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亲切,也为了真实,文中尽可能使用了“龙烟方言”,如:井下叫“坑下”,凿岩机称“机头”,没关系称“百不咋”,下坑的乘人车称“人车”,“掌子头”“掏槽眼”、、、、、、等。此文朗诵难度较大,请朗诵者注意语气的连贯与分切。)
在那个红红火火的流年,
背着挎包行李,
扛着时代信念,
揣着朦胧的梦想,
走进了这座大山---
一个火车再也走不动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将要安身的龙烟。
踏进龙烟的那个夜晚,
总厂前灯火一片,
百米高楼惊现眼前,
伙伴们惊呆了、振奋了,
美滋滋地心里信誓旦旦!
一觉醒来,
满目灯火变沟豁,
高楼大厦成虚幻。
缓过神来,
这就是我们既将献出青春的红石山。
接下来的日月里,
与没有四季的坑道作伴
潮湿与冷寒,
磨炼着我们励志的铁肩。
采矿面上机头喷着青烟,
掌子头上掏槽眼布局精湛。
汗水湿透了小棉袄,
风萧萧混身“舒坦”。
随着那震耳欲聋的炮声,
收获的喜悦滋润着心田。
这个组班放两茬炮,
那个队又夺高产。
橱窗里喜讯连连,
大喇叭里阵阵捷报频传。
还有那三八队的姑娘们—
用青春谱写着掘进的诗篇!
看那报喜的队伍锣鼓喧天,
听那庆功的鞭炮声声振憾。
发动会上,
你要月进百米,
他要夺采矿过千。
顶天立地的矿山儿女啊,
铮铮话语从不懂得失言!
坑下轰轰炮声滾滾浓烟,
地表上磨拳擦掌激励前线。
机关科室全力以赴,
精神文明浪花璀璨。
穿着黑红帆布工装
人车如同儿时的摇篮。
工人阶级的荣耀,
把我们这一代人的灵魂装点。
上班吃着流油的保健,
下班过油肉随吃随点。
适令眼馋的大姑娘们,
哪个不向这些汉子抛眉飞眼?!
曾记否,
高井卫一声呐喊把通风井震出了天;
董镇五一曲笔魂响破锁阳关。
曾记否,
谢华一声“百不咋”,
把百吨电铲用皮带引进矿山;
曾记否,
小山沟派出的副县长支贫,
张维庠兴隆连任挑重担。
曾记否,
宣传队深入各坑送温暖,
杨焕秋一个段子笑遍玳王川、、、、、、。
曾记否,
马万水剧组来龙烟,
明星们个个趾高气宣,
张鹏达一段演讲,
振的“小人”们一个个气喘口颠!
曾记否,
藏龙卧虎的小山沟,
为钢铁战线输出多少英才与骨干!
曾记否,
在祖国曾经脆弱的岁月,
红石山精神这面钢铁战旗,
插遍神州多少绿水青山!
、、、、、、
在此,我们毫不愧疚大喊:
龙烟魂永远与日月同辉,
与乾坤共眠!
、、、、、、
啊,
光阴荏苒水流去,
英雄自古出少年。
叱咤云雾随风去,
怀揣旧情话龙烟。
龙烟伴我们成长,
我们把青春献给了龙烟。
我们没有抱怨,
默默无闻心甘情愿。
没有感觉坑下的潮湿与风寒,
因为那个年代本身就是热火朝天!
我们懂得:
青春献给了龙烟就是献给了祖国,
不管你走到哪里,
都会记得那片小小的蓝天。
如今
时代迈过了我们的梦幻,
历史也挎过了一个新纪元。
没有了当年的风韵,
没有了当年的腰板。
只留下,
脸上的涩笑与耕田。
经历过风雨的人,
总能把乾坤看穿。
回眸我们的经历,
毕竞亲手点缀过祖国河山。
因此我骄傲,我自豪,
这是我一生的无价资产!
仰天一声长叹,
人生征途无悔无怨,
拼过、搏过、累过、笑过,
吃过人间的苦,
也尝过苦后的甜。
世间百味穿肠过,
心存感恩无遗憾!
让我们挺直腰板,
与乾坤挽手同呼:
人未老
我们正当年!
作者简介:孙志祥男 1950年生人,大专文化,1969年参加工作,1971年参军,1975年退伍。历任850变电站站长、精选段书记、矿党办副主任、供应科科长、炸药厂厂长等职。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