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东一美术馆
19世纪末,中国社会与文化已处于变革的风口浪尖,文化层面上的救亡图存已迫在眉睫。文人、画家、书法家们心怀社会和文化进步的希望,采纳新思想,有选择地对文化传统的不同方面加以接受或摒弃,他们的努力使中国传统绘画再获新生,意外地在国家存亡的危难之际形成一幅别致的万物竞发之景。
康有为《念奴娇·赤壁怀古》
1920年代 纸本水墨
真迹在“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展出
对于中国画改造的尝试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开始,“金石入画”便是很好的例子。金石碑学这种学术兴趣扩展至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并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实验,作品从古代碑刻、佛像、铜镜、考古文物中汲取新的形式,以独创性而受人推崇备至。以金石之好对中国画进行真正革新的,要属兼通书法、篆刻与画技的吴昌硕。他作品的显著特质在于其金石韵味,即作品构图和笔法处理让人联想到风化的石碑和青铜器上的铭文,或是刻刀在冷硬光滑的印章表面留下的痕迹。
吴昌硕《行书七言诗轴》
20世纪初 纸本水墨
真迹在“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展出
吴昌硕的艺术风格对许多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王震和齐白石。虽说20世纪20年代期间王震与吴昌硕在画风上时有交融,但王震过往的师从经历和心怀秉性赋予其创作别具一格的特色,他采用较为自由的方式将吴昌硕的金石之气与任颐在空间叙事上的掌控融为一体,反复锤炼的古拙之韵,摒弃了海上画派诱人的视觉风格,转而追求简洁真诚。
王震《寒山和拾得》
1924 纸本水墨设色
真迹在“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展出
齐白石则将他自出己意、大刀阔斧的篆刻风格融入画作之中。齐白石所画的都是吸引其目光的各种简单普通的事物,其作品中散发出的率真豪放既古朴又现代。从齐白石作品中不难看出吴昌硕的影子,吴昌硕曾暗指齐白石“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成大名”,但齐白石容纳了朱耷、石涛等各家所长的个人风格显然独立于吴昌硕。齐白石的作品生动传递了他面对描绘对象时的感受,他的独创视角和简洁画风也激励了许多年轻艺术家。
齐白石《喜鹊图》
1930年代 纸本水墨设色
真迹在“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展出
时间来到20世纪上半叶,此时的中国艺坛产生了对于中国画改革方向的种种声音。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留洋艺术家们秉持以融合、调和东西方艺术的方式对中国画进行改革:其中林风眠支持以西方现代艺术为蓝本对中国画的改造,主张学习自后印象派以来诞生的一系列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精神;而徐悲鸿则更偏向于法国学院派的传统艺术风格,并最终形成了一套以结构素描为核心、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向的“徐氏教学体系”(点击文字跳转文章链接)。
徐悲鸿《泰戈尔像》
1940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一众成长在文人画体系中的较为传统的艺术家们则对引入西方技法来改造中国画有所抵触:美学家宗白华认为,从明清之际参合中西绘画的教训出发,糅合中西导致失败殇亡应引以为戒;而画家潘天寿则认为,融合东西方艺术的特点事实上是在损害两方之特点与艺术之本意。在这些艺术家看来中国画的命运应该握在自己的手中,并尝试在历朝历代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寻找新的突破口,而在花鸟题材上的创新便是成功案例之一。
谢稚柳《梅花图》
1948 纸本水墨设色
真迹在“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展出
如果说金石入画是一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自我审视而获得的成功,那么20世纪初创新花鸟画的兴起则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西方艺坛的审美。花鸟画凭借其在欧洲的高度评价、写生概念的转变与用色技巧的精湛和谐,在西方艺坛一跃成为了中国画的代表,并因此得到了更多中国画家的关注与研究。以于非闇、谢稚柳等人为代表的艺术家在花鸟画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个人风格与各朝审美,所绘作品虽乍看之下相当传统且与现代主义毫无关系,但实际恰恰是画家对时下动荡的社会与不稳定的政治局面的回应。
张大千《牡丹图》
1944 纸本水墨设色
真迹在“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展出
于非闇以仿五代两宋绘画风格见长。以作品《木兰翠鸟图》为例子,于非闇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体现了宋代宫廷的审美趣味:粉红色的玉兰花被描绘得非常细腻而明确,从中心到边缘的粉紫色渐变创造了立体感和光彩。这种以细腻的笔触为特征、用鲜艳色彩作为点缀的技法曾在五代时期宫廷画师描绘罕见的异国花卉和物种时被使用,随后在宋代画院被发扬光大。左上角的题跋以宋徽宗的瘦金体写成,也明确表明了于非闇与宋代宫廷艺术的关系。
于非闇《山茶蝴蝶图》
1947 纸本水墨设色
真迹在“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展出
谢稚柳的作品基于中国古典审美语言结合了写生和写意,他的个人风格在作品《翠鸟红叶图》中显露无遗。作品中最明亮的区域是画面中心的红叶,通过层层上色表达枝叶的体积和质感;画面最高点是一只由纤细墨线勾勒的鸟,用低饱和度的蓝色颜料上色,鸟的胸膛和腹部轮廓线轻涂浅墨,使得鸟与背景融为一体。谢稚柳以三种不同技法巧妙地创造了画面的深度感:前景由明亮的红叶及其背面的白色所占据,中景是略显柔和色彩的鸟,后景由墨色树枝支撑。他的笔墨与用色技巧表达了他的传统书画造诣,打破诸家风格特色,追求集大成的风度与视野。
谢稚柳《翠鸟红叶图》
1948 纸本水墨设色
真迹在“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展出
20世纪中国千姿百态的艺术生态,受社会动荡与国际化时局的共同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仍具活力与可塑性的最好证明。艺术家们或远渡重洋学习西法以图改良,或翻阅典籍向历代古人寻求解答,他们为使中国传统艺术焕发新生还做了许多尝试,文中所及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后续文章!
“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陈列了众多这一时期艺术家们所创作的革命性作品,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时代性与创新性正是20世纪中国艺术的精髓所在,如感兴趣,快来现场一睹为快吧。
# 正在展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