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蓄势赋能——2024年辽宁省人才工作综述

时事   2025-02-10 10:30   北京  


将“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和“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作为推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实现人才工作与全省重大战略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在东北地区率先出台《辽宁省落实推动新时代东北人才振兴政策的实施方案》,推动人才与教育、科技、产业同频共振;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持续巩固“山海关不住、孔雀向北飞”的良好态势……

2024年,辽宁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努力将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辽宁全面振兴主战场,推动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八方纳才
巩固“孔雀向北飞”态势
能否引育、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决定着辽宁能否赢在当下、制胜未来。过去一年,辽宁省坚持需求导向,在汇聚高端智力资源上聚力攻坚,系统谋划、精心组织实施“1+9”人才系列活动,为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创新活力。

去年5月27日,新时代辽宁人才振兴大会隆重召开。作为近年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最广的人才盛会,大会对推动新时代辽宁人才振兴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吹响以人才振兴引领辽宁全面振兴的“集结号”,向外界传递辽宁尊贤礼士、惜才如金、唯才是用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

推进省校、省院合作走深走实。2024年,辽宁与15所“双一流”高校集中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截至目前,已与20所“双一流”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在科研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新增合作298项。院士“辽宁行”活动中,50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辽宁决策咨询、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把脉指路。“院士走进重点产业集群”活动累计参与院士157人次,提供产业发展咨询服务167次,举办学术报告259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项,达成合作项目19个。开展清华教授“辽宁行”、清华校友“辽宁行”,达成一批合作意向。

打造特色品牌招才引智。深化“手拉手”以才引才和“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在“请进来”与“走出去”中,成就人才与辽宁的“双向奔赴”。邀请39所“双一流”高校就业负责同志来辽调研考察,6个宣讲组分赴全国18个省市40所“双一流”重点高校推介辽宁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政策,发布1.2万个岗位需求。录用选调生1321人,再创历史新高。“博士沈阳行”吸引国内外517所高校6860名博士报名参会,签约落地博士855人。第二届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收到求职简历11.7万余份,带动2.3万名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就业创业。2024年,省内高校毕业生67.5%留辽就业,省外高校毕业生来辽就业增长10%。人才涌入增添了振兴力量,更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和良好预期。

优化载体
引领人才服务振兴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过去一年,辽宁省把人才工作紧紧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重点支持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优秀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以强有力的人才链,激活创新链、做优产业链,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强劲动能。

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2024年,辽宁省优化调整项目设置,对重点领域、重大平台人才予以专项支持,共支持培养高层次人才995人、团队79个。

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辽宁实验室,推动沈阳工业大学成为省属首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高校。全省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0家,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开城运行,沈抚科创园加快建设。持续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和规模,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206家,高新技术企业1625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943家。

推动专家人才与企业有效对接。实施“双百链接”活动,推动507名专家人才成功“链接”490家重点企业,达成合作事项585项。组织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活动、高校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双走进”活动,为企业上门送技术、送成果、送政策。布局中试平台53个,开展小规模、高频次、精准化科技成果对接活动360余次,推进成果落地转化3100余项。202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40.9亿元,同比增长17.8%。

用心用情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以辽宁的爱才“温度”,提升各类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坚持拴心留人,继续在劳动综合奖励、子女教育、住房安居、出行旅游、医疗健康等方面,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保障。关心关爱青年人才,落实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落户配套便利服务、生活补贴等19条政策措施,用真金白银支持青年人才在辽安居乐业。

深化改革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生态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过去一年,辽宁省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努力营造“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的人才发展良好生态。

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主动为人才松绑,成为改革的核心内容。实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赋予经费使用更大自主权。深入开展民营企业、科技型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服务活动,直接服务100余家企业、19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和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政策,全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单列总额达1.6亿元。

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坚持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评价人才。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防止“一把尺子量天下”。深化科教界“帽子”治理,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等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

推进区域人才一体化,促进区域人才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辽宁省会同黑龙江、吉林两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研究起草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在平台建设、人才引育、人才资源、人才政策等方面谋划协调发展之策。

人才兴则辽宁兴,人才强则辽宁强。当前,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已经打响,不断开创人才引领发展、发展集聚人才、人才服务振兴的新局面,必将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汇聚起磅礴力量。



来源:辽宁日报  2025年02月08日

编辑:肖潇 牛睿彬
投稿邮箱:zgrc18@163.com
温馨提示:点击“大国人才”公众号首页左下角“杂志官网”,可跳转至中国人才杂志网站(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中国人才杂志频道),查看杂志内容、征文活动、订阅办法、杂志动态。

大国人才
“大国人才”由中国人事报刊社主办,是传播中央精神的重要阵地、交流工作经验的有效渠道、展现人才风采的生动窗口、创新创业的便捷平台。“大国人才”由中国人才杂志社编辑。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