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麓湖生态城这个得天独厚的人居社区中,我们希望通过对居住空间原型和形态多样性的研究,探索院落垂直发展的可能性,实现人与自然更亲密的关系,重塑一种与生态秩序相适应的活力生活。”
——孟凡浩
黑石岛是成都麓湖起步区的收官项目,位于麓湖生态城核心区域,外环内湾水系环抱,占据优越的生态景观与门户优势。然而,突如其来的“限墅令”使得业主原本委托国际级事务所设计的独栋别墅方案无法实施推进。面对少有的场地资源、既定的高端项目定位,以及对周边居住区生活品质和整体调性的考虑,业主仍希望黑石岛能延续别墅类产品的特性和价值。作为首个受邀参与起步区住宅设计的中国本土事务所,line+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孟凡浩受万华集团委托,与业主共创研发全新叠墅产品——垂直五连墅。通过类型学理论的创新运用,解决传统叠墅“洋房化”的问题,创造出“有天、有地、有花园”的独墅式居住体验,为业主实现又一次的产品迭代。
24米限高、1.5容积率的规划条件,按照常规的容量测算,可得到18栋六层建筑。我们试图对不同的户型进行拆解和重组,力求空间效率的最大化和居住体验的优化。每栋建筑的5个户型被拆解为5个单元体块,进行垂直叠加;首层花园资源立体化分配,确保其100%的利用;立面形式与户型完全对应,将六层大尺度化解成小尺度单元,并得到了化整为零的立面语言。
独享私密性是独栋别墅区别于叠拼类产品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在空间资源分配上,我们强调户户独立,强化墅感,为每户都提供独立的入户花园及储藏空间、电梯厅、地下车库和院落露台。
△ 上中下叠户型组合
北面的入户界面被全部分配给中叠和上叠单元,下叠单元则通过侧向进入。下叠单元配有前后双院落,并在夹层设有下沉露天庭院;中叠单元享有空中院落,而上叠单元连通顶层观景院落空间,实现居住体验的均衡。
立面设计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多样性,如何通过基本单元的演变来发展整座岛屿的居住形态,回应业主对建筑个性的极致追求;
二是对视野和视线的回应,确保主要景观面最大化视野,侧向避免对视。与住宅单元化分解相对应,我们从“线-面”和“面-体”两种立面与形体的对应关系入手,提出了两种化整为零的立面语言策略。这两种立面语言在总图布局中交替间隔使用,“面-体”语言的侧向包裹解决了户间对视的问题,有效保障了每户的私密性。“线-面”组合的设计语言运用了倒置L形的立体折板将各个居住单元包裹起来,同时可以作为延展的活动平台。12种不同高度和长度的折板错落叠加,在立面上形成利落舒展的横向线条;竖向上引入不同疏密程度的修饰线条,使建筑表情更具亲和力。
“面-体”组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积木”。17种不同形态的小体块通过堆叠、咬合、错位等方式,生成一个个灵动跳跃的小单元立面,这些立面承载和映射出每一户的个性化生活场景。体块之间的组合和拼接突破了标准层上下关系,使立面整体更为灵动丰富。△ 面-体组合形体生成
由于U型场地的特殊性,所有单体均有临湖和临街两个主要立面,因此在同一建筑语言下形成了两种立面表情:临湖面轻盈通透,以大尺度的玻璃面、露台阳台为主,强调生活与湖景、自然的互动;临街面则更内向,采用更具层次感的设计手法,在近人尺度增加视觉丰富度。方正的单元体块设计,使居住空间的尺度利用最大化,同时将居住体验推向极致。下叠单元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将负一层转化为临湖景观面,与地下夹层形成近7米挑高、L形超长转角全景客厅,提供通透且无遮挡的观湖视野和宽敞的活动空间。中叠单元贯穿二层空间,实现动静分区,9.2米超大面宽客厅和阳台设计为住户带来极佳的视野延展性,与湖面景观形成互动,进一步弥补了传统叠墅中院落空间的缺失。上叠单元以近26米的面宽,结合顶层观景院落共同构建约7米挑高的核心空间,并在转角布置多处露台,充分释放空中观景的开阔感与独特性。两种立面语言通过差异化选材策略,塑造出截然不同的建筑气质。“线-面”策略选用木纹金属板、深灰色石材、水泥纤维板或金属波纹板,展现沉稳利落的质感,并强化横向的延展性与韵律感。“面-体”策略则采用浅灰铝板、蓝眼睛大理石等浅色系材料,通过体块的堆叠与交错,传递轻盈灵动的视觉效果。在材料拼接和细部处理方面,我们通过Revit技术对节点进行精细研究,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多轮打样验证,以高精度和严标准深化设计。建造过程中严控每一环节,确保项目的完成度与高品质感,实现长期主义的建筑价值。△ 面-体组合revit节点研究
随着量产式地产开发逐渐告一段落,新地产时代的到来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全新挑战。麓湖黑石岛垂直五连墅正是这一转型背景下的探索实践。设计通过深入研究居住空间的类型与形态,为项目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深度挖掘居住产品的创新潜力与独特价值。70户产品一经推出,即以近10万元/平方米的售价和迅速去化,引发成都豪宅市场的热烈反响。市场的正向反馈也再次证明了我们以研究型创新设计为核心、以长期主义为导向的路径可行性。未来,line+将继续以定制化设计深度回应居住需求,通过创新设计在城市、开发商、居住者之间寻求平衡,实现多方共赢,为新地产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本资料声明:
1.本文为建筑设计技术分析,仅供欣赏学习。
2.本资料为要约邀请,不视为要约,所有政府、政策信息均来源于官方披露信息,具体以实物、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及买卖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为准。如有变化恕不另行通知。
3.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微信公众号“搜建筑”(ID:sjz9999)
合作、宣传、投稿
联系微信:soujianzhu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