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抗凝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学术   2025-01-09 13:49   天津  









狼疮抗凝物(LA)


狼疮抗凝物(LA)是一种免疫球蛋白,通过结合磷脂复合物,抑制磷脂表面发生的凝血反应而干扰依赖磷脂的凝血反应。狼疮抗凝物可存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中,由于首先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发现而得名,狼疮抗凝物通常在体外表现为凝血时间延长,但临床不见出血征象,而有血栓形成倾向。


 01 

 狼疮抗凝物检测参考区间 


狼疮抗凝物比值(SLC-R)=狼疮抗凝物质筛选试验检测值(SLC-S)/确证试验检测值(SLC-C)


狼疮抗凝物比值(SLC-R)=0.8~1.2;>2.0提示LA强阳性;比值1.5-2.0提示LA阳性;比值1.2-1.5提示LA弱阳性;比值<1.2,但 SLC-S和SLC-C检测值均延长,则需进一步检测因子Ⅱ、Ⅴ、Ⅹ的活性或抗体。


注:如果LA筛选试剂与确证试剂只有磷脂浓度的区别,对于不含狼疮抗凝物的标本来说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结果应完全一致,那么直接将筛选试验检测值与确证试验检测值相比、获得标准化比值即可。但实际上有的商品化试剂的正常人筛选与确证时间存在较大差别,不能直接相比,必须先分别与正常人均值相比。更换试剂批号时,也需要再次验证正常人LA筛选与确证时间。


 02 

 狼疮抗凝物检测原理 


狼疮抗凝物作为一类抗磷脂抗体,其检测通常包含筛选、确证和混合试验。筛选和确证试验的试剂主要区别在于磷脂含量的不同,确认试验试剂中含有足量的磷脂以抵消LA的抗凝作用,最终通过标准化比值提示是否存在狼疮抗凝物。而混合试验是将患者血浆与正常人混合血浆1:1进行混合后观察延长的APTT是否会被纠正,从而排除凝血因子缺乏的影响。


(人体凝血过程的“瀑布学说”)


临床上更多使用的是稀释蝰蛇毒试验(dRVVT),其原理是在待测血浆中加入激活激活剂蝰蛇毒和钙离子,蝰蛇毒可直接活化凝血因子X,使血液凝固;若待测血浆中存在狼疮抗凝物,则凝固时间延长。该试验是证明狼疮抗凝物存在的特异且简便的检测手段。


由于没有一种磷脂对所有LA都敏感,指南推荐LA的检测应至少选择两种方法来提高敏感度:稀释蝰蛇毒试验(dRVVT)及一项基于APTT检测的试验。ISTH 指南将 LAC的筛查试验限定为 dRVVT 和 APTT( 低磷脂浓度) 。CLSI 指南推荐 dRVVT 和 APTT 作为LA的一线筛查试验,但不排斥使用其他检测方法。BCSH指南同样推荐 dRVVT 和其他任一检测方法组合用于 LA的筛查,这些试验包括不同敏感度的 APTT 试验、稀释的 PT 试 验(dPT) 等。


 03 

 狼疮抗凝物作用机制 


狼疮抗凝物分为IgG、IgM或两者混合型,通过识别磷脂结合凝血酶原,阻断活化的凝血因子Ⅴ与凝血酶原作用,抑制纤维蛋白的形成,在体外干扰APTT、PT、dRVVT凝血试验,致使凝血时间延长。


在体内,LA可激活血小板和(或)通过β2-GPI 结合,诱导黏附分子、组织因子表达及补体活化而产生血栓前状态,促进血栓形成;LA 与血管内皮细胞膜磷脂作用,干扰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而抑制纤溶;LA可与血小板膜磷脂作用,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促进血小板活化;LA可抑制与磷脂相关的内源性抗凝物质,使血液凝固性增强,如通过竞争磷脂酰乙醇胺,抑制蛋白C途径,引起获得性活化蛋白C抵抗,使之减少或丧失对 FⅤa和FⅧa的快速水解作用。


(APS血栓机制)


 04 

 狼疮抗凝物阳性临床意义 


成人LA多见于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LA阳性率高达30%-40%;老年人LA常与药物(氯丙嗪、普鲁卡因胺、奎尼丁、肼屈嗪、苯妥英钠、干扰素和可卡因等)相关;LA还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肝炎及正常人等。


LA所致凝血异常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主要为血栓栓塞倾向(动静脉血栓、胎盘梗塞及中风等),少数有出血表现,可仅为实验室指标异常,非典型表现包括皮肤网状青斑及心瓣膜、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等受累表现。极少数情况下,LA以特异性的凝血酶原抗体为主时(常见于患病毒感染或SLE的儿童),可致II因子减低和出血表现。病毒感染、应用某些药物等可导致LA的一过阳性,此种情况与血栓风险相关性不高, 12周以上持续阳性的LA与血栓风险更相关。目前还没有充分的数据证实LA标准化比值越高血栓风险也越高,但若LA与其他抗磷脂抗体(如β2糖蛋白1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同时阳性,则血栓风险高于单项阳性。狼疮抗凝物质的持续存在被认为是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死胎、胎儿发育迟缓、动静脉栓塞、易栓性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危险因素。



实际临床应用中,大剂量的普通肝素可致筛选、确证时间均延长,此种情况易于发现并可通过凝血酶时间(TT)测定进行排查;低分子肝素在一定剂量水平可导致DRVVT筛选时间延长而确证时间正常,某些新型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对LA也有影响,因此临床医生应避免在抗凝期间送检LA,而检验医生在报告阳性结果时也应查看患者的用药情况,根据指南建议上述患者停药一段时间后再行检测。


 05 

 狼疮抗凝物检测适应症 


对于可能发生APS的患者,应进行LA检测,以及aCL和aβ2GPI检测,以评估风险概况:


  • 年轻患者(<50岁)发生不明原因静脉血栓栓塞(VTE)

  • 不常见部位发生静脉血栓栓塞

  • 年轻患者(<50岁)有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其他脑缺血表现

  • 年轻患者(<50岁)其他部位的动脉血栓形成

  • 微血管血栓形成

  • 亚治疗性抗凝,病人不依从或恶性肿瘤不能解释的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

  • 评估妊娠发病率:10 周后流产、复发性早期(妊娠早期)流产、早产(<34 周妊娠)与严重(先兆)子痫、HELLP 综合征、胎盘功能不全(胎儿生长受限)、死产

  • 系统性红斑狼疮:LA检测是诊断标准的一部分,并有助于风险评估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LA检测: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别是伴随关节痛或关节炎,脱发,阳光敏感,口腔溃疡,皮疹,血栓栓塞等症状

  • 网状青斑,特别是存在其他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轻度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 临床表现不符合标准的年轻患者(<50岁),如认知功能障碍、瓣膜病,但存在其他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

  • 年轻患者(<50岁)在诱发环境因素十分轻微的情况下诱发 VTE

  • 偶然发现的不明原因APTT延长的患者

文章来源:健康届,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阅读原文,直接查询项目临床意义、行业标准、参考区间~~~

检验之声
检验之声,专注于检验医学前沿资讯、检验项目解读、检验案例分享、检验行标在线阅读,打造检验信息共享新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