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会搞钱的县:坐拥52家上市公司,遍地是老板

财富   财经   2024-11-20 11:29   上海  

前一段时间,《2024中国百强县》榜单公布后,前四名千亿县都来自“苏大强”,紧随其后的便是福建的晋江。



在中国两千多个县级市中,晋江被誉为“奇迹之县”。


在如今国内外市场复苏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晋江却逆势而上,上半年GDP增速为8.3%,居全国十强县之首,纺织、鞋服、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更达9.5%。


作为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并称中国经济发展“四大模式”之一的“晋江模式”,已成为一种县域经济文化的独特经济现象。


这个占地仅6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刚过200万的小城,已集聚了5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5000亿元。各类经营主体达30万户,算下来平均每7个人里就有一个老板。


晋江风光。图片来源:晋江经济报


可40年前,晋江只是福建泉州下面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靠着“八山一水一分田”艰难维生。


从贫困农业县,逆袭成“5000亿县”,晋江如何做到?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这首闽南歌谣,几乎就是晋江一路发展的真实写照。


晋江今天的成绩,不是靠天赐,也不是靠运势,完全是靠晋江人努力奋斗,实打实拼出来的。


改革开放初期,晋江还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高产穷县”,地区生产总值仅1.45亿元,人均GDP仅154元。


由于三面临海,土地盐碱化严重,晋江人难以靠耕作维持生计,只能远渡重洋,去往异国他乡讨生活。


安平桥,晋江人远渡重洋从这里出发。陈钧/摄

闽南一句“欺山莫欺水”,足以说明当地人对于海洋的敬畏,也显示出那些勇闯波涛者的胆识。


艰辛的出海之路,不分日夜地打拼,书写下无数闽商的商业传奇,也感染了晋江人洗脚上田,开始搏击于时代潮头。


1979年,晋江市陈埭镇的农民靠着海外亲属的资助,以合资的方式创办了“洋埭服装鞋帽厂”,就此开启了晋江的逆袭之路。


此后,各类鞋帽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并逐渐蔓延到全县。


因为想致富,这群农民在创业的道路上努力摸爬滚打着。


361°的丁建通因为家里有四个孩子,穷得实在揭不开锅,便带领全家在土坯房内开办了皮鞋作坊;特步创始人丁水波则在村口简陋的窝棚里创办了三兴制鞋厂,生产塑料拖鞋;拉板车的许景南用全部积蓄创办了匹克;丁明亮用家里仅有的150元起家,创立了德尔惠;林开福也同时在晋江开了一家海外代工鞋厂,即贵人鸟的前身。

中国十大运动品牌,大部分都诞生于晋江。图片来源:中国鞋网

与此同时,年仅16岁的丁世忠拉着村里生产的600双鞋北上沿街叫卖,漂泊4年后才回到陈埭镇老家,创立了自己的制鞋坊,这便是安踏的前身……


安踏创始人丁世忠


鞋服行业只是那时热火朝天创业浪潮中的一角,从五金配件到零食,几乎每个晋江人都在想办法赚钱。


那时,恒安集团创始人许连捷组建了一支运输车队,每天拉货的同时,还探听着各行各业的动态。


当他了解到工厂越来越多,劳保用品市场火热时,立即用拉货攒下的钱,跟几个同乡一起创办了一家劳保服装厂,代工生产劳保产品。


“时代不一样了,天上不下雨了,开始下金子了!” 彼时的许连捷兴奋地说。


恒安集团创始人许连捷,被誉为闽南“商业教父”


后来,“恒安实业”发展成为晋江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妇幼卫生用品制造商,旗下拥有安尔乐、七度空间、安儿乐、心相印四大品牌;


在休闲食品领域,晋江还诞生了盼盼、蜡笔小新等一批品牌,每年产出的休闲食品占据全国约20%。


爱拼才会赢,敢闯路更宽。


昔日荒芜贫穷的盐碱地之上,陡然生长出了一座座作坊小厂。一家一户的力量或许单薄,但当整个镇、整个县都行动起来,规模就非同一般了。


晋江塘岸街旧貌

到1984年,陈埭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了1.1亿元,成为福建省首个亿元镇。


随后十多年内,晋江各地涌现出太多敢拼敢闯的创业者,三千多家大大小小的制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那些渴望摘掉贫困的帽子的创业者,以破釜沉舟之势,谱写了晋江经济最初的故事。



有人可能好奇,晋江鞋服产业为何如此兴旺,能走出如安踏、特步、361°、七匹狼、贵人鸟、德尔惠....这些耳熟能详的“国货之光”?


改革开放初期,晋江人撬动财富的原点是“三来一补”的贸易加工方式,靠的是当年出海侨眷的照顾。


晋江几乎所有民房、农舍都改造成了加工作坊,日夜不停赶单,“接过的钱都在滴水,全是汗”。


早期晋江乡镇企业车间

随后,晋江又凭借OEM(加工贴牌)模式将小作坊脱胎换骨为制造工厂,让晋江鞋服产业逐渐火了起来。


随着产业越做越大,晋江鞋服厂商不再满足充当外资企业的代工厂,只赚点辛苦钱,希望通过创立自主品牌提升产品价格。


九十年代末,晋江陷入汹涌澎湃的市场大潮,如同迁徙的象群,开始寻觅新方向。


许多不愿低眉的晋江商人,盯着自己媲美国际品质的产品市场出神,“如果这些衣服能贴自己的标多好”。


彼时,中国即将加入WTO,国货也进入新阶段:顺应潮流变化,自己做品牌。


在北京批发鞋子的丁世忠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市场上很多质量并不好的仿制品,印上耐克的商标后,价格和销量就能翻好几倍。


丁世忠


受到启发的丁世忠立即返回晋江,在和家里人商量后,给自家鞋类产品取名“安踏”。


1999年,安踏以80万元邀请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担任形象代言人,并在CCTV-5持续投放百万元广告,正式开启晋江鞋服产业品牌之路。


安踏请孔令辉代言,几乎把全年的利润都砸进了广告里。图片来源:搜狐体育

2000年,随着孔令辉力挽狂澜,击败瑞典“乒坛王者”瓦尔德内尔,他代言的安踏也一炮而红,当年便实现了2亿元营收。

看到安踏自创品牌带来的效益,再也坐不住的晋江系运动品牌开始频繁冠名体育频道,一度将央视体育频道重金砸成了“晋江频道”。

在央视的加持下,时间仿佛在晋江按下了“加速键”,晋江鞋服产业逐渐形成从“一根丝”到“一双鞋”完整产业链体系,成为国内制造业领军者。


2004年,七匹狼正式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成为福建省首家服装上市企业,随后又凭借两度携手“皇马”中国行,让晋江鞋服产业抢足了风头。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尤其2008年奥运会前后,随着全民运动的兴起,晋江的运动品牌们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全盛时期,几乎遍布国内所有大街小巷。

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晋江鞋业,也荣获“中国鞋都”的赞誉。

晋江国际鞋纺城

除了鞋服产业,“搞钱”也印刻入每一个晋江人的DNA里。


全国每五双运动鞋就有一双“晋江制造”、每三把伞就有一把出自晋江、每三件泳衣就有一件产自晋江,每四套品牌男装就有一套源自晋江,全国60%外墙砖也来自晋江……“晋江造”几乎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2010年,福布斯公布的华人富豪榜中,晋江籍企业家已陆续占到三分之二。


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晋江籍榜单

那年,也是国货的“高光时刻”,最先将中国称为“世界工厂”的日本媒体称,日本七成墓碑都是中国制造……甚至,奥巴马电视演讲呼吁重振美国工业,背后起重机上旗帜却露出了中国厂商“振华”。


这是属于国货的新传奇,也是晋江多元产业走入世界的缩影。


遗憾的是,当中国制造不断填充世界迎来辉煌时,大批中国工厂也因无序生长,带来市场的快速饱和。


2012年之后,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海外代工的优势和利润空间开始萎缩,本土的品牌消费力也受到国外品牌挤压,晋江鞋服产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库存压力。


仅2012年上半年,国内42家上市鞋服企业库存总量就高达483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店里囤积待售的鞋子

巨大的库存压力下,晋江鞋服品牌不得不“含泪甩卖”,严重影响了品牌的利润和形象。


对于晋江而言,续写传奇,既要拥抱市场变化,也要学会辨识风浪的方向。


很多时候,逆转往往发生在周期交替时。



从早年闯进风急浪高的大海讨生活,到被卷入突然袭来的行业风暴,身为闽南人的晋江人并不畏惧困难。


一边哼着“爱拼才会赢”,一边念叨“妈祖庇佑”,与命运抗争之后沉淀下来的那份坚毅与自信,反而更激发起晋江人的拼劲。


安踏通过实现零售导向转型,凭借精准的订单指引,鼓励经销商灵活地采取补单,成为晋江第一个度过库存危机的鞋服企业。


峰回路转后,就有柳暗花明。


2014年,安踏改变生产与销售策略,通过收集顾客反馈意见,推出一系列高品质,也让人买得起运动鞋品类,使得当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9.32%,画出了一道亮眼的增长曲线。


安踏线下实体店


绝处逢生,有生机,更有机遇。


在“质量立市”“品牌立市”“资本兴市”指引下,晋江重塑产品品质同时,也开始将“晋江制造”往“晋江智造”方向推进。


晋江企业成功,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企业几十年始终深耕一个行业,且将其做到极致,并不断提升科研创新,才有了“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拉链之都”“中国体育之都”等16个国字号区域品牌。


晋江系部分品牌

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唯有不断提升品质,才能真正将危机化为生机。


比如专注于“拉链”的浔兴集团,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拉链企业。


不要小看一根看似普通的拉链,背后其实涉及14个一级学科、44个二级学科,材料、结构、设备、功能等上百道工序,处处都要花心思研究。


正是通过与国内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多年深度合作,浔兴集团才让小小的拉链“飞上天”。


浔兴公司生产车间。刘翼/摄

今年4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其中的航天服拉链就是由浔兴集团自主研发提供;从2016年神舟十一号开始,浔兴拉链已伴随中国航天员先后8次遨游天际。

甚至,“晋江鞋”也悄悄进化成了高科技模样,361°一款重量仅98克的超轻碳板跑鞋,不仅震惊业内,也让海外客商对晋江“智造”有了切身感受。

361°“CQT碳临界科技”产品

所有的传奇,不在于时光漫长,而在于那份毫不动摇地坚守。

围绕“先进制造业立市、高新产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兴市”等一系列新实体经济发展思路,晋江始终保持“咬住实体不放松”的定力,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可以说是晋江崛起的“法宝”,而坚定发展和扶持民营企业,才是城市的立足之本,更是“晋江经验”传承的核心。


归纳起来,“晋江经验”就是在“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环境下,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坚持重实业、重市场、重品牌的“晋江经验”,不仅让晋江众多民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个令人称赞的“国货之光”,也让晋江成为唯一以县域经济形态迈上地缘经济舞台的“奇迹之城”。


图片来源:晋江市人民政府官网


时至今日,“晋江经验”依然是当下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参考与借鉴。


这背后也正是晋江历届政府坚持打造“有限—有为型政府”,扮演好“引路人”“推车员”和“服务员”三种角色,想方设法鼓励、支持和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的生动体现。


昔日只能靠政府财政补贴惨淡维持生计的“农业穷县”,居然脱胎换骨成为福建首富县、中国百强县,晋江不仅是中国制造业发展与提升的缩影,更是新时代境遇下的可贵范本。


1992年晋江撤县

从“三来一补”到“质量立市”,从“品牌强市”到“资本上市”,从“创新驱动”到“数智转型”等不同发展阶段,晋江人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胆识,如今已拥有市场经营主体超32万户,拥有1个超3000亿元(鞋服)、1个超千亿元(纺织)、2个超500亿元(建材、食品)、2个超300亿元(智能装备、医疗健康)产业集群;拥有上市企业5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55家……涌现出一大批实体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


时光记忆中的晋江,探索之路未停,新的故事篇章依然在继续。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城市研究室
发现城市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