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指尖上的会计
作者:袁国辉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明明到下班的时间了,明明自己的活已干完了,可看到部门领导和同事还没走,自己会不好意思下班走人,于是,继续坐在电脑跟前,装模作样地加起班来。这样的加班就属于典型的表演式加班。令人心酸的是,很多时候职场人还不得不认真地“表演”加班。据说有些公司对员工做绩效考核时,HR会导出员工上下班的打卡记录进行员工加班时长排名,加班已然成了这些公司员工的绩效加分项。如此一来,谁敢不加班呢?实在无班可加时,下班了也不敢准点走,于是表演式加班应运而生,并逐步内卷。
其实,表演式加班还不限于此。我给大家分享两个故事,让大家感悟下另类的表演式加班。
我以前任职过的一家集团公司有个惯例,每月5日前要把合并会计报表做出来。就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惯例,元旦也好、五一也好、十一也好,财务人员基本上没正常地休过假,都得加班加点做合并会计报表。后来,公司新换了一个总经理,这个总经理是从外企过来的。财务总监向他汇报工作,说这个十一财务人员要加班几天。总经理问为什么要加班呢?财务总监回答,5日之前要把合并会计报表做出来。总经理反问了一句,这有什么必要呢?他的解释是,5日大家还在休假中,就算财务人员把合并会计报表做出来了,大家也不会看啊;合并会计报表早两天出来,晚两天出来,并不影响什么,还是让财务人员好好休个假吧!就因为总经理说了这样一番话,往来我们公司财务人员就没再因做合并会计报表加班了。
我任职过的另一家集团公司有个奇葩的规定,要求财务人员统计出当天(截至下午5点)门店的销售收入。因为公司有这样的规定,财务人员注定不能准点下班,大家每天都需要加班一小时做销售收入统计。我当时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非得要当天统计当天的销售收入呢,第二天上午统计前一天的销售收入不行吗?但没人给过我合理的解释。
上述两类表演式加班在公司里面并不鲜见,员工或主动或被动显得都很忙,可忙的意义是什么似乎没人说得清楚。表演式加班形式上是在工作,实质是在作秀,问题是这样的加班并不能让公司增值。至于公司领导为什么会默认甚至纵容员工表演式加班,这大概就要说到公司扭曲的绩效评价观了。
财务部有两个员工甲和乙,两人做同样的工作。甲做工作井井有条,每天都能高质、高效的把工作完成,下午5:00下班,甲拎着包就走了。乙的工作能力一般,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内不能完成常规的工作,但乙很勤奋,他每天都会加班加点把当天的工作做完。请问公司做员工绩效考核时,甲和乙谁将得到领导更好的评价。
如果不假思索,相信绝大部分人会说,“当然是甲啊,我们就应该鼓励能人。”这是基于理性的判断,绩效考核就应该是结果导向,企业是不能强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乙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工作,却要加班加点,意味着公司要为之付出额外的成本,如水电费、加班餐费等,这也意味着像乙这样的员工不能承接更大负荷的工作。
但我也要很遗憾地告诉你,根据人力资源部门的统计,大多数情况下乙会得到更好的绩效评价。在小公司,老板直管,老板心中有杆秤,甲可能更被认可;而在大中型公司,乙则会被当作“老黄牛”,会被树为吃苦耐劳的典型。
出现这样的结果,不能简单归结为公司领导“不看能力看态度”,事实上,领导也有局限性,他可能会误认为甲的工作量不够饱和,也有可能反感甲不能向同事伸出援手。或许,领导还需要乙作为一种“牺牲奉献”的象征,好去要求其他员工加班加点,即便他知道乙的能力一般。
公司做大了,各种假大空就会涌现出来,我们总说这是犯了“大企业病”。到底什么是大企业病呢?说穿了,就是公司做事时扭曲事情本意,反倒过分强调各种潜规则与事情背后的附属意义,更糟糕的是,公司管理者还能将之演绎得冠冕堂皇。
如果一个公司总是把乙这样的员工树为优秀,这等于是在变相鼓励表演式加班。这样的管理思维是养小白兔的思维,小白兔虽可爱,却不堪大用。长此以往,公司会形成人力资源的逆淘汰机制,明里暗里逼着真正有能力的员工离开。人事管理正确的思维是什么呢?就应像马总说的那样,对小白兔,心要善,刀要快。
也有一些公司老板总有一种占便宜的心理,他想搞狼性管理,但又不愿意给员工额外激励,他总想着让员工自觉免费加班。怎么办呢?老板会用一批“狠人”当中层干部。有些事情老板总是不好亲自出面去做的,他让这批“狠人”当自己的代理人,让他们冲在前面贯彻自己的意图。往后老板可躲在幕后享受“狠人”管理的成果,并随时准备甩锅。
这批“狠人”如同公司里的“酷吏”,他们善于搞冷漠管理,更善于揣摩老板的心思,他们有手段制服公司里的各种“刺头”员工,可以让员工终日处于惶恐之中,成为驯服的工具人,成为“自发自觉”的加班达人。但员工也不傻,他们对一份工作也会有基本的性价比衡量。既然公司欺我,老板欺我,领导欺我,员工也会有相应的反制,反制的手段就是表演式加班。
或许有财务人员会调侃,相比失业,有班可加尚是值得欣慰的事情,至少证明公司有活可干,公司尚有可为。我的观点与此恰恰相反,财务人员总加班的公司十有八九是烂公司,无论是真加班,还是表演式加班。这话听着很武断,却不绝对,细思后你会觉得道理很透彻。之所以说“十有八九是烂公司”,是为了给我的结论留有余地,毕竟还有一些好公司处于转折期、调整期、升华期,会有阶段性的(如半年、一年)加班需求。舍此,“总加班”一定是病态的。
职场人苦表演式加班久矣!表演式加班会搞得员工疲惫不堪,也会进间接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这样两不获利的事情,公司老板何苦设计为之呢?
2025年1月25日于丰台樊家村
░ ░ ░ ░ ░
聚焦实务,立足疑难,训战结合,“指尖上的会计”依托微信公众号,着力为粉丝朋友们输出接地气的财税实务课程。“指尖上的会计”推出的线上课程全部由袁国辉老师主讲,每期课程30-60分钟,大家打开微信即可报名听课,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完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