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对当代社会和当代人的生命状态的映射与观照,也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音乐形态,本届音乐节是一次艺术的盛会、学术的盛会,更是一次科学与艺术交汇交融、传统与创新思想交流激荡的头脑风暴。”
2024年9月27日上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雅各布学院作曲系讲师王驰和美国俄勒冈大学交互音乐技术中心主任、作曲家、演奏家杰弗瑞·斯托莱特在浙江音乐学院音教剧场先后带来了「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非线性低维度实时控制声音合成的方法」与「创建可以训练乐感的人工智能模型」系列大师讲座。
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非线性
低维度实时控制声音合成的方法
·嘉宾介绍
王驰,主修数据驱动类乐器交互电子音乐表演和电子音乐作曲,着重研究人机交互跨媒体音乐创作,主要包括数据驱动乐器设计和控制以及声音设计和作曲。她的电子音乐作品在多个国家的国际音乐会和音乐节中演出。其中包括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国际电子音乐年会,新乐器音乐表情国际会议,Kyma国际声音研讨会,美国电子音乐年会,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主席年会等。王驰的作品曾获国际电子音乐学会最佳作品奖项(美洲),意大利MA/IN国际电子音乐节最佳电子音乐演奏奖,国际女性音乐家协会Pauline Oliveros奖等。同时,作品被美国电子音乐协会投票收录并出版。王驰博士毕业于俄勒冈大学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现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雅各布音乐学院作曲系讲师,并担任电子音乐中心副主任。
·讲座内容
该讲座由中国电子音乐协会会长张小夫教授主持,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雅各布学院作曲系讲师王弛老师围绕高维到低维的变化、如何从低维来控制高维参数的时值这两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王老师介绍了神经细胞与人工神经元的相似性与区别。相似于两者都能处理信息并传递信息,区别在于脑细胞在生物体内生长和变化,而人工神经元是固定的数字模型。在这里,王老师将3Blue1Brown模型作为例子,阐述人工神经元是可以通过多次的训练达到自我认知的效果,并且从开始的视觉神经元到最后的认知神经元中包含很多内容,如权重、偏移等。人工神经元通过权重调整,可以反向传播算法化性能。当人工神经网络有了一定的认知效果,就可以投入到音乐应用中。AI可以生成旋律、和声等音乐元素,OpenAI的MusicNet可以生成多种风格的音乐片段,AIVA(人工智能虚拟艺术家)可以创作古典音乐。王老师在这里强调了人与人工智能的交互性和打标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新知识未知领域的打标,需要建立起从控制方法到具体声音间的连接。
接着王老师以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的《大气》作为例子,表示音乐中的变化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并开始现场创作两段交互音乐。王老师使用Wekinator软件,用摄像头制作了两种类型的声音作品。将摄像头分为6x6的低像素,每个像素都包含了0-255个组成一个像素的颜色。声音设计由kyma制作,可以实时处理声音信息。通过这两部作品,王老师强调人工智能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服务于音乐的创作,可以对音乐进行直观的训练,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的另一种探索。
创建可以训练
乐感的人工智能模型
·嘉宾介绍
杰弗瑞·斯托莱特,作曲家,演奏家,现任美国俄勒冈大学交互音乐技术中心主任。斯托莱特于德克萨斯奥斯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是俄勒冈大学首批获得Philip H.Knight荣誉的教授。斯托莱特的作品在国际电子音乐协会,美国电子声学音乐协会,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智利圣地亚哥电子音乐年会,跨媒介国际媒体艺术节,波士顿数字艺术节,电子音乐概念系列巴黎年会,国际音乐表情新交汇会议以及在古巴举行的国际电子音乐节“哈瓦那的春天”等重要的国际电子音乐节和新媒体艺术节上演出,以及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日本岐阜媒体艺术科技中心、斯坦福大学计算机音乐与声学研究中心等机构推展,并被Newport Classic,IMG Media,Cambria,SEAMUS,ICMA等国际机构收录。
·讲座内容
该讲座由美国俄勒冈大学交互音乐技术中心主任、作曲家、演奏家斯托莱特教授主讲,他以人工智能与人之间的联系为重点,从基础的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斯托莱特教授首先介绍了音乐直觉的定义和音乐家之间的关系。音乐直觉是一种更专门、更集中的直觉形式,当我们在训练音乐家并培养他们的音乐直觉时是通过沉浸式的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流派、表演技巧来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教导这些正在成长的音乐家们各种学科,比如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分析和即兴创作等内容。其中一些音乐知识相对客观,比如和声、旋律、节奏、音乐音色结构相关的模式,其他音乐直觉则通过更有体验性的方式发展而来。情感上与听众产生共鸣的音乐往往会引导直觉的偏好,这种人类的音乐直觉和知识是非常了不起的,所有优秀的音乐家都是人类,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深入探究与音乐家有关的知识,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知道的,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环节。
关于AI生成模型的方法,斯托莱特教授提供了几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菜单驱动的方法(Menu-driven Approach),通过大型的菜单选择音乐材料和不同的选项来制作音乐,第一个就是Suno Menus。Suno允许用户从音乐风格中进行选择,在歌词生成方面表现出色,常用于制作流行音乐。但Suno会忽略一些最基本的音乐要求(如调号、拍号等)。AI系统可以让数据中的模式达到自我学习的模式,而不需要明确的编程来解决问题。常用于解决问题的两种模型是一个代理模型LLMS和大规模量化模型LQMS。LQMS需要被设计为捕捉和声、旋律、音色、节奏相关的复杂音乐关系的细微差别,这一类的模型都需要精英级别的音乐知识。在探讨音乐的复杂性时,斯托莱特教授以勃拉姆斯《降e小调间奏曲》为例,他表示在这段音乐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定量或定性的存在,中间的复杂性导致出现无法标注的情况,权重在这中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斯托莱特教授提出与人类智能模型相关的算法概念。算法是执行任务、回答问题或做出决策时使用的精准的逐步程序。人工智能设计的算法是人工智能构建的基础。音频插电通常会将一个或多个算法按顺序应用于音频信号或音频数据以实现创作目标。斯托莱特教授用从Max开始,在coll里装了九个和弦,用midi数据撰写。每一个和弦的弹奏通过table来控制。在算法上这是一种模块化的概念,可以被创造性的重新整合。
斯托莱特教授的讲座发人深省,引起了全场听众的共鸣和呼应,为人工智能在当今音乐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启发和方案。
2024年9月27日下午,2024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作曲比赛D组-学术类/与视觉影像结合的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决赛在浙江音乐学院音教剧场举办。入围决赛的16首作品分别是:
(入围决赛作品名单)
担任本次2024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作曲比赛D组的决赛评委是:
许舒亚
许舒亚,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原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
翁持更
翁持更,作曲家,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赫伯特·豪威
赫伯特·豪威,作曲家,纽约作曲家协会执行董事,纽约城市电子音乐节创办人。
保罗·查格斯
保罗·查格斯,作曲家,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作曲教授。
郝键
郝键,作曲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声音学院作曲专业负责人。
江建民
江建民,音乐制作人,吉他演奏家,华语乐坛具有影响力的编曲家。
王磊
王磊,录音师,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教授,音乐科技学院院长。
张璟
张璟,作曲家,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常务副主编。
刘思军
刘思军,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铉
王铉,作曲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音乐系主任。
伊夫·尼尔森
伊夫·尼尔森,长号演奏家,瑞典皇家音乐学院院士。
刘灏
刘灏,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音乐系主任。
汤楠
汤楠,模块化合成器演奏家,视觉艺术家,midifan 网站创始人。
吕亮
吕亮,作曲家,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驻团作曲。
王志诚
王志诚,音乐制作人,上和弦音乐机构创始人。
张渠
张渠,作曲家,中国歌剧舞剧院特邀音乐总监。
陈牧荻
陈牧荻,音乐制作人,Talent Union 创始人。
经过下午的评选,比赛结果将于9月29日2024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闭幕式统一公布。
《圆形噪音》-多媒体电子音乐
(5'20''/2020/中国首演)
作曲:伊万·埃列佐维奇(美国/塞尔维亚)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利维坦》-多媒体电子音乐
(7′16″/2024/中国首演)
作曲:埃利奥特·埃尔南德斯(墨西哥)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暮色交替》-为长笛与电子音乐而作
(6'30"/2014/杭州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本杰明·布罗宁(美国)
长笛:付珍珍(中国)
《遐想》-幻听电子音乐
(10'30''/2020/中国首演)
作曲:莉娅·里德(美国)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涂鸦画板》-幻听电子音乐
(6'07''/2023/中国首演)
作曲:布莱恩·霍姆斯(智利/巴西)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第7号谐波幻想曲》-幻听电子音乐
(8'33''/2023/中国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赫伯特·豪威(美国)
《遥远的生命力-当机器声称自己有灵性时》-跨媒体视听作品
(13'11''/2023/中国首演)
作曲:埃德玛·索里亚(墨西哥)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召唤师》-为Leap Motion、Max及Kyma而作
(5'20"/2021/中国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李美玲(美国)
《复苏》——为视听现场演出而作
(11’00’’/2024/中国首演)
创作团体:K-Phi-A
视听现场演出:菲利普-帕斯基耶
《光影舞》-多媒体电子音乐
(4'20"/2024/世界首演)
作曲:保罗·帕斯托里诺(意大利)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娜维娅》-幻听电子音乐
(12'00''/2019/中国首演)
作曲:若奥·佩德罗·奥利维拉(葡萄牙)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空间概念》-为钢琴与电子音乐而作
(12'30"/1997/杭州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尼古拉·萨尼(意大利)
钢琴:沈久茗(中国)
《无尽的话语》-幻听电子音乐
(9'38''/2001/中国首演)
作曲:莉迪亚·泽林斯卡(波兰)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河流汇合IV》-多媒体电子音乐
(8'45''/2021/中国首演)
作曲:布雷特·巴蒂(美国/英国)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视差·平行》-幻听电子音乐
(6'10''/2024/中国首演)
作曲:尼古拉·卡佩莱蒂(意大利/法国)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AchaB II -为低音单簧管与八声道电子音乐而作
(12'10"/2002/杭州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尼古拉·萨尼(意大利)
低音单簧管:翟星星(中国)
《暗月》-多媒体电子音乐
(9'32"/2020/中国首演)
作曲:尼古拉·福莫·弗拉特贾尼(意大利)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超频感知》-幻听电子音乐
(6'46"/2020/中国首演)
作曲:马莱克·科罗涅夫斯基(波兰)
现场电子音乐:温壁合(中国)
《羊角号的地方》-为长号与八声道电子音乐而作
(17'00”/2022/杭州首演)
作曲/现场电子音乐:尼古拉·萨尼(意大利)
长号:伊万·尼尔森(瑞典)
编辑:王奕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