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冻手冻脚的季节
暖气房就像“避难所”
进去了就再也不想出来了
在享受温暖的同时
“暖气病”也如约而至
其实,“暖气病”其实不是一种病,是由于供暖后,门窗关闭,导致空气难以流通,干燥、闷热的环境为细菌的滋生、传播提供了机会。因此,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疾病也容易出现发病小高峰。这些由于暖气而诱发的疾病,统称“暖气病”。
“暖气病”有哪些症状?
又有哪些危害呢?
温暖、干燥的环境会让人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下降,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火气大等症状。还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流感、哮喘、腮腺炎等呼吸道疾病。
长期开暖气的室内空气较为干燥,容易造成鼻腔、咽喉、皮肤干燥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流鼻血、咳嗽、咽痛、皮肤发紧、瘙痒等情况。
密闭温暖的室内,空气比较浑浊,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体呼吸系统压力较大,心脏压力也会增大,从而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
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人体的水分更容易丢失,如果还保持往常的喝水量,那么就容易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泌尿系感染和尿路结石的患病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在享受温暖的同时
如何预防“暖气病”的发生呢?
每天需要饮用1.5—2升水,给身体补足水分。同时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苹果、梨等。适当进食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银耳等。
室温最好在18℃—22℃之间,湿度要保持在50%—60%左右。除了用加湿器、摆放水盆外,可以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还可吸附有害气体。
不开窗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增加室内的污染和病菌,至少要做到每天早晚两次,至少半小时的开窗通风。有必要时可以多去室外转转,这样可以调节人体对温差的适应能力。
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以减少“暖气病”的发生。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气病”,所以更应该加强防护,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强身健体。
这个冬天
大家要做到“取暖”有度
才能有效阻止
“暖气病”的乘虚而入!
部分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尽快处理。
审核:魏丽霞
责编:邵 婷
校对:武咏欣
编辑:龙 云
来源:水煮科技
传播科学知识
宣传科协工作
投稿邮箱|hanzhongkep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