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这种氛围,孩子很难幸福

教育   2024-11-03 06:55   北京  


直播预告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作者|王玺

来源|王玺的心理空间



被一则新闻惊到了。


为了缓解高三儿子的学习压力,一位妈妈主动提出陪睡。儿子睡着后,妈妈也不离开,继续跟儿子睡在一起,且在第二天跟儿子说:你别觉得害羞,无论多大你都是我的儿子。


然后她又跟儿子睡了几天,当儿子提出想自己睡时,妈妈仍不甘心:我就睡在客厅,随时等你召唤。


被惊到的不是妈妈这个行为。多年咨询工作中,比这更离谱的事情都遇见过早已见怪不怪。


我被惊到的是,当这位妈妈连线某位心理导师时,那位导师竟公然为她的做法点赞,说她做得好,做得对。


据说心理导师当天的直播间出现两种现象:一些人感激涕零,歌颂母爱的伟大,支持那位妈妈和导师;一些人则风中凌乱,直呼三观尽毁,果断取关导师。


老话说:儿大避母、女大避父,这是最基本的伦理常识。懂点心理学的人更应知道,父母和孩子倘若过度亲密共生,缺乏心理、身体的边界,会引发严重的乱伦焦虑。


尤其是孩子,可能终其一生都将活在愤怒与羞耻感中,这份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事业和幸福,那是用多少时间、多少金钱都无法疗愈的心理创伤。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孩子命运的伏笔。


这绝非危言耸听。




我有一位女来访者,生完孩子就和老公分房睡了,几乎再也没有性生活,甚至一提到就厌恶。


后来老公出轨,痛苦的她来做咨询。她在咨询中坦承,自己结婚只是为了繁衍后代,既然已经完成了生娃大计,就没必要再过夫妻生活了。


理由很简单,我当然不信。


后来在咨询中,她回忆起早年间的一些经历:小时候,她和父母同睡一张床,父母经常当着她的面做爱,也不管她是否已经入睡。有时候妈妈不在,爸爸会抱着她睡觉,亲吻她的嘴,抚摸她的身体,从后面蹭她的屁股。


小小年纪的她,虽然不懂爸爸在干嘛,却本能地害怕。后来她主动和父母分床睡了。


因为对父亲的厌恶,从小到大,她对所有的男性都是又恶心又恐惧。她一直没有谈恋爱,拖到年龄大了,为了有个家才跟老公结的婚。她对老公虽然有感情,其实心里也是厌烦、排斥的。


我的另一位男来访者,30多岁才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女生,交往一年后,他准备跟对方结婚,没想到遭遇了母亲的强烈反对和控诉,他母亲寻死觅活,还对他喊出:这个家有我没她,有她没我。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睡觉也在一起。小时候,他很依恋母亲,到了青春期,他主动提出分床睡,母亲死活不肯,说自己晚上害怕,得要他陪着。直到他去外地上大学,才摆脱了母亲。中间寒暑假回家,母亲也曾要求跟他一起睡,被他坚决拒绝。


等他工作了,母亲依然全方位地掌控着他的生活,他无法正常的社交,也无法正常的恋爱。好不容易遇到喜欢的人,没想到母亲歇斯底里地发作了。


母亲的表现令他惊恐万分,他求助于咨询,甚至也让母亲来做咨询。


咨询室里,他的母亲腰板笔直,义正辞严地对我说:儿子是我一手带大的,没有我,就没有他。这个世界上,我们母子俩最亲。别的女人想跟我抢,您说我能让吗?


我问:您不希望他结婚,有自己的家庭吗?


她目光凌厉:他有家呀。妈在哪儿,家在哪儿。再说了,我也没找男人结婚啊。


我在心里,倒抽了一口凉气。


我知道,有如此偏执的母亲,儿子难以如愿。


除非这个儿子有勇气和妈妈分离,但以我对他的了解,这对他来说很困难。




小时候的经历,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前述女来访者的爸爸已经快70岁了,她依然不敢跟他独处,不愿跟他对视,更不敢肢体接触(有一次,她父亲摔倒在地,她愣是不愿上前扶他,还被旁观者指责了)。在她心里,依然对他怀有很深的恐惧和憎恨。


几年过去了,那位男来访者还没有结婚,也不打算再谈恋爱,他说他已做好孤独终老的准备。


许多家庭长期处在共生关系中。一些已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依然和父母同床共枕。


有些父母的解释是:孩子离不开我呀,我能怎么办?


还有的父母喊屈:妈妈爱孩子,就要满足孩子的需要啊!当妈的能眼睁睁看着孩子痛苦,而不去帮他吗?


亲子关系中,一些父母就是打着“爱的名义”去越界的。


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孩子无法辨别、建立关系中的边界和分寸,无法对亲子关系中的任何事件承担责任。能够辨别和担责的,是身为成年人的父母。


孩子的行为边界,是由父母的边界决定的。


父母是家庭规则的制定者,必须知道关系中的边界,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有些父母辩解说我也不懂啊。不懂可以学啊,做父母本身就需要学习。最怕的就是不懂也不学,活在病态的自恋中。


合格的父母,并非要满足孩子的全部需求。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可以满足,也可以拒绝。


另外,满足、帮助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有逾越、破坏边界这一种。


亲子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真相: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父母没有自我,内心空虚,情感匮乏,就会情感寄生、依附在孩子身上,或者把对另一半的期待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为父母精神上的配偶,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可怕的事情。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十一有很多孩子都去了国外的博物馆。


有网友晒照:大英博物馆,“挤”满了参观中国馆的家长和孩子。


让下一代知道,在异国他乡还有成千上万的国宝文物,它们共同组成了华夏10000年的灿烂文明。


用认识国宝文物的方式,给孩子开眼界、涨知识太值得借鉴了~


多人可能不知道——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17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


而现在,它们成为海外近200多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如果不曾走进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穷极一生也无法想象:


辽代木雕彩绘水月观音,究竟有多么精湛华美,气场强大。



曾到过大英博物馆,也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这里”


这里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件,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华文明。



还有代表战国黑科技的青铜神龙,是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古兵器收藏之首”永乐帝宝剑,藏于英国皇家军械局博物馆


而清代点翠圣旨奉天诰命凤冠,每年都为苏格兰国立博物馆带来无数游客。



国专家考察团曾对流失海外的文物做过一个统计。


数据一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日本约藏中国文物360万件,法国260万件,美国230万件,英国130万件……


数目之庞大、文物之精美、时间跨度之悠久,震惊世界。


离家万里,漂泊海外,没有一件文物不想回家。但问题是,太多人还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因为哪怕仅仅,把藏有中国文物最多的12座海外博物馆逛一遍。路程相当于绕地球6圈。


普通人一生终其一生,难以实现。


而如果没有足够知识储备,花几万带孩子出国一趟,也不过是看个热闹。



幸运的是历时5年,我们终于等来它,


每一帧都精美绝伦、美到尖叫出声的——


《海外国宝全书》

寻遍海外700+件镇馆之宝

读懂10000年中华文明和美学家底

点击下面小程序,即可入手


沉甸甸的一本书,足有10斤重。


抱在怀里一瞬间,真的太太太激动。因为它,


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无数国人期盼的“国宝回家梦”。



一书汇聚700+件流落海外的镇馆之宝,每件太美、太气派。



种类收录全——


青铜器、玉器、瓷器、珐琅器、织锦、书画、木雕……几乎囊括你所知道的一切类别。




时间跨度全——


从新石器时代、夏商周到清晚期,完整覆盖了10000年中华文明史。





鉴宝角度全——


全书近1800幅高清全彩插图,360°全方位细节展示。


从工艺、材质、色彩……50多种角度看国宝。



27轮专业调色,比你亲临博物馆看到的更加真实丰富、视觉高清。



还有比博物馆金牌讲解员,更专业幽默的文字解析。


国宝朝代、来历、功能、尺寸、藏馆……身份信息,一目了然。



一部圆梦万里的“海外宝鉴”

一次讲透10000年兴衰、流变的文明史

一场此生难忘的灵魂盛宴

《海外国宝全书》

寻遍海外700+件镇馆之宝

读懂10000年中华文明和美学家底

点击下面小程序,即可入手


(广告)


作者介绍




作者: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13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著有《路在脚下延伸》、《当人生艰难时刻来临》,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公众号ID:wangxixinli。


尹建莉父母学堂
教育学者尹建莉创始,1000万家长信赖。0-18岁孩子的教育问题,这里都有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