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孩子们确实需要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回到大自然里充充电了。
关于旅行的意义,这些年我和大家聊了很多很多。
很多人都说,旅行不仅是一次身体的远行,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一种视野的拓展。
在我看来,旅行也是一种放慢脚步的体验,可以为孩子们带来宝贵的"留白"和"喘息"。
一次次出行,一点点成长,孩子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所以,如果你想用一场深度旅行重新激活孩子的大脑、给养他的心力和体力,这个寒假,和板牙科考营一起出发吧~
去北京、盐城打卡新晋的世界遗产;
去涠洲岛、西双版纳享受温暖的“避寒”之旅”;
去贵州见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扫描二维码添加铝壳老师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看,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下这些活动的精彩之处。
时空穿越|黔西南
提到“黔(贵州)”,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什么?
是雄奇壮阔的群山、瀑布,频频出圈的牛瘪火锅、酸汤鱼;
还是无数次登上《新闻联播》的村BA、贵州桥、中国天眼?
写不尽、道不完的自然、人文风光,是贵州的亮丽名片,却不是它的全部。
在这片苍茫大地,还有很多深埋地下的宝物,静静诉说着贵州的前世峥嵘。
比如,让我们科考营小伙伴每每见到就挪不开步的古生物化石。
贵州,素有“古生物王国”之称。数以万计的古生物化石分布于此,见证了它的地质变迁。
是的,如今“地无三尺平”的贵州,2亿年前还是汪洋之地,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海洋曾覆盖大约7亿年之久
如果直接把这些说给孩子听,他们的小脑袋瓜怕是很难理解。
但是,如果我们以大自然为教室,以山水为课本,让孩子亲自采集、触摸每一块化石,兴许会有大不同。
而这,正是我们推出贵州活动的主要原因:
让孩子自己去阅读、去欣赏贵州这本神秘的百科全书。
为什么要选择黔西南?
黔西南,是方位,也是城市。
它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简称,地处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怀抱之间。
*包括兴义市、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
因为古生物化石遗迹规模大、数量多,全国罕见,这里成为了“古生物爱好者必来之地”。
*鱼类、节肢、菊石、箭石、腹足、双壳等多种三叠纪海洋古生物化石
从黔西南出发,北有贵阳,南有安顺、平塘…大小城市风景各异、熠熠生辉。
一圈走下来,生物古迹、奇特地貌、大国重工都可尽收眼底,引人入胜。
想要挖掘、修复化石,这里有兴义生物群、关岭生物群,准能让娃看个痛快。
看过热门综艺节目《现在就出发》的同学应该知道,他们有一期节目就专门去到了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他们参观关岭三叠纪最具代表性的化石、学习相关知识。当时,沈腾对海百合化石表达了极大的兴趣(话说,谁看不迷糊)。
P.S. 《现在就出发》属于旅行真人秀类节目,在挑选目的地时别出新材,不仅要又美又有特色、还要避开人流,既玩得开心、还要有收获充电满满。
看到节目挑选目的地的标准,我心想这不和我们板牙科考营不谋而合吗。再看他们第一季的目的地,云南腾冲、新疆赛里木湖、贵州兴义和内蒙,和板牙科考营的目的地真的高度重合。
最近,节目第二季开播,他们又回到了新疆。我一看,昭苏。我们去年新疆之行,哈萨克族同胞居住的大草原。
据说,他们去过的地方正在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好不容易发现的小众秘境,再也藏不住了,就要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
这当然是件好事,我们只能且玩且珍惜了,我继续讲贵州吧。
想要“零距离”考察海洋爬行动物的盛况,这里有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只需半天,便可走亿年;
想要欣赏喀斯特地貌,这里有黄果树瀑布,水珠激荡、声如雷鸣,蔚为壮观。
想要领略大国重器的风采,这里有中国天眼,身处洼地、气象非凡,向宇宙发射来自中国的科技信号。
我们的活动亮点
亮点一:走进古代海洋爬行动物王国
了解2个重要的三叠纪古生物群
贵州古生物群,有四个最负盛名:
青岩生物群
盘县生物群
兴义生物群
关岭生物群
在这趟旅程中,孩子们将深入了解“兴义动物群”。
兴义动物群,由鳍龙类、原龙类、主龙类、海龙类、楯齿龙及鱼龙类组成,是了解三叠纪中、晚期海洋爬行动物的重要窗口。
孩子们可以看到大名鼎鼎的“贵州龙”的化石标本,还有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中生代“恐龙明星”……
与此同时,孩子们还能看到另一处演绎三叠纪地球生命史的“关岭生物群”。
鱼龙、海龙、楯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棘皮动物海百合,以及无脊椎动物菊石、双壳的古生物化石都能在此找到,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保存完好、形态精美,世界罕见。
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进入博物馆开启跨越2.2亿年的对话,还能亲手修复化石,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如何研究和理解这些生命痕迹。
亮点二:走进格凸河地质公园和泥凼石林
了解喀斯特地貌和天坑和古河道特征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当地壳抬升,海水退却,贵州终于“沧海变桑田”,形成巍峨高原。
喀斯特地貌,是海陆变迁的亲历者、更是见证者。
亿万年的风雨侵蚀、流水切割,在贵州大地“雕刻”出千沟万壑,形成了这罕见壮美、千奇百怪的自然景观。
挺拔如峰林,雄壮如瀑布、奇异如岩洞,都是了解贵州不得不看的活教材。
这次旅途,我们就将带孩子们深入探索喀斯特地貌的奇观——格凸河地质公园。
格凸河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以丰富多样的喀斯特地貌类型而闻名,已被收录于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公园内汇集了峡谷、盲谷、溶洞、洞穴、峰丛等喀斯特地貌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穿洞群景观。
这里有美丽而壮观的,还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河道遗址——穿上洞。
此外,这里的大河苗寨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鲁王》史诗的发源地,保留着完好苗族风俗和风情。
在这次旅行中,我们还将带领孩子们前去探访泥凼石林。
泥凼石林是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一部分,形成于三叠纪时期。
这里的岩石历经数十万年的冲刷、风化和溶蚀,表面形成了众多溶蚀沟,塑造出了石芽、石柱、石门、石峰等形态各异的石林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亮点三:走进大国工程
解构国家重大工程的奥秘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
开了“困难模式”的地理环境,从未拦住过贵州人的脚步。
脚下无平原的他们,偏要“逆天改命”,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遇山开山、见水搭桥,架起了近3万座桥梁,敢叫天堑变通途。
北盘江大桥、平塘大桥……一座座刷新“世界纪录”的桥梁,让贵州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世界桥梁博物馆”。
而桥梁,也只是贵州基建的一个缩影。
超万米的大娄山隧道、穿越溶洞的地铁、震惊世界的中国天眼,贵州人用无数“国之重器”,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次旅途,我们会带领孩子参观中国天眼,让他们真真切切的观察这些曾经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基建奇迹”。
参观的同时,我们也会为他们讲述基建者的动人故事,引导他们学习科学家精神:
为中国天眼燃尽一生的南仁东,为什么光是选址就花了10余年;他和团队又是如何24年如一日奋战在山坳?
全部行程结束后,我们将统一送机到贵阳龙洞堡机场,结束本次精彩的旅行。
大国之美·盐城
黄海之滨的瑰宝
活动日期:
江苏的热门城市很多,南京、苏州、无锡、徐州、扬州……走进江苏的第一站,为什么我们会选择盐城呢?
原因很简单,来到这里,可以避开热门城市的人山人海,过几天“闲云野鹤”“标枝野鹿”的安静日子。
至于为啥这么形容,看看老王拍的视频,大家就明白啦~
想要详细了解的同学,则可以接着往下看👇:
为什么要选择盐城?
盐城,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里煮海为盐,因盐建县,因“环城皆为盐场”而得名。
但我也一度觉得,它一定程度上也被这个名字所累,让世人觉得这里只有“盐”。
这里,坐拥江苏省最长海岸线和最大的沿海滩涂,是名副其实的“黄海之滨的瑰宝”。
这里,曾是古黄河、古长江东流入海的终点,江河、陆海亿万年交融出了一片“潮汐森林”,像极了地球的“文身”。
百川东到海,远古时期自东向西的河流运动,又为如今的候鸟南北迁徙提供了休憩场所。
珍贵的潮间带滩涂和滨海湿地,让盐城成了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的神仙城市。
这里,就是盐城,时空、天地、生灵在此完美邂逅。
这个寒假,我们将带领孩子们走进盐城,探秘自然之美,感受文化韵味,在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中,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人文的兴趣。
“世界遗产”到底指的是什么?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凭什么能成为世界遗产地?
盐城的这片湿地上,主要物种都有什么?
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围观的鸟类,是从哪里飞过来的?
盐城的历史到底有多悠久?现在这里还在生产盐吗?
别急,这些问题,孩子们都能在活动中自己找到答案。
活动亮点
亮点一:走进世界遗产地
调查湿地滩涂鸟类多样性和濒危鸟类
2019年7月5日,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
自此,这个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的“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成为了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江苏首个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空白,也是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
可能因为上榜时间比较短,相比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等世界自然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低调太多了。
蜚声海外,在国内反而很少人知道;内行人懂它的珍贵,普通人了解得太少。
本次科考活动,我们会带孩子们前往“盐城条子泥湿地”。
这里位于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有着世界罕见地貌——辐射沙脊群,有一线潮、两分水、潮汐森林、盐蒿地中国红等沿海独特的地貌景观。
同时,这个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国际闻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
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它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
这条通道,是“客流量”最大、最“拥挤”的一条。
每年有超过300万只候鸟迁飞经过,在此换羽、觅食,还有约十万只候鸟会在此越冬、繁衍,是享誉海内外的鸟类天堂。
这条通道,也是珍稀鸟类最丰富的一条。
它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持了17种IUCN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包括1种极危物种(勺嘴鹬),5种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东方白鹳、丹顶鹤、小青脚鹬和大滨鹬)。
亮点二:走进自然保护区
了解濒危物种和动物保护的故事
盐城世界遗产地包含五个保护区:
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自然保护区
江苏东台高泥湿地保护地块
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保护地块
我们会前往其中的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看那里的主要保护对象——丹顶鹤,以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它是我国最大的海岸湿地保护地,是国际重要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同时,它也是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每年约1000只野生丹顶鹤来这里过冬。
丹顶鹤是国人非常熟悉的形象——羽色黑白相配,头顶沾红,配上长腿长嘴,看起来颇有仙风道骨之貌,故有“仙鹤”之称。
在古代的众多绘画作品中,丹顶鹤常和松一起出现,比如著名的“松鹤延年图”。
可是,现实中的丹顶鹤并不会出现在山野松林,它们更喜欢在湿地活动。
我们会带孩子们走进丹顶鹤保护区,聆听感人至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深入了解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生活、繁殖、迁徙过程。
除了丹顶鹤,盐城还有一种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麋鹿。
因其“角似鹿,脸似马,尾似驴,蹄似牛”,麋鹿俗称“四不像”,是吉祥神兽麒麟的原型。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它的珍稀程度可与国宝大熊猫相媲美。
早在五六千年前,盐城沿海湿地就是麋鹿的生活栖息地,到了汉朝末年,广泛分布在东亚的麋鹿几乎灭绝,沿海湿地成了它们最后的“避难所”。
然而接下来的一千多年里,麋鹿因为遭到当权者围猎,数量越来越少,直到1900年,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好消息是,1986年,39只麋鹿远渡重洋,从英国伦敦等地的动物园移居至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如今,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野生麋鹿种群数量最多、拥有最大麋鹿基因库的自然保护区,目前麋鹿数量已达7840只。
曾经灭绝的动物,重新焕发生机。
亮点三:走进盐城
体验盐都的历史文化、本地风土和特色美食
盐城,作为全国唯一以“盐”为名的地级市,贯穿了2000多年的海盐发展史,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由海盐文化凝结发展起来的“盐之城”。
这里历史悠久,早在吴王阖闾时期,地处淮河以南的盐城,就有零星先民留下了煮海为盐的历史。
如果从汉武帝元狩四年建立盐渎县开始算起,盐城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如果从东晋改盐渎为盐城算起,盐城的历史仍然有1500多年。
我们会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盐博物馆,了解盐城,也了解海盐文化。
比如,孩子们会知道什么叫“煮海为盐”:包括“碎场、晒灰、淋卤、试莲、煎盐、采花”,每一道都是凝结了无数汗水的体力活。
海盐文化之外,这里历史文化故事和古迹也很多。
比如,盐城自古人文荟萃,“北宋三相”范仲淹、吕夷简、晏殊都曾在此任盐官。
此外,盐城还有很多秀色可餐的美食,如传承百年的“盐城八大碗”——
八碟八筷、八杯八盏、八碗大菜,主打一个就地取材、土灶烹饪,鲜香扑鼻、滋味绵长,是盐城饮食文化的“地标”。
看不厌的,是盐城的自然风光——黄海湿地、潮汐森林、濒危物种;
说不尽的,是盐城的文化魅力——盐渎文化、乡土美味,人间烟火……
我们希望,这一次的盐城“深度之旅”,能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大国之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文化之美,让孩子们看到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大美中国。
大国之美·西双版纳
寒假2班 (6天:1月20日-25日)
大国之美系列活动中,西双版纳雨林科考项目是最经典的活动之一,也是目前授课频次最高的活动。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终年高温,降水量大且集中在雨季,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这里拥有成片的热带雨林风光。
而茂密的丛林又是野生动物绝佳的栖息地,所以我们能看到下面这种看似离谱的数据:
论土地面积,西双版纳只占全国的0.2%;
但要论物种,西双版纳拥有约5000种高等植物,占全国的16%;
有102种哺乳动物,占全国的21.7%;
有427种鸟类,占比36.2%;
还有98种两栖爬行动物和100种淡水鱼,分别占14.6%和2.6%……
它是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的天堂”,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生物间的关系也极其复杂,是研究人与生物与环境的最佳地点之一。
我们的“热带植物王国探秘”之旅,会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始。
这里收集了12000余种植物,有38个植物专类区,还保存了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充满了生命的奇迹。
当然,时间有限,我们无法将这里一一走遍,不过,我们挑选了最适合孩子认知热带雨林的园区,一起探秘动植物的生存智慧。
那些奇花异卉、国树国花与沟谷雨林;那些时刻发生着的竞争、寄生与共生;还有鸟类、昆虫等原住民,以及老茎生花、独木成林等奇异现象……孩子都能亲眼看到。
感受完热带丛林旺盛的生命力,孩子们可以前往傣族村寨,体验原汁原味的傣族文化,切身了解傣族与热带雨林之间的相处之道。
傣族的食物为什么与我们平时吃的不一样?
这里的房子为什么下面是空的?都藏着什么秘密?
这些答案,我们都将在活动中一一解答,孩子们也会通过这些问题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最后,我们的西双版纳之旅自然少不了与亚洲象的“亲密接触”。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
原本它们的足迹遍布中国大地,但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之下,如今只有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它们最后的“庇护所”。
行程中,我们会带孩子们深入亚洲象栖息地,追踪亚洲象的足迹,寻找野生大象。
当然,还有与小象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这里给大家着重解释一下:
我们的零距离接触可不是骑大象这种旅游项目(我们也不支持这种活动),而是让孩子们当一次“象爸”——亚洲象志愿者,亲身体验亚洲象的救助与保护,在互动中引发孩子对人与动物、动物与环境间关系的思考。
亚洲象、植物、昆虫、傣家风情……这个寒假,一定不要错过我们的的西双版纳之约。
大国之美·涠洲岛
大国之美·北京
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北京。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的“大国之美|绚丽的北京中轴线”活动,选择了我们首都北京的中轴线,带大家一起感受古都北京的魅力。
我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曾说过:
“一根长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以如此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这条中轴线是北京城的“脊梁骨”,它汇集了中国古建筑的精髓,串起了红墙金瓦的皇家与灰砖灰瓦的胡同,见证了北京城的人文风情与沧桑变迁。
从世界遗产的角度看,中轴线上的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串联起众多地标性人文景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钟鼓楼的晨钟暮鼓,讲述着时间的流转;
万宁桥上的流水声声不绝,反映了历史的影子;
在景山的最高点,紫禁城雄伟地耸立,红色的墙壁和黄色的瓦片之间隐藏着皇家的秘密;
故宫内的每一块砖和每一片瓦,都透着皇家权力的辉煌和文化的深厚;
天安门广场以及其附近的建筑群,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这里汇聚了人民的力量,也是国家梦想起航的地方……
在历史时间范畴上,这是一条从元代开始规划建设,历经明、清、民国和现代,不断发展完善的城市轴线,从1267年始建开始已经历经7个多世纪的演变。
元代时,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格局。
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说,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以中为尊的思想。
《吕氏春秋·慎势》里有这样的记载:“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在国家政治的层面,都城的中轴线规划正是都城居中的格局思想的物质体现,象征着上下政令的贯通。
除了建筑、历史和传统思想外,北京中轴线的情韵还体现在舌尖上的美食上。
这些美食与中轴线古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代表了老北京的饮食文化。这些中华老字号历史悠久,充满前世今生的故事。
而我们的大国之美|绚丽的北京中轴线活动,绝不仅仅是带大家去中轴线上的各个历史古迹或地标“打卡”,而是还要听知名的历史专家来讲中轴线上皇家和民间建筑的历史,以及元明清三朝皇家尘封的历史故事;
当然,也少不了沿着中轴线探古访今的逛吃之旅。
这个寒假,大家就跟着我们科考营,一起考察新鲜出炉的世界文化遗产,感受北京的历史古韵吧~
活动亮点
一、一条中轴线,串起北京城的三千年建城史和八百年建都史,感受传统建筑和观念对秩序的极致追求
博物馆是一座璀璨的文化灯塔,照亮人们探寻历史文化魅力的前行之路。
我们会带着孩子们走进首都博物馆,通过“北京中轴线展”编织出的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让每一个孩子“穿越”历史,看北京城的起源,看北京中轴线变迁,感受古都北京的独特魅力。
北京建城始于周初分封燕蓟,开启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金天德五年海陵王正式迁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在民族融合大趋势中北京成为王朝的都城。
现代中轴线始建于元代1267年,形成、完善于明清及近现代,也见证了北京城元、明、清三朝700多年的变迁。
中轴线不仅在城市布局上,让北京城变得优雅且秩序,它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也是整个北京城的精华。
它通过城市空间的营造,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中”理念、国家礼仪制度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彰显了古代传统观念对社会秩序的极致追求。
二、探古访今,从皇家到民间,完整体验北京城的厚重底蕴
我们选择的线路,正是选取了最具历史和人文气息的一段:永定门-天坛--紫禁城-景山-恭王府-钟鼓楼,不仅会带着大家了解“天上”的历史,还会带着大家体验“地上”的故事。
中轴线的建筑核心区以天坛、故宫、景山、恭王府等皇家贵族建筑为主,它们不仅显示了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更蕴含了深厚的皇家贵族历史与文化内涵。
历史是鲜活的、生动的,也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像钟鼓楼、胡同等这些与民间息息相关的”角落“,我们自然也不会遗漏。
走进“老北京民俗展” ,一件件文物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淳厚质朴的年代,再现了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貌。
我们也将带着孩子们走进大戏楼,亲身体验“唱念做打”的梨园功夫“,亲手绘制脸谱,感悟京剧美学。这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了解北京历史名片——京剧的机会,更为京剧的悠悠传承增添了一抹新色。
还会走进北京的胡同和人家,近距离接触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感受那份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每一个北京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种小吃深植于中轴线之上,历经数百年,北京的美食与中轴线一同发展、融合、创新。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食无疑是一部鲜活的社会生活史。
在餐食的选择上,我们会选择那些颇具历史沉淀的老字号,聆听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在体验浓郁民间文化的同时,还能用美食驱散辛苦,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三、综合地理、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多学科知识,多维度解读中轴线,读懂北京
北京中轴线承载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理念,蕴含了国人丰富的智慧和文化思想。
我们的活动将从建筑、水系、科学、历史等不同角度,带领孩子们孩子们全方位了解古都北京。
我们将从多个角度,细致入微地向孩子们阐述中轴线所展现的古人智慧,以及这些智慧在当今乃至未来的实际应用。
比如,在地理层面,我们会深入解读北京中轴线的选址智慧。
古人选择中轴线位置时,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择地势高亢、视野开阔之地,同时还会审视北京城中轴线的地貌环境与古河道、古湖泊的密切关联。
同时,古人还会根据风水学说,选择具有吉祥寓意的位置,以确保都城的繁荣昌盛。
再比如,我们还会从历史文化角度,揭示北京中轴线如何成为中国文明与文化传统的见证者;
从传统价值观和审美理念出发,北京中轴线也完美展现了国人对对称、均衡、和谐的美学追求,以及对“天人合一”至高境界的向往。
好了,我们寒假的一些活动,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
想了解更多细节的同学,可以预约我们今天上午9点的直播。
如果对活动有任何疑问,还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铝壳老师,向她咨询~
扫描二维码添加铝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