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融入”机制。注重融入领导班子,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班子和管理层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党组织书记原则上由党员出资人或经营管理人员担任。注重融入日常管理,优化设置非公企业党组织机构,推进“党建入章”,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在行政、技术、营销、生产各部门,把党小组设在车间班组第一线,使党的领导融入到非公企业日常管理各环节。注重融入重大决策,优化和规范重大生产经营管理事项决策“前置程序”,明确非公企业做出重大决策前,由党组织事先广泛听取党员、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党组织研究讨论同意后,再提交董事会(理事会)作出决策,并由党员董事会(理事会)成员带头执行落实,使党组织的决策有效融入企业发展,推动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建立“三优先”机制。坚持招聘员工党员优先,在同等条件下,实行非公企业招聘员工党员优先,且新招录的党员员工工资高出同岗位其他新员工,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安全岗、党员责任区,开展“为党旗增光彩、为公司作奉献”“金牌员工”等活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坚持中层选拔党员优先,从优秀员工中选拔生产经营骨干和技术带头人,把优秀生产经营骨干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成为党员,把优秀党员选拔成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坚持人才培养党员优先,健全党员和人才“双向培养”机制,优先安排党员在关键技术性岗位锻炼,重点关注企业生产、研发一线员工的政治表现,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重点培养并积极发展为党员,推动形成党员和人才之间相互转化、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切实提升非公企业党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完善“三保障”机制。强化组织经费保障,构建“园区补+企业自筹”的党建经费保障体系,每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均由园区党工委补助1000元党建经费,同时由非公企业结合实际,落实不少于2000元的组织活动经费,确保非公企业党组织正常运转、活动有效开展。强化组织生活保障,加强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推行在册党员“直管”,流动党员“联管”,建立“区域一体、多重管理”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安排专人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扎实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积极探索符合非公企业实际的技术攻坚主题党日、企业专项知识学习会、岗位标兵争创会等新模式。强化组织成效保障,结合非公企业特色和优势,坚持党建与企业业务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提升,推动党建与非公企业人才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互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宜春高安市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