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脉脉的时候,看到一条让人哭笑不得的职场动态。
说是杭州一家公司,老板脑袋一热,把一个"整天闷不吭声"的员工给裁了。在他看来,这人平时也没啥存在感,裁掉省下一份工资,多好。可这一裁不要紧,直接把自己"裁"懵了。
等到交接工作的时候,老板的表情估计跟我看到这条消息时一模一样——"啥?这工作要交接给七个部门?!"
没错,你没看错,是整整七个部门!平时看着不声不响的这位同事,居然默默承担着跨越七个部门的工作。也难怪评论区一堆网友忍不住调侃:"这是裁了个人,还是裁了半个公司啊?"
这事儿看着好笑,细想却让人心里发堵。职场里,总有那么一些人,默默无闻,不显山露水,可一旦离开,你才发现人家是公司的"定海神针"。
前几天跟几个老同事喝咖啡,聊到这事,大家都说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个做人力的朋友吐槽说,他们公司前阵子也干了件类似的"蠢事"。
"那是个45岁的老程序员,平时不怎么说话,也不会来事。领导觉得他工资高,想换个年轻的。结果你猜怎么着?"
"这一走,公司好几个系统都出问题。以前大家碰到技术故障,都是喊声'老王,帮看看呗',人家二话不说就搞定了。现在好几个年轻人捣鼓半天也整不明白。"
"最搞笑的是,最后公司花了大价钱请技术顾问,结果人家过来一看系统,说'这代码写得真不错,谁做的?',你说气人不气人?"
还有个做外贸的朋友也来补刀:"可不是嘛,我们公司之前也犯过这个错。裁掉一个做了12年的老采购,觉得人家英语不好,沟通效率低。可新来的海归一个订单下错,赔了将近100万......"
说到这,我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个段子,说一个保安在公司干了15年被辞退。新来的保安问他这一大串钥匙是干啥的,他说:"这是总经理办公室的、这是财务室的、这是档案室的......"
新保安说这么多钥匙多麻烦,直接找物业要一把万能钥匙不就得了。老保安笑了:"你以为我就是开开门啊?这些年但凡有人加班到深夜,都是我负责照应。财务姐姐加班对账,我得给她泡茶;程序员同事通宵改bug,我得提醒他们休息......"
听完这些故事,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职场里,那些最容易被裁掉的人,往往是最难被替代的。为啥?
因为他们的价值,不是写在简历上的学历和证书,而是藏在日复一日的工作细节里。
比如那个被裁的老采购,人家跟供应商打了十多年交道,哪家产品质量靠谱、哪家供货速度快,都门儿清。这种经验,是名校文凭买不来的。
又比如那个老程序员,虽然不会什么新潮的编程语言,可是对公司的系统了如指掌。项目上线前,他总会多测试几遍,生怕出了岔子影响大家工作。这种责任心,是高工资激励不出来的。
还有那个看门的大爷,表面上是个保安,实际上是整个公司的"润滑剂"。他用最朴实的方式,让每个加班的人都能感受到一丝温暖。这种温度,是规章制度创造不出来的。
现在很多公司动不动就喊"优化人力资源",看到那些不爱说话、不会来事的老员工就觉得可以开刀。他们盯着工资表,觉得这些人"成本太高";他们看着年龄,觉得这些人"跟不上时代"。
可他们忘了,公司不是做PPT,不是表格里面一个个漂亮的数字。公司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老员工,可能正是整个团队的粘合剂,是支撑公司平稳运转的基石。
就像杭州这位仁兄,表面上是个"透明人",实际上是贯通七个部门的"活地图"。这种人一旦离开,带走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工位,而是整个公司的运转效率。
所以啊,奉劝某些公司的老板,裁员不是做数学题,不是简单地用新人工资除以老人工资。如果你们真想省钱,建议先从那些整天划水吹牛的"明星员工"查起,没准比裁掉几个老实人省钱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给我们打工人提了个醒:要想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光做个"老实人"还不够,得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才行。
至于怎么做......咱下次再聊?
··········· END ··············
关于我:Tom哥,前阿里技术专家,拿过 鹅厂、百度、华为 等6家大厂offer,CSDN 博客专家,面试过 500+ 候选人,职场经验丰富。
整理一份大厂面试题,原创,500多页,30 +万字。给大家助把力,有需要的小伙伴,给 Tom 哥发暗号「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