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信真|夕阳别样红——退休干部张树桐的故事

文摘   2025-02-05 06:32   河北  

[宝坻名人系列]

夕阳别样红

——退休干部张树桐的故事

          

 

作者    

          

 

在我的家乡天津宝坻坻有这样一位老人,虽然年届古稀,却依旧忙碌。用他自己的话说:“白天忙事儿,晚上写字儿”。

          

 

他两只脚踏遍宝坻城乡,一支笔写尽宝地变化。

张树桐在写作

他叫张树桐。退休20年来,一方面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奔走,一方面饱蘸如火的夕阳情,编纂完成近百万字的图书,并创作多达200首赞美宝坻的诗词。

          

 

少时的张树桐喜爱文学,小学就已经精读《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能把《九义十八侠》所有的人物背诵下来。

          

 

到了中学,因为作文写得漂亮,一直担任语文课代表。

          

 

学生时代的张树桐就开始创作诗歌,并于1972年发表了处女作《抗旱》。因为那一年宝坻大旱,他亲眼目睹了广大群众众志成城合力抗旱的感人场景。从那时起,张树桐的文学作品就超脱了小我的情绪局限,定位在对家乡的关注上。    

作者信真与张树桐

高中毕业后,张树桐做过民办教师、宣传干部、广播站站长,最后调到县委组织部。尽管工作在不断变动,但深深的文学情结却不曾改变。

          

 

为了提升文学水平,刚参加工作,张树桐就报名参加了创作班学习,近距离聆听名师的讲座。学习过程中,作为优秀学员代表跟随老师到山西采风,创作的5首诗歌被收录进《昔阳行》的集子。因为爱惜人才,组织部没有同意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借调,而这也洽和了张树桐的心意,他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家乡,他的人和笔都离不开生养他的土地。


张树桐策划推介的旅游村:小辛码头

以文学的形式讴歌和推介宝坻,是张树桐作品永恒的主题。在职期间,完成了《双拥模范县》、《九河下梢看潮声》等重要资料和大型专题片文本的撰写。成为20多个单位的免费的“御笔”,以不同的形式宣传和推介各单位形象。

          

 

从那时候起,张树桐就已经没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周六日全部都搭在撰写大大小小的文稿上。张树桐的笔是那么与众不同,它能让汉字以最适宜的方式排列出来,实现最精准的表达。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的张树桐更忙了,尤其是全区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很多旅游村大到规划设计小到一副楹联,都是由张树桐来操刀。

          

 

小辛码头是宝坻区最早打造的旅游村。在张树桐的策划下,发掘漕运文化、农耕文化,做活水文章成了这个村的发展主题。

          

 

水稻公社、立体种养、3000个品种的水稻文化园,以及后来了凡文化广场的打造,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张树桐的心血。短短几年,“千年古渡·小辛码头”名扬区内外。村前的泊船柳熟悉这个老人的身影,将农产品销售给游客的乡亲们更是对这个忙碌的老人不陌生。


张树桐策划推介的八台港村桃花节

在张树桐的倾力协助下,大钟庄镇牛庄子的葫芦主题公园、口东街道八台港桃花节等一系列策划引来八方游客。

          

 

为了旅游村的升级提质,张树桐还不断外边去“取经”。其实,从小辛码头打造时起,他就开始自掏腰包到各地学习经验。他曾经沿着京杭大运河走了很多地方,切身体验漕运和码头文化。他还走遍了沂蒙山区,取来了红色旅游的真经。为了进一步打造乡村民俗文化,仅陕西的袁家村他就跑了两趟。自己每月的退休金,几乎全搭了进去。    

          

 

张树桐说,看到随着旅游村打造,农村变美了,乡亲们腰包鼓了,自己的这些付出,值!


张树桐策划推介的宝坻了凡文化广场和了凡公园

编书写歌用激情描绘大美宝坻。参与旅游村策划的同时,张树桐还挤时间编著图书。完成《古镇黄庄》、《古韵大口屯》、《宝坻交通》等近百万字图书的编纂。完成2个多小时大型评剧剧本《袁黄劝农》的初稿,创作的评剧小品《三万三》、《火灾发生之后》、《农家院的笑声》先后在天津市和全国获大奖。他还策划完成了《宝坻老城文化保护开发方案》、《宝坻评剧、京东大鼓艺术振兴方案》等。

          

 

张树桐还创作了多达200首(篇)与宝坻发展紧密相连的诗词歌赋。为丁庄子创作的《丁香赋》,为八台港桃花节创作的《桃花赋》,为黄庄创作的歌词《四季黄庄》,为鲁文庄创作的歌词《潮白人家》……无一不脍炙人口。

          

 

看着张树桐如此忙碌,家人和朋友都劝:歇歇吧,别累坏了。但是,他歇不下来,能为家乡的发展尽点心力,是他最大的快乐。

          

 

美丽夕阳红的光和热全部奉献给了宝坻的文化和旅游事业。    

          

 

退而不休,退而不闲,张树桐用自己的实际言行诠释出倾心倾力、无私奉献的晚年风采。为了宝坻的旅游事业奉献,为了宝坻的文化发展奉献,这样的忙碌,令人感动,这样的忙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宝坻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简介】信真,1953年生。1973年入伍。历任北京军区党委秘书、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某甲种师政委,石家庄警备区政委。从部队退休后,放弃京城优越生活,回乡创业十年,组织退役军人、军烈属、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爱好文学写作,有多部(篇)作品出版、发表,并多次获奖。 


往期回顾
【人物故事】信真|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人才——梁文锋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霍然的意象泼彩艺术
【诗歌】信真、杨俊亮|七律  一首(和一首)
【人物故事】信真|农民漫画夫妻——青蛙漫画组创始人陈玉理、李青艾的故事
【特稿】信真|朗诵之光——缅怀“人民的朗诵艺术家”殷之光先生
【人物故事】信真|模范夫妻——马旭颜学庸的故事
【随笔】信真|话说手绘封
【特稿】恭贺信真获2024年″北京军休榜样″荣誉称号(五)
【快讯】恭贺信真获2024年“北京军休榜样”殊荣(四)
【快讯】恭贺信真获2024年北京“军休榜样”殊荣(三)
【快讯】乔洁|第九届“北京军休榜样”发布仪式隆重举行
【快讯】恭贺信真获2024年北京“军休榜样”殊荣(二)

【快讯】恭贺信真获2024年北京“军休榜样”殊荣

【人物故事】信真|中华脊梁系列:清华园里的“时尚老头儿”——核工业功勋汪家鼎的故事
【快讯】信真|刘瑞新获“年度中国摄影家”殊荣
【名人故事】信真|宝坻名人系列:春晚进行时想起“赵妈”——表演艺术家赵丽蓉的故事
【名人故事】信真|中华脊梁系列:中国核物理的引路人——赵忠尧教授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评剧“皇后”——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故事
【人物故事】信真|评剧小生泰斗——评剧表演艺术家张德福的故事


丰融春秋
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说、随笔、游记及图片等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