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苏北小城,生产了全国70%的穿戴甲,对县域产业发展启示良多

时事   2024-08-31 10:15   江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县域产业发展更应突出因地制宜。东海县地处苏北腹地,近年来,该县瞄准手工穿戴甲这一新奇行业,发挥自身优势、汇聚优质资源,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穿戴甲生产集聚地,为县域产业发展探索了新路。苏北县域产业发展应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发挥劳动力富余优势、把握互联网+”机遇,积极鼓励和依靠群众创新创业,真正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

穿戴甲给东海带来了什么

一是汇聚企业商家,形成了产业新集群。东海县从2019年开始从事手工穿戴甲的制作、销售,截至2023年底,已集聚穿戴甲生产、销售等各类市场主体超200家,形成了“原材料生产—产品设计—穿戴甲生产—穿戴甲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从最初的手工作坊,发展到布局展销体验中心、产业基地;从最初的单纯代加工,发展到运营自有品牌并吸引其他城市加盟;从最初的个别商户单打独斗,发展到成立协会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穿戴甲在东海已经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带动就业创业,蹚出了富民新路径。随着东海穿戴甲产业爆火,不少在外打拼人员回乡创业,生意好的店铺甚至月赚40万元。同时,手工穿戴甲加工按件计费,普通工人每天能做30—50副普通穿戴甲,每副加工费5—8元,每天可赚到200—400元,月收入近万元。这种加工工艺简单、场地要求低、时间自由的灵活就业方式非常适合“宝妈”们,不影响接送小孩上下学,由此催生了“宝妈合作”的新就业模式,目前东海县70%的乡镇都有手工穿戴甲生产。

三是走向全国全球,擦亮了东海新名片。据统计,2023年,东海县手工穿戴甲产量突破1亿副、占全国总产量超过70%,销售额突破30亿元。目前东海穿戴甲日产能达40万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手工穿戴甲生产基地。除了在国内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东海穿戴甲还搭上“国货出海”的快车,通过发展跨境电商,快速占领身为美甲类重要消费阵地的欧美市场,打出了国际知名度,成为继水晶、温泉后,东海又一张闪亮名片。

穿戴甲为什么会在东海发展壮大

敢闯敢试的创业精神是东海抓住穿戴甲商机的根本内核。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东海县就创建了连云港市第一家乡镇开发区、创办江苏省第一家中韩合资企业、举办首届东海水晶节等。当2019年东海市场出现美甲类水晶制品订单时,东海人迅速发现商机,几名东海人专程赴浙江义乌等地“取经学艺”,经过用心钻研和反复试验,将发展方向定位在可以绘制图案、增加精致贴饰的手工甲上,手工穿戴甲得以在东海生根发芽。

较为发达的电子商务是东海穿戴甲走向世界的关键支撑。近年来,东海县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打造东海电商物流产业园、跨境电商交易中心、直播电商产业园等电商发展平台。截至2023年底,全县电商经营主体达1.5万家,电商从业人员5万余人,带动就业人数30万人以上。借助发达的电商平台资源和庞大的直播人才队伍等优势,东海穿戴甲迅速抓住了爱美女性这一网购最主要群体,并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EBAY、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走出国门。据统计,东海穿戴甲所有订单中,线上交易占比达90%以上。

东海政府的靠前服务是穿戴甲产业持续壮大的重要保障。东海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协会推进”,为穿戴甲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平台搭建、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条龙服务。先后成立了穿戴甲行业协会,制定了《手工穿戴甲》国内首个团体标准,编制发布了《东海县手工穿戴甲产业发展三年规划行动方案(2024—2026年)》,并将水晶城3号馆打造成东海县穿戴甲展销体验中心,利用高新区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建设美业产业基地等,推动穿戴甲行业朝着更加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东海穿戴甲对苏北县域产业发展的启示

因地制宜选取适合的产业方向。结合资源禀赋。充分挖掘矿产、港口、码头等资源及劳动力富集等优势,做优做强基础原料精深加工和相关辅助配套产业。符合发展阶段。把握苏南浙江等地产业升级的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电子、机械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突出富民增收。学习借鉴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发展小商品的经验做法,着力发展一些带动就业能力强、给老百姓增实惠的产业,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企业利润“三个口袋”一起鼓。

充分激发群众的创新创业活力。鼓励群众走南闯北。泗洪的斯迪克膜材料、宿豫的潜水艇卫浴等,都是在外闯荡的苏北游子返乡投资兴业的典型。鼓励年轻人多到经济发达、改革前沿地区打拼奋斗,学习最新技术、掌握市场动态、拓宽视野思维。依靠群众自主创业。在对外招引项目的同时,也要努力培育本土企业,鼓励引导当地群众创新创业,重点围绕龙头企业提供包装、辅料、零部件等配套服务,把产业链供应链尽可能留在本地。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政府部门主动靠前服务,通过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等,多渠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服务,为群众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厚植肥沃土壤。

持续推进“互联网+”行动。不断壮大电子商务。在深化传统电商模式的同时,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结合实际建设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和海外仓,强化项目孵化、人才培训、国际物流等服务,推动更多苏北县域特色产品走出国门。积极发展数据要素。广泛开展各行各业数据收集、应用,积极发展跨区域的数据清洗业务,争取在数据交易领域先行先试,切实发挥数据赋能产业创新发展的“乘数”效应。主动拥抱人工智能。重点做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文章,推动人工智能在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结合现有产业推动特色大模型在工业视觉检测、预测性维护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和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注重研发设计。通过组建公共研发创新平台和设计中心、举办设计大赛、开展优秀手工匠人评选等,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攻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开发更多具有高技术含量、款式新颖时尚的新产品,更好满足和引领消费需求。打造高端品牌。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根据目标客户群体和市场定位,有针对地开展品牌培育工作,同时完善营销管理,构建直达终端用户的销售网络,提升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制定统一标准。支持行业协会牵头,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团体标准,积极牵头制定全国性的行业标准,适度提高准入门槛,提升产品质量。

政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甘当埋头服务的店小二。践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服务理念,不对企业生产经营指挥干涉,不给企业下达投资、生产等方面的指标,不去企业开展一些不解决问题的调研,减少不必要的执法、检查、评估等。对企业反映的融资、用工等诉求,积极回应、主动帮助解决。对国家、省里出台的惠企政策,积极宣贯,帮助企业争取。当好产业壮大的助推手。产业发展初期最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时出台针对性的支持政策,规划建设专业园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举办相关赛事和宣传推广活动等,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助力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后,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大研发创新、设备改造、工艺升级等,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14期,原题为《县域经济如何“富民”——东海县穿戴甲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作者:杨松林 武 鹏(作者单位:江苏省工信厅综合规划处)
责任编辑:贾潇潇
本文中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群众杂志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刊《群众》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和决策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