 1”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圆桌”一词的由来了。
这个词,来源于“哈克尼斯圆桌教学法”,是一个起源于美国普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克的母校)的教学法。
在埃克塞特,所有的学生都在上一种课——圆桌课程,老师和学生都围坐在一张叫做哈克尼斯的圆桌旁,进行课程学习。
(注:圆桌被命名为哈克尼斯,是因为石油大亨、慈善家爱德华·哈克尼斯给学院捐献了大笔资金)
在哈克尼斯圆桌旁,学习不是讲和听的关系,而是讨论、交流的代名词,即便是数学课,也都是学生们彼此之间演算、讨论、修正。
秉承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圆桌思辨课诞生了。
课上,老师们扮演的角色绝对不是传统的输出型教师,而是像苏格拉底一样的“导师”。
他们会鼓励孩子在课堂上探索、质疑、交流,充分利用每堂课70-90分钟的时间,引导孩子进行观点碰撞。
升级之后的【人文思辨课】5.0版本,还在原本“9+1 vs 1”的授课模式上,融合了过去的“整本书阅读”“创作实验室”等模块,添加“通识小课堂”模块,内容全面升级,更适合新课标教改之后的“中国宝宝”~
多种形式引发头脑风暴
只是让一群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引发的很可能不是深入思考,而是混乱。
这时,科学的教学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圆桌思辨课会设置“辩论对抗”环节,让孩子思考一些深刻的哲学问题,比如“什么是善与恶?”“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但通过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孩子可以自己发现事物背后的道理,然后进行言之有物的输出。
我们以“柳林风声-我有我所爱”一课为例(大约是二年级-三年级的水平)。课上,孩子们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怎样的兴趣更好?”
思考这个终极问题之前,老师会先让孩子们认识书中的角色,并且对角色“自述”进行评判。
怎样评判呢?仅凭个人喜好是不行的(比如水鼠更可爱,蛤蟆有点丑),评价要公平公正,就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并且还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在这个环节,孩子们就已经开始进行深入思考了。
“一直变化的兴趣,算不算兴趣?”
有的孩子会说:“不算,兴趣要一直做,经常做。”
“做不好的事,但很喜欢,算不算兴趣?”
有的孩子会说:“算,只要喜欢并且坚持,就是兴趣。”
一层层递进之后,就来到了“辩论对抗”环节——怎样的兴趣更好?
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在同一个课堂里产生了不同的立场。
他们分成了两个阵营,在辩论中持续深入思考、主动表达,力求捍卫自己的观点。
而这种“辩论”,只是圆桌思辨课上,老师引导学员的众多形式之一。
此外,孩子还会体验到“模拟法庭”“情境演绎”“思想实验”“时事讨论”等形式,有充足的机会发表见解,激发自己的思维潜力。
最重要的是,圆桌思辨课的所有的课程无论级别高低,都不会强迫孩子接受唯一的答案,而是会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容忽视的“人文属性”
圆桌的【人文思辨课】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学、科学、社会学、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适合1~7年级的孩子,也是很多初中生提升综合能力,尤其是提升人文类学科成绩的“神器”。
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做到了“比考试高一级”
前面我提到,升级过后的5.0版本,新增了“中国文化思辨”的内容,从《论语》到《道德经》,从《史记》到《世说新语》……更加贴合新课标教改之后的要求。
升级之后,思辨课就形成了国外的通识教育+国内的文化思维结合的模式,中西合璧,帮孩子成为博古通今的小小“思想巨匠”~
举个例子,下面是某年新课标 I 卷的作文题,与人工智能相关:
还记得前文杨志刚老师提到过的“一类文”和“二类文”的区别吗?
我敢说,下面这几位圆桌思辨课的小学员,已经具备了写出“一类文”的思想深度。
专业教师团队,打造学习闭环
想要孩子从现象看到本质,学会逻辑分析、质疑固有观念,并从不同角度深度思考……这些都离不开科学的课程体系和靠谱老师的引导。
圆桌思辨课的教研团队,堪称【豪华】——
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认知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导、浙江大学硕士、台湾大学哲学博士等专业人士共同协作下,“一节高质量的思辨课,需要耗费 200 个小时才能完成”。
教师团队也是千挑万选,层层选拔之后形成的——
话说回来,圆桌思辨课的名额之所以稀缺,就是因为优秀的老师是有限的。
与“稀缺名额”相对的,是孩子们良好的上课体验——这群专业老师打造的完整的“学习闭环”,会让孩子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以“善恶白皮书”这一主题为例。
首先,孩子们会在课前提前搭建知识系统,完成通识部分的积累。
接下来进入课堂教学,孩子们将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具体情景,并展开讨论、辩论,进一步独立思考,锻炼逻辑表达,提高思辨能力。
比如,老师会结合“认知升级卡”,用西方关于善恶标准的知名哲学理论,帮孩子扩展知识面,挖掘思维深度。
同时,孩子也会通过国学经典,吸收国粹精华。例如关于善恶,有子贡赎人和子路拯溺两件事进行对比。
子贡救人不要官方的酬金,和子路救人收下了别人的谢礼,究竟谁善谁恶?
此外,课上还有非常实用的“思考工具箱”模块——
区分善恶时可以用“定义思考法”,那么区分其他事物时,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
课堂锻炼的思辨能力和相关理论,除了在课堂上以发言的形式输出之外(课上结合实际讨论),课后还有任务交给孩子(创意写作),方便他们继续输出。
最后,孩子会回到阅读,继续积累通识知识,完成学习闭环——每节课后颁布习作任务之后,老师还会给孩子推荐相关阅读书目,作为知识素材补充。
当然啦,习作任务完成后,有专业的教师团队负责精批,“量身定制”给出指导意见。
老师的精批,不仅是要教给孩子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帮孩子认识自己的思考过程,鼓励他们更加深入、独立、辨证地思考,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至于成果嘛,有来自家长的好评:
还有孩子实打实的成长——
难哭一众高中生的“俗手、本手、妙手”,小学生却能写出优秀作文,这就是思辨的力量……
好啦,圆桌星球【人文思辨课】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
最后再补充一句,这门课设置了Level A~E共五个等级,但每个等级之中还有细分,并不严格对应着孩子所在的年级。
想知道孩子适合哪个等级的课程吗?一定要来看周枫老师和老王的直播哦~
今天上午10点的直播,大家记得点击下方链接预约~~除了分享思辨干货、介绍【人文思辨课】的更多内容,老王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羊毛——
价值188元实物礼品(拉杆箱);价值1897元的76节zeng课(国际视野课、全球博物馆巡礼1.0、少年演说家等),等你来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