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苏州人的端午节

旅行   2023-06-22 11:13   江苏  


一、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我国三大节日之一,即是“春节”“端午”“中秋”,全国各地都很重视,都要过这个节日。

端午节是五月初五,为什么称“端午”?“端”是什么意思?“端”是开头的意思,《礼记·礼运》:“孔颖达疏:“端,猶首也。”也是第一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初五、十五、二十五。五月初五,为五月的第一个五,所以称为“端五”。“端五”又称“端午”,这是什么意思?因为“五”与“午”是同音,所以写成“端午”。有的书上说,唐代,唐玄宗是八月十五生日,为了避讳,就写成了“端午”。有的地方说成“端阳”,这又是怎么会事呢?原来。古人有“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的说法,“五”为阳,所以也称“端阳”。


还有一个说法,端午也称为“重五”。什么意思呢,就是五月初五,有两个“五”字。还有“天中节”,五月初五这天,太阳重入中天。


各地的人不一,叫法也不一,有的地方女儿回娘家,叫“女儿节”。五月时值仲夏,皮肤多病,要用兰草汤沐浴,故事也称“浴兰节”。五月家家门上挂菖蒲,也称“菖蒲节”,等等。

所以说:“端午”“端五”“端阳”“重五”是一个意思,都是说的五月初五,说的是一个节日。


为什么要过端午?过端午有什么意义?这是大家需要知道的。但是,有的人未必知道,说“过端午节么,吃粽子么,看龙舟竞赛么。”说的未必全对。各地都过端午节吃粽子、看龙舟竞赛基本一样,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辟如说,端午是纪念历史名人吧,就有三种说法:

一是纪念屈原。这个比较普遍。屈原,也叫屈平(约公元前340——278),战国时楚国人。贵族出身。辅佐楚怀王,时任左徒(与国王商议国国事,发出号令)。他赤胆忠心为楚国着想,但却遭到贵族和奸臣的进谗,被放逐到江南。三年后,秦国打过来了,眼看楚国将要灭亡,他极度忧愤悲伤,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汩罗江。大家闻讯后,纷纷赶着划船去追他;但已不见踪影。这个事件,影响很深,是端午节的重要纪念之一。


二是纪念曹娥。曹娥(女,公元130——143),上虞(在今浙江绍兴)皂湖乡曹家堡人。她生活于东汉,父亲叫曹盱,是当地有名的巫师(会装神弄鬼的人)。东汉汉安二年(14)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举行迎接“涛神”伍君(伍子胥死后封为涛神)的仪式,不幸因江流湍急,曹盱被卷入江中,众人寻遍舜江,都没有找到曹盱。他的女儿曹娥,年仅十四岁,得知父亲失身舜江后,痛哭不止,以投瓜占卜的巫术方法寻找父亲的尸首,一连找了十多天也没有找到。后来,曹娥悲痛至极,跳入舜江以尽孝。三天后,有人看见曹娥背负着父亲的尸身浮出江面,感人泪下。后人为纪曹娥以孝动天的惊人之举,就改舜江为曹娥江。在浙江上虞立有曹娥碑。因此,在浙江上虞、绍兴等地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曹娥。



三是纪念伍子胥。这是苏州地区独有的事,也是苏州地区的习俗。有人问:苏州人为啥要纪念伍子胥?这是有历史依据的。我也要重点的说一说。


二、苏州人为啥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国人,怎么到吴国来呢?这有个历史缘故。伍子胥来吴国后,对苏州作出了有大的贡献,你听我慢慢说来。



2003年5月,苏州市人民政府要在胥门外百花洲建立伍子胥纪念园,园内要设立记功柱,说明伍子胥对苏州的贡献,要概括几条。我参加了这个会议,任务落到我身上,我查阅资料,反复思考,拟定了五条,然后刻在纪功柱上。依据这五条,我就简单的讲一下,就可知道伍子胥因何到吴国来,在吴国立了那些功绩。


1、由楚入吴 力佐阖闾登位。

伍子胥(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名员,也称伍员。他是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在楚国任太傅,就是太子建的师傅。当时,太子建有两个师傅,一个是伍奢,精心教导太子;一个是费无极,非常妒忌伍奢。费无极想:将来太子建当了国王,肯定对我不利,我得想法除掉他。这时,楚平王听说秦国国王有个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就派费无极去为太子娶亲。费无极对太子不忠,就对楚平王说:秦女长得非常美丽,不如你自己娶了吧,太子么可以另外给找个媳妇。楚王同意了。后来,太子建知道了,十分通恨费无极。而费无极向楚平王献了美女,与楚平王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就利用这个机会,经常诋毁太子建。于是,楚王将太子建派往边地。接着,费无极又诬告太子建谋反,楚平王将太子建召回来审问。伍奢指出:这是费无极的阴谋,楚王平根本不听,并将伍奢关进监牢,并叫他写信给两个儿子伍尚、伍子胥,立刻到朝廷来。伍尚和伍子胥接到父亲的信,伍尚为父尽孝,到京城去了,结果,父子俩均被杀害。而伍子胥却看透了楚平王的阴谋,立即逃出了楚国,逃到吴国。

伍子胥到了吴国,流落街头,靠吹箫乞食为生。当时,吴国的国王是王,公子光(姬光)任将军。公子光与王僚是堂房兄弟。按照当时规矩,王位应是公子光的,被王僚夺去了。公子光内心不服,怀恨在心,要侍机夺取王位。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就投奔了公子光,公子光介绍给王僚。伍子胥虽在王僚手下当官,但心向公子光。公子光为夺回王位,与伍子胥密谋,如何刺杀王僚。伍子胥请来了好友专诸。专诸是个勇士,力大无比。三人一起商量,他们知道王僚爱吃炙鱼,就叫专诸去学烧炙鱼(至今,吴中区香山街道外塘村前,有炙鱼桥)。专诸学成归来,公子光就在家里设宴,请王僚来吃炙鱼。王僚也防陪刺杀,叫送鱼人(专诸)赤膊进上,专诸将剑藏在鱼腹内,当送鱼至王面前时,专诸从鱼腹内将剑抽出,刺杀了王僚。当然,专诸也被王僚的侍卫砍成肉酱(至今,苏州阊门内有专诸巷,相传是专诸居住的地方,或说是专诸葬在那里)。这就是著名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鱼腹内的剑,后来称“鱼肠剑”,以后又演变为“松鼠桂鱼”,成为一道名菜。

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阖闾。阖闾封伍子胥“行人”的官职,负责接待四方诸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外交部长),协助阖闾商办国事。阖闾死后,由其儿子夫差位,受任为大夫、参赞国事,史称“相国”(即是后来称的“丞相)。这里顺说一下,什么叫“相国”“丞相”,这个“相”字。就“相帮”“相助”国王处理国家大事。


2、相土尝水  筑造阖闾大城。

阖闾登上王位后,雄心勃勃,胸藏大志,要强国建军,在诸侯中称霸。如何使吴国强盛起来,阖闾问伍子胥:吴国如何才能强大,如何才能安民?伍子胥说:要强国、安民,必须建立城池。阖闾听从伍子胥的意见,就委托伍子胥造城。



伍子胥接受任务后,即“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就是踏勘地形,最终选择了现在苏州这块地方。伍子胥规划布局,精心设计,组织军民,在此修筑大城。因为阖闾时代造的,当时叫称“阖闾城”,即今之苏州城。

苏州城的地形呈长方形,象个“亞”字,所以叫做“亚”字城,苏州城的街道、河流横直有序,类似棋盘,所以又称“棋盘城”。最可贵的是,苏州城建成至今已有2500多年,城址没有变动,城墙位置、城内街道也基本没有变动,所以,1982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苏州市被列为二十四个历史古城之一。成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是伍子胥最大的功劳。


3、七荐孙武  孙子兵法问世。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难能珍贵。这部兵法的问世,也与伍子胥有关。孙子,即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善于兵法,据说他隐居在吴地山坞中,搭个草棚,研究兵法,专心写作。伍子胥与孙武结为好友,他知道孙武精通兵法,且有著作。为了不埋没孙武的才能,他向吴王阖闾推荐,说孙武的兵法如何了得,并有著作,但阖闾不信。伍子胥不厌其烦地接连推荐了七次,阖闾才免强答应(这就是七荐孙武)。当孙武拜见阖闾后,呈上兵法《十三篇》,述说兵法之概要,阖闾还是不相信孙武,要当面试试他的才能。这样就有了“孙武练女兵”的故事。



吴王阖闾看了兵法,对孙武十分尊敬,即拜孙武为将。有了孙武兵法,再加上伍子胥善于用兵,他俩带领军队,打败了楚国,伍子胥报了杀父兄之仇,阖闾在诸侯中也得到威望。所以说,孙子兵法《十三篇》的问世,与伍子胥有极大关系,换句话说,没有伍子胥的推荐,恐怕也没有孙子兵法。


4、打造战舰  建设强大水师。

当时,吴国和越国常年交战,除陆战之外,更多的是水战,即在太湖面上开战。为了抵御越军从太湖入侵,伍子胥一面训练水军,一面打造战船。据史籍记载,吴国打造的战船有多个品种,有艅艎、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等,以作攻坚、驱逐、冲锋之用。艅艎为国王乘坐之船,国王带兵外出打仗,可带兵数十人,也作为指挥之船。大翼船长23米,宽达3.5米,可容纳士兵九十余人。小翼船船体较小,在水上行动更为灵活。突冒船船体坚固,船首装有坚固的金属冲角,专门用于撞击敌船,为冲锋所用。楼船是一种重楼阁式建筑和攻防设施的大型战船,外观似高耸的楼房,其优势是具备强大的装甲防护能力,而且可以运载大量士兵和武器装备以及给养物资。桥船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机动性强的小型战船,主要用于高速冲阵以掩护大型战船。当时,吴国的战船已形成系列,类似现在的大型舰队,并有强大的水军。伍子胥打造的“艅艎”等战船,以及训练水军,对后世影很大。



每年八月十八,苏州人有游石湖的习俗。石湖一带的农民,在船上有使枪、弄棒、打拳等表演,俗称“打拳船”。这就是伍子胥训练水军的内容,一代一代人传习下来的,现在还有。


5、开凿胥溪  通达太湖大江。

春秋时,楚国较为强大,也是吴国最大的对手。当时,伍子胥要报杀父之仇,吴王要称霸诸侯,两人都想征服楚国。但楚国离吴国较远,陆上进军要绕道,十分不便。为此,吴王与伍子胥商义,欲从水上向楚国进军,即命伍子胥开凿胥溪。胥溪起自胥门,由胥江入太湖,经宜兴、溧水、高淳,然后注入长江,全程约225公里。胥溪,又名胥江、胥水,因伍子胥开凿而得名。

胥溪开成后,阖闾与伍子胥带领六万水军,乘着兵船悄悄行进,直达楚国边境。楚王闻吴军入境,大惊失色,即派兵与吴军交战,据传楚军有二十万。但吴军有备而来,十分骁勇,与楚军五次交战,五获全胜,攻入楚国首都郢城,楚王外逃。吴国能够打败强大的楚国,这与伍子胥打造战船、开发胥溪、训练水军有着一定的关系。

这样一讲,大家知道了苏州人为啥要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对于苏州来说,确实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


三、端午节龙舟赛


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有不少民俗活动,赛龙舟就是其中之一。所谓“龙舟”,即在船头上装有龙头,昂首向前;船稍上装有龙的尾巴,高高翘起。旧时,苏州赛龙舟的地点,大都在胥江、山塘河、枫桥一带举行。两岸看赛的人山人海,时而鼓掌,时而喝彩,气氛浓都,热闹非凡。



为啥要赛龙舟,或说是“龙舟竞赛”。其原由是:伍子胥是忠臣,为吴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伍子胥能干,当上了相国,引起了同事伯嚭的妒忌,他在吴王夫差面前常讲伍子胥的坏话。吴国打败了越国,越国国王勾践做了囚徒,当吴王夫差的马夫。三年后,伯嚭受到越国的贿赂,说服夫差释放越王回国。伍子胥加以阻拦,夫差不听,认为伍子胥居功自傲,不听王命,即赐剑令伍子胥自刎。伍子胥自刎后,夫差叫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入皮袋,丢入西门外河内。苏州百姓知道后,即划船去寻找尸体,船划得很快。后来就形成了“龙舟竞赛”的习俗。


这个习俗,在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所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邯郸《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 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这里讲的“东吴”,是指苏州地区。就是说,东吴地方的龙舟竞赛,是纪念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这样算来,苏州人端午节纪念伍子胥,与屈原相比,要早200多年。


苏州的龙舟竞赛,已成习俗,年年都要举行。不仅在苏州城举行,而且苏州各县城以及农村都举行。关于赛龙舟的事迹,在《清嘉录》《吴郡岁华纪丽》等古籍上记载甚多。清代诗人袁学澜在观看山塘河龙舟赛后,写有《山塘观竞渡行》长诗,其中有句云:“五月停桡虎阜曲,山塘十里新蒲绿。龙舟箫鼓哄江湄,犹见吴侬古风俗……”他将龙舟赛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


四、 端午节裹粽子


端午节为啥要裹粽子呢?传说是这样的:伍子胥被抛尸西门外的河里,苏州百姓知道后,十分着急,因苏州是水网地区,水中动物较多,江河中有种动物叫蛟龙,体形庞大,喜欢食人。伍子胥死尸被抛入江河后,百姓怕尸体蛟龙吃掉,就纷纷将米粒丢进江河,去喂蛟龙,让他吃饱了不会去吃尸体。有人认为,丢米粒太小,不如将米粒裹起来掷入河内。后来,就形成了裹粽子的习俗。而且,苏州人家家户户都会裹粽子。



经过历代的传授与发展,粽子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从形状上看,有枕头粽、秤锤粽、三角粽等;从颜色上看,有白水粽、灰汤粽;从馅料上看,有鲜肉粽、火腿粽、赤豆粽、枣子粽等。还有一种叫“五子粽”“九子粽”,就是将大小不等的五只或九只粽子串在一起。粽子”谐音为“中子”。取多子多福之意。


由于粽子的品种多,口感好,还作为一种节日礼品,馈赠给亲友。所以说,裹粽子也是纪念伍子胥的一种方式。


五、端午节其他民俗


端午节除了纪念历史名人、举办“龙舟竞赛”“吃粽子”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民俗,这里略说几种:
一是说农历五月是毒月。五月气候温热,而且多雨,苏州人所谓“黄梅天”。有时还会乍暖还寒,随着天气转暖,阴阳之气相争,阴气胜出,邪祟、鬼魅、百毒、瘟疫将随着酷暑的到来而慢慢猖獗,因而,被认为是“毒月”“恶月”。民间传说中有“五毒”,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此外,还有细菌和病毒都很活跃,是容易流行疫病的时期,所以,要特别注意卫生,做好预防工作。

二是在门口、床前挂上菖蒲、艾草,这两种植物具有驱虫、杀菌的作用。

三是饮雄黄酒。雄黄是一味中药,他的功能有主治燥湿、祛风、杀虫,解毒等作用。所以,初五这天,在小孩的额上、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这样“五毒”就不会侵犯了。



四、小孩穿“五毒衣”“五毒裤”,戴“虎头帽”。

五、五月初五吃“五黄”,即黄鱼、黄瓜、黄鳝、黄豆、雄黄酒。

六、女仕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防邪气侵犯。  

七、挂钟馗像。钟馗是专门捉鬼的,戏曲有《钟馗捉鬼》《钟馗嫁妹》的故事。


端午节,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外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为116.5公顷,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苏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作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