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明确:鼓励“先检后医”!检验门诊是检验人的出路吗?

学术   2025-01-30 16:44   河北  

1月12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新强介绍了缓解医疗机构就诊压力的具体举措,包括加强服务诊疗的检测、扩大医疗服务供给、优化服务流程、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注重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分流作用等。

明确提出,鼓励推行「先检查后诊疗」。专业医师在预检分诊的环节开具检查检验单,患者或者患儿家长持检查检验结果以后再进行就诊,节省等候的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这并非有关部门首次提出鼓励推行「先检查后诊疗」。国家卫健委对 “先检后医” 模式给予了大力支持,积极推动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探索与应用。


多地推出“先检后医”诊疗模式



“挂号→排队等候就诊→医生看诊、开具辅助检查单→付费→检查检验→排队等候医生读取报告→完成诊疗”,这是一套完整的传统就医模式,在整个过程中,患者有两个排队的过程:一个是排队等候就诊,另外一个是再次排队等候医生读取报告。两次排队,无形之中延长了患者就诊的时间,加大了他们看病的时间成本。

顾名思义,“先检后医”就是先检查再诊疗。比如针对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儿,到医院后可提前在预检分诊处开具血常规、肺炎支原体等化验申请,候诊的同时到检验窗口完成常规检验,就诊时可以直接将检验结果提供给医生。

所以,“先检后医”的模式给患者带来的最大便利就是节约时间。

在应对季节性诊疗高峰背景下,为控制等候时长而简化就诊流程,将部分检测项目提前检测是权宜之策。

近日,北京、天津、西安等多地医院均已启动了“先检后医”的服务模式。多家医院出现了类似的就诊提醒:为缩短就诊等候时间,可为发热、咳嗽、呕吐、腹痛、腹泻患儿开具末梢血常规等检验项目,如有需求,可至导医台自愿申请。

甚至,还有医院推出了小程序自助开单功能。据了解,自助开单可由患者自己申请血常规、呼吸道五联(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柯萨奇病毒及腺病毒IgM抗体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检测等检查。


2023年,国家卫健委在多个重要会议上强调优化就医流程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鼓励医疗机构探索 “先检后医” 模式。

2024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再度明确鼓励推行“先检查后诊疗”,专业医师在预检分诊环节开具检查检验单,患儿家长持检查检验结果再就诊,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从“先检后医”到“检验门诊”



检验检查和诊疗功能密不可分,近年来,一些医院在不断探索,相关讨论和建议也在不断频出。具体到检验医学领域,检验门诊是检验科落实“先检后医”倡议的重要方式。

2022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第二十条,建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检查检验门诊。
 

何谓“检验门诊”?就是由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医学检验、病理专业执业医师出诊,独立提供疾病诊断报告服务。但是鉴于对患者安全、执业资格、医疗质量等方面慎重考量,医院对检验门诊的服务范围进行了限制,该门诊不提供开药和临床诊疗服务,也不接待首诊患者,首诊患者必须先由专科医生确定病情。


不过,该门诊可以服务定期复查的患者,还可以结合现有的检验报告开具进一步补充检验医嘱,并优先安排检验流程和报告;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检验报告,可以推荐其到相关的专科门诊就诊,实现更精准的专科分诊。



近年来,开设检验门诊的浪潮席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郑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一大批顶尖三甲医院。

但其实早在2016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就曾开放过检验门诊,后来大连、青海等多地医院也尝试过,但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主要为“需求量太大,导致排起长队,一些不必要的检查项目还延长了患者去做由医生开具的检查项目时间”。

检验门诊的发展因此陷入瓶颈。

不过,从服务范围来看,医院开设检验门诊的困境远不止于此。检验科门诊要长远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检验科医师的综合实力。


最大的桎梏仍是检验医师



要支持起检验门诊的日常运营,需要一支以1名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的检验医师为核心,若干名经过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注册地点为出诊医院、执业类别为检验与病理专业医师的专业化团队。

这对于医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当下很多医院都没有实际设立检验医师的岗位,检验医师的发展仍旧滞后于实际医疗需求的发展。

检验门诊的设立,对于检验医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熟练掌握检验医学的知识,对于临床医学各专科的知识也必须有一定涉猎和储备。

“临床本科+检验硕士”,这个黄金组合直到今天仍被认为是检验医师最理想的来源。检验医师这一联结检验技师和临床医师的关键岗位的缺失,也是近些年来检验科与临床矛盾难以调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随着2012年检验专业的“五改四”,检验医师的来源便只有:① 临床转检验、② 2012年以前毕业的五年制检验专业学生、③ 临床诊断学毕业的检验学硕士。

“检验医师“这一职位,成为了比执业医生更罕见的存在。检验门诊的开展让人们再一次看到检验医师培养的必要性。

相较于检验医师的培养时间,四年制检验技术和三年制检验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用于目前急需规范化检验科人员的现状。

检验技术人员饱和的区域,培养检验医师,向上发展检验门诊;检验技术人员缺失的区域,吸引四年制检验技术和三年制检验技术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完善当地医疗。这或许是促进检验医学大力发展的一条道路。

文章来源:数智检验医学、医脉通,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阅读原文,直接查询项目临床意义、行业标准、参考区间~~~

检验之声
检验之声,专注于检验医学前沿资讯、检验项目解读、检验案例分享、检验行标在线阅读,打造检验信息共享新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