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之——北京大学汉中分校(653工程)

健康   2024-11-10 07:00   陕西  

“三线建设”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为了应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而作出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经济、国防建设。所谓的三线就是根据我国的地理环境划分成一线、二线、三线,一线为边疆和沿海,三线为西南、西北、湘西、鄂西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二线介于一线和三线之间。当时我国的主要生产力集中在一线,主要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也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地区,为了加强备战,这些东部的骨干工厂、核心科研机构和院校迁往西部,在西部三线地区建立稳固的战略大后方。

          三线建设区域示意图(红色为三线地区)

1965年3月5日,根据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全面落实备战任务,教育部决定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南京大学、大连医学院等高等院校西迁建立新校,其中清华大学西迁到四川绵阳成立分校,工程代号651,华东化工学院迁至四川自贡,代号652工程,北京大学到陕西汉中成立分校,代号653,南京大学迁至湖南常德建立分校,代号654,大连医学院迁至贵州遵义,成立遵义医学院。

教育部确定西迁后,1965年5月,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亲自带队到陕西为分校选址,最初曾考虑在陕北延安建立分校,但考虑延安没有布局三线厂,北京大学成立陕西分校的初衷就是为三线企业培养顶级人才,最后放弃延安,将分校校址定在陕西三线建设比较集中的汉中。经过对汉中的实地考察和空中定点,最终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的校址选在汉中勉县褒城镇以北的连城山南麓,褒河河畔。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校门

1965年8月,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破土动工,工程代号653,通讯地址为汉中62号信箱。当时汉中同期建设的三线项目众多,且都是部属大型项目,工程的集中建设导致生产、生活物资十分紧缺,建设者们发扬“大干、巧干”的作风,克服实际困难,在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下,1967年3月基本完成了建设,教学楼、实验楼、职工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实验室、食堂、俱乐部、综合办公楼在连城山下拔地而起。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旧址

汉中分校校址建成后,1969年10月24日,北京大学的数学系、力学系、技术物理系、无线电系的1150名师生及教师家属乘坐火车专列从北京出发迁往汉中,到达汉中后就开始了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汉中的自然风光虽然优美,但城市配套设施和北京是无法相比的,初到汉中的师生及家属克服重重困难,1970年9月开始,就开始了正常的教学。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原校址

七十年代,由于国际局势非常动荡,我国的战备一直没有松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的教育职工克服万难,完成了很多科研成果,为三线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陕西的三线厂中,很多都有这里走出去的优秀毕业生,他们承担起了科研重任。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旧址

时间进入到七十年代末,国际形势有所回暖,我国也放缓了三线建设,1978年4月28日,教育部审时度势,决定撤销北京大学汉中分校,1979年1月开始,1000余名师生返回北京,光荣的完成了任务。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在陕西期间,培养了六届,共1500名优秀毕业生,在这里工作过的教师以及毕业生很多都成为专家、教授,其中有10人成为两院院士,为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原校址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撤销搬回北京后,陕西充分利用北大留下的教学资源和校址,成立陕西工学院,陕西工学院的前期建设得到了省内17所高等院校的大力援助,各院校出资、出人,支援实验、教学设备,很快一所新的院校诞生,2001年陕西工学院和汉中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陕西理工学院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原北大汉中分校的校址如今为陕西理工大学北校区,六七十年代的老建筑大部分还在发挥功能。

                    陕西工学院校门

三线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经济、军事建设,大敌面前,中国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在新时代也将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汉中科普
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科协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