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融 沉浸盛宴|2024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现场报道(二)

文摘   2024-09-26 21:18   浙江  


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现场报道

(二)



“电子音乐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对当代社会和当代人的生命状态的映射与观照,也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音乐形态,本届音乐节是一次艺术的盛会、学术的盛会,更是一次科学与艺术交汇交融、传统与创新思想交流激荡的头脑风暴。


01

媒体报道  


新华社报道


中国青年报报道



02

2024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系列大师讲座(二)



2024年9月24日上午人民音乐出版社·库客音乐和作曲家安德鲁·刘易斯在浙江音乐学院音教剧场先后带来了「关于中国电子音乐作品的数字出版与当代传播」「敲响警钟:将气候变化数据用于音乐与声音艺术」系列大师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进行了由浙江音乐学院杨九华教授主持的《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系列音乐会》专辑发布会。杨九华教授提出中国器乐人才培养项目的未来愿景,并在黄志鹏主任等五位老师的共同见证下启动揭幕仪式。



关于中国电子音乐作品的

数字出版与当代传播




·嘉宾介绍


人民音乐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1954年10月创立,前身为钱君匋先生1938年于上海创办的万叶书店,是我国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国家级音乐专业出版机构。主要出版音乐作品与理论类图书、乐谱,教材教辅和电子音像等产品及专业期刊。围绕音乐文化、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生活积极探索具有专业特点的出版之路;抓住产品形态立体化构建,以“音、像、谱、图、文、访”为织体,结合系列主题音乐会等大型活动,最大程度优化阅读欣赏体验;融合实体与数字化出版的现代传播手段,大力推进音乐出版融合发展的转型升级;积极承担“国家音乐产业优秀项目奖励计划”“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等国家级重点项目;通过版权输出、乐谱租赁等形式推动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和中国优秀原创作品走上国际舞台。 


库客音

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www.kuke.com)于2007年11月正式上线发布,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音乐教育普及、发展的服务运营商。库客积极打造以互联网音频、视频在线服务为核心的用户消费服务平台,为广大音乐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丰富的正版音乐资源平台,致力于推动国内高雅音乐的普及,促进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逾千所高等院校、公共图书馆、党政机关使用库客提供的音频及视频服务,并对其海量的资源、专业的分类及优秀的服务予以了高度评价。


黄志鹏,博士,人民音乐出版社·

电子音像中心主任,编审



·讲座内容


在讲座中,黄志鹏指出如今我国第一批青年教师电子音乐作品专辑已被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这正是代表我国当代音乐作品“走出去”的最好证明。而本场讲座他也将结合人民音乐出版社近些年的项目出版,用推广作品与专辑的真实案例进行享。



首先黄志鹏主任介绍了传统出版与实体唱片出版的阵地与形态,并就电子音乐出版的当前问题与未来展望提出自己看法。他指出我们要看到传统唱片在当代环境中的生存难题,基于这些困境与挑战,我们现在应该根据当代欣赏习惯调整自身商业模式。其中重点包括我们的商业视角要有一定前瞻性,如手机等播放设备的音响效果在日益变化省级,随着网络设备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接收到更好的音乐,所以我们应对专业未来充满希望。


在谈到当代数字出版与传播时,黄志鹏主任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人音出版社近年来规划的自建平台、合作平台。其中包括人民音乐的数字专辑小程序、对于深圳猫王、库客音乐公司的进一步合作推广。更是在未来合作模式中提出与各大专业院校间的音乐会合作、专辑出版合作、共同主办赛事合作、讲座合作等构想。讲座最后黄志鹏主任就老师同学们关于版权问题的依次提问进行了深刻探讨。



敲响警钟:

将气候变化数据用于音乐与声音艺术




·嘉宾介绍


安德鲁·刘易斯

安德鲁·刘易斯是一位屡获殊荣的作曲家,在幻听电子音乐作曲领域享有国际声誉。他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师从Jonty Harrison教授,1982年参与创立BEAST团队。他对声音作为原始材料的现象和使用技术实现新型音乐思想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特别关注空间声音和‘现实世界’与‘抽象’声音之间的关系。刘易斯的音乐通过多次赢得国际奖项引起了公众关注,其中包括1986年的EMAS/PRS奖项,以及2004年的布尔吉斯音乐节的‘Euphonie d’Or’奖项。他的作品已受到多个著名艺术团体的欢迎,如BBC威尔士国家交响乐团、法国蒙彼利埃国家交响乐团以及Kreutzer四重奏团。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音频视觉作品‘LEXICON’,以及为纪念Dylan Thomas百年诞辰而作的交响乐和电子音乐作品‘Fern Hill’。


·讲座内容




讲座中,安德鲁·易斯教授将以科学数据与音乐实践之间的交汇为主题,以自身的音乐创作过程向我们解读作为音乐家如何去正确处理自然环境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创作中将数据转变为声音。


首先教授指出听觉与视觉显示具有非常长时间的历史,在《A Strata-based Approach To Discussing Artistic Data Sonification》论文中已经提出三种数据声化的方法:生成性(通过软件生成)、暗示性(数据暗示来源,丰富听众的体验)、侧展式(用音乐在某种程度让听众了解所展示的数据)。而路易斯教授自己认为还有第四种方式,那就是将数据现实化、音响化,能够让听者更加直观的感受数据所形成的声音,从而形成一种出本能直接的体验。


路易斯教授风趣的向我们介绍音乐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相对棘手的问题,而当下来说,气候紧急变化就是这样的难题。音乐让我们与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对世界发出别样警告。他以《three storms》与《two lakes》两部作品为例,为我们演示了他的音乐创作。教授首先展示了《three storms》的数据来源:基于气候变化而引发更多的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发生后,一周内所产生的海上风暴浮标数据,再通过电子技术、时间的深入与音乐音轨的不断叠加让音乐具像化。但教授指出如果只将速度变化,依然不能形成风暴真正的形状,所以在此基础上他还开发了一些新的声音。原始数据通过作曲家的二次描摹,才得以形成这部作品的动机,也正因为这些微小动机最终将音乐碎片凝聚成风暴。



其次教授介绍了FFT与Max/MSP软件,在《three storms》这部作品中,软件每30分钟会捕获一次的新数据,如40秒来一次的慢速波浪与短时间内的快速波浪,再将其变成音频,转换成人类所能接受的音乐语言。而Max/MSP软件不仅可以改变风暴整体数据收集周期的时长,例如将海浪时长缩短,也可以设置不同频段以便人耳接收。路易斯教授说:“数据是一种灵感,是作曲的起源,而数据转化为声音后会得到很多空白,我会将其剪辑组合到一起,从而让音乐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谈到作品《two lakes》时,教授指出实际上数据可以控制任何声音,如通过将持续不动的音高与另外一条正在移动的音高组合在一起,或升或降,随着时间变化,这两种声音不断分离,暗示着水面中掩埋建筑物的逐渐浮现。而一些延伸性音响沿着特定曲调运动,可以表现水位的不断变化,以及当水位退去时掩藏在水下的世界。作品中相对安静的音响,意在凸显安静中的苦难痛苦,表现湖水的哭泣求助。教授在这部作品中还添加了自然界的录音,让作品更加写实。


讲座结束后路易斯教授就关于音乐主观性与科学客观性的平衡处理问题作出回答:“当我们创作艺术时,科学真理、气候变化都是一个客观事实,如果只是作为科学,那它将变得十分遥远。但艺术作品中更多应是对和平的呼吁反思,将其放在这种背景中带入音乐体验,这更加重要。”



03

2024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作曲比赛B组


2024年9月25日下午,2024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作曲比赛B组-学术类/与现场乐器(或人声)结合的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决赛在浙江音乐学院音教剧场举办。入围决赛的17首作品分别是:


(入围决赛作品名单)



担任本次2024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作曲比赛B组的决赛评委是:


吴粤北

吴粤北,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音乐学会副会长

姜万通

姜万通,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音乐研究》执行副主编

帕纳约蒂斯·科克拉斯

帕纳约蒂斯·科克拉斯,作曲家,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教授,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主席

安承弼

安承弼,作曲家,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作曲系主任

尼古拉·萨尼

尼古拉·萨尼,作曲家,意大利锡耶纳奇吉安娜学院艺术总监

关鹏

关鹏,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音乐学会副秘书长

刘晖

刘晖,作曲家,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蒂埃瑞·米罗格里奥

蒂埃瑞·米罗格里奥,打击乐演奏家,法国巴黎米尧音乐学院教授

蒂埃戈·洛萨

蒂埃戈·洛萨,作曲家,法国国家视听研究院电子音乐中心专家。

李鹏云

李鹏云,作曲家,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演艺学院副院长

刘天石

刘天石,作曲家,星海音乐学院教授,现代音乐学院副院长


经过下午的评选,比赛结果将于9月29日2024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闭幕式统一公布。


04

多重场景中的电子音乐创作

——中国电子音乐作品赏析会


2024年9月25日晚举办的中国电子音乐作品赏析会是本届音乐节的一大亮点。不同于一般的音乐会或讲座,本场活动邀请到三位长期从事电子音乐制作实践的作曲家,由马上又、李秋筱和关鹏三位老师亲自分享自己的创作。



《非诚勿扰3》电影音乐创作分享



·嘉宾介绍


马上又

马上又,著名音乐家、音乐制作人,歌者。创作并演唱了大量影视音乐及歌曲,如电影《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的主题歌《天地我来过》;电影《非诚勿扰3》的配乐;电影《赵氏孤儿》 的配乐;电影《建党伟业》的配乐及主题歌《有一天》、《凉生可不可以不忧伤》主题歌《近在远方》;电影《疯狂的赛车》、《搜索》  的配乐、“喜马拉雅”宣传歌曲《百川拨弦》;电影《愤怒的小孩》、《过年好》的配乐;他努力开创了歌曲与影视作品交相辉映的新局面,如电视连续剧《父亲的身份》  主题歌《谁》、《悬崖》主题歌《遥远的地平线》等;在舞剧和大型实景秀的音乐创作中亦是成绩斐然,如舞剧《亮剑大别山》、实景秀《穿越德化街》等,在影视及音乐行业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热忱,推动了影视配乐和音乐行业的艺术高度,为其发展做出了真诚的贡献。


·讲座内容


长期活跃在电影音乐制作一线的著名作曲家马上又,讲述了自己创作《非诚勿扰3》电影音乐的心得。马上又首先界定了“电影配乐”与“电影音乐”二词的区别:“配乐”意味着音乐处于次要地位,更多的是在配合电影,而他更喜欢用“电影音乐”一词,因为电影音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音乐的成功与否,对电影的推动有着极强的影响力。他表示,为电影配乐的过程,其实就是担任导演的情绪翻译工作,将导演的内心活动用音乐进行转述。但由于对不同心境的理解因人而异,所以在实际配乐过程中有许多不易之处。



马上又为我们播放了《非诚勿扰3》中的三段影片音乐,并做出了每处特殊设计的具体解读。如第一个片段中电影开篇时,这段音乐与浙江音乐学院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其中不论是轻松俏皮的器乐还是悠闲慢速的节奏,都与热带风光、海洋气息相呼应。第二个片段是葛优饰演的秦奋与舒淇饰演的智能机器人首次见面,马上又解释道这一段中经历了从秦奋对妻子的回忆状态到机器人进入房间里逐渐熟悉的过程。这一时期机器人处于接受新事物,正在运算的过程中,所以音乐也相应出现一些非常规进行,再到后面二人逗趣时音乐的无缝连接,第三个片段是男主开始怀疑机器人的真实性时,蒙太奇的回忆手法配以紧张性色彩的音乐,相辅相成。



展示音乐片段后,马上又通过老师同学们的提问,向大家分享了他自身的创作心得。他认为好的电影音乐,在创作时不需要刻意设计,随心而写,但观众在后期观看时却一定可以感受到剧情与音乐的紧密结合。“音乐分真假,可音乐却应该无关调性、音高排列等专业因素,还是应以真诚为主。”马上又如是说。



单簧管与电子音乐作品《武松打虎》创作分享



·嘉宾介绍


李秋筱

李秋筱,博士,副教授,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青年教师;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美国密苏里州大学堪萨斯城访学者。李秋筱于199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200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中心,师从张小夫教授学习电子音乐作曲,并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完成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她的创作涵盖室内乐、电子音乐、跨媒介计算机音乐和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其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音乐节中演出。2014年,她的作品《武松打虎》在美出版发行。同年,与法国BABEL SCORE当代音乐出版公司签约合作。2015年成为美国纳布拉斯加州艺术创作中心驻地作曲。2022年钢琴三重奏套曲《愿景》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迄今为止,她已在Contemporary Music Review(A&HCI)、《音乐创作》、《交响》、《艺术教育》、《音乐传播》刊物上发表论文与作品共6篇;主持完成国家艺术基金课题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省重点)课题5项;主持、参与校级教改、理论及创表类课题项目10余项。


·讲座内容


2014年,李秋筱的作品《武松打虎》收录于《中西合璧》专辑中。今晚她以单簧管电子音乐《武松打虎》为例,从结构、主题、声部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器乐电子化的创作历程。



回顾《武松打虎》的最初创作,她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将故事讲清楚,在此基础上要尽量丰满武松的故事形象。因其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所以在描绘故事情节上选用了民族乐器,这就涉及到两个声部中平衡单簧管与电子音乐两种对立音响的问题。其中在民族器乐上选用金属类打击乐,如武松出场的京锣开场、琵琶绞线、大鼓、竹笛、萧。还有其中虽非民族的乐器钢琴,但却以不断快速极高音区的跑动模拟打击乐的效果。主奏乐器单簧管则在开始展示了乐曲的摇摆主题——武松醉酒入岗的形象跃然眼前。在音乐织体设计她也力求拟态,如结合装饰音的同音进行、大跳音形、跑动音阶、滑音音型等无穷动发展,都与醉酒、斗虎等音乐素材紧密结合。在《武松打虎》后,李秋筱又将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各节选一个经典片段:《武松打虎》《大闹天宫》《空城计》与《访妙玉乞红梅》,组合为系列电子音乐作品《古戏新译》。



李秋筱指出,通过创作这种由真实器乐演奏的混合电子音乐作品,她自身亦收获良多。“三分写、七分演”,不同的演奏者对作品有不同的处理与灵感,所以作为创作者,更应该对乐器演奏技法非常熟悉,且能根据演奏者对于乐器的回馈与要求,和乐器自身的材料音色进行对话。



《融合与扩展——电子音乐在舞蹈音乐创作中的表达方式》



·嘉宾介绍


关鹏

关鹏,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电子音乐作曲博士。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副秘书长。200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电子音乐作曲硕士学位,师从张小夫教授,并于2005年继续攻读该专业的博士学位。2009年获得电子音乐作曲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博士论文《声音对象与声音符号》填补了中国电子音乐学对“幻听音乐”(Acousmatic music)研究方面的空白。学术电子音乐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奖,并作为中国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经常在国内外重要的音乐节、音乐会演出。此外,还创作了大量舞蹈音乐作品,如舞剧“肥唐瘦宋系列”之【莲花】、【西游】、【生命之舞】、【宋人词词】,现代舞剧【雷雨】;舞蹈作品【大河三彩】、【云想霓裳】、【母亲的麦田】等,部分舞蹈音乐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资助,以及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


·讲座内容


“舞剧的音乐审美具有一定的超现实性、与传统的相区别。我想表现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关鹏在讲座中说到。舞剧《雷雨》作为有别于传统话剧的新演绎,在配乐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关鹏介绍了舞剧的整体审美创意、弱化叙事功能、抽象意境表达、注重氛围营造等特征,由此可以看出电子音乐在这一领域广阔的可行性。然后以故事的高潮片段,雷雨之夜的背景音乐——《深渊》为例,展示了电子音乐在舞蹈音乐创作中的表达方式。



得知家族秘密后,故事开始陷入悲剧漩涡。音乐首先是紧张急促,不断螺旋式上升的音乐逐步推进,感情色彩愈加浓厚,直至高潮。其次音乐变得绵延,不绝于耳,悲伤色彩浓厚。后上方旋律与下方鼓点节奏的铺垫两种音乐材料合二为一。随着画面光影由红转蓝,音乐逐渐诡谲。背景配乐中电子音乐的加入,大提琴的低沉音色不绝如缕,将舞蹈演员的独舞部分映衬的悲凉,舞台的两侧的明暗对比也对应着故事的分裂走向,与人物内心世界光明与黑暗的纠缠。



最后,关鹏为我们分享了《深渊》中各个音轨的创作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真假器乐的结合。他指出除小提琴的solo部分用的真实乐器,其余全部采用虚拟乐器,如使用了自适应同步的快弓演奏四和弦不断循坏。但真假旋律在本质上仍具有区别与对比,因为真声旋律的细节更加细腻丰富,但电子音乐也可以做真实乐器做不到的事情,拓宽音乐的更多可能性。在传统创作中几乎完全电子乐器或完全真实乐器的案例占大多数,我们如今也可以抛开传统观念,将乐音、噪音视作同等重要的声音材料,综合运用。




电子音乐在当下的音乐创作中炙手可热,作曲家的奇思妙想也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活力,这场赏析会更是让我们看到电子音乐在当下不同场景和领域的无限可能。



编辑:陈鑫淇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
宣传推广音工系师生的学术信息,创作作品,推送活动信息,及时与大家分享音乐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