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十
四
节
气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指南,更是一部反映自然节律变化的 “百科全书”。开展二十四节气科学教育活动,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校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上了一节特别的劳动课。
教师精心备课,在劳动课堂上为学生们系统地讲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划分依据、每个节气的特点、相关民俗与农事活动等知识。例如,在讲解 “春分” 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展示春分昼夜平分的天文现象,以及民间竖蛋、放风筝等习俗的由来,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传统农耕社会,直观地感受节气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节气变化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
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在综合实践课上老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活动。将相关知识、图片、诗词等巧妙地融合在手报中,既锻炼了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又发挥了创意与想象力,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成为了节气知识的生动展示。
这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二十四节气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从古老的农耕智慧到丰富的民俗风情,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我校的二十四节气教育活动是一次富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将为学生们开启一扇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的大门。
撰稿:教学组
编辑:张伟
初审:邓文爱
复审:田富玉
终审&签发: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