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参谋长

文摘   2024-09-11 00:01   北京  

参谋长

李红光||海南


1992年初夏新训结束,我被分配到三亚田独某团司令部任文书。团参谋长是一名中校,高高的个子,微胖的身材,笔挺的军装,看上去很干练、很和蔼。报到时,他详细询问了我个人的基本情况,明确了文书的岗位职责,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工作要求。

在新兵连时,曾熟记《三大条令》,其中《内务条令》规定:团参谋长隶属于团长和团政治委员,是部队的参谋长、司令部的直接首长,对司令部的工作负完全责任。

19岁的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团职首长,内心紧张,手足无措,加之参谋长语速较快,略带乡音,以致在我起身离开前,他交办的某件事项我并未领会,却又不敢张口,直至次日参谋长再次交代才恍悟,原是要我每天下班前,将参谋办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参考消息》《人民海军》等当日报纸归类,夹好,放进报栏。

不明确首长意图,也不去核实——这就是新兵时的我。在基层部队,“傻乎乎”一词是老兵对新兵的调侃用语,放在当时的我身上,的确再适合不过了。好在参谋长儒雅,待人宽厚,偶尔还会和我开个小玩笑,时间一长,最初的那种紧张感、拘束感便渐渐消失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部队团一级机关还没有办公自动化这一说,主要还是人工操作。作为文书,我常被参谋长叫到他办公室誊抄材料。

参谋长、副参谋长合用一间办公室,两桌两柜,两把藤椅,办公桌上也干净:笔筒、玻璃板、电话机,简陋、整洁。

参谋长曾任基地机关参谋、水警区科长,一些重要文字材料从来都是亲自动手。他写材料时很投入,烟抽得也凶,时而凝神沉思,时而奋笔疾书,一脸的沉静与专注。八开绿格稿纸,参谋长写满一张,便递我誊抄。他写得很快,笔迹飘逸,龙飞凤舞,加上不断补充修改,一些地方勾勾划划,当实在难以辨认,我就会起身上前请教。这时,他会停下笔,上下端详一下,然后告诉我。如此,待他写完,我也差不多快抄完了。

此刻他会燃支烟,惬意的吸上几口,然后在烟雾升腾中,捧起我誊抄的那份稿子,逐字逐句审阅修改,一来二去,当觉得差不多了,便会签上字让我送去打字室。时间一长,我渐渐熟悉了参谋长的运笔规律和书写习惯,哪怕潦草难辨,我也能快速准确识别,这一点,参谋长很满意。

某次演习前夕,参谋长修改完预案初稿,见我还在誊抄,便起身去洗了两个苹果,自己一边大口吃着,一边把另一个递给我,笑眯眯地说:“我家属买的,特别甜,赶快吃。”参谋长家属我见过,白净脸,高挑个,美丽且温柔。他们感情很好,有时参谋长加班,嫂子会打电话过来,嘘寒问暖,关心备至,令人羡慕。

参谋长谙熟军事,尤精于军用通信,令人钦佩和印象深刻的,是他结合南海形势、战场环境和一线亟需,撰写并内刊发表的一篇有关战时通信保障的论文,观点新颖,前瞻性极强。记得当时司令部有几个参谋私下探讨,对文中“位某海空域发射一颗通信卫星”之设想,颇不以为然。然时隔未久,卫星上天,通联实现,建议落地,历史进程印证了参谋长的先见之明。

任文书期间,很多工作和经历都是“第一次”,作为一名新兵,脆弱、幼稚,工作上的陌生感、成长中的挫折感,让我不时怀疑和否定自己,往往滋生一些负面情绪。困顿迷茫时刻,参谋长关心我、勉励我,给予阳光般的温暖和导师般的指引,即使离家千里,暮雨凉薄,只要见到他心里也会暖暖的,对此,我始终心怀感念与感恩。只是那时太年轻,太自我,自我教育、自我觉醒的过程还远未完成,不重言辞,不善表达,每每回思,倍感自责、愧疚。

参谋长姓易,名仁生,1972年入伍,湖南涟源人,1993年升任团长,1996年转业地方工作,后因疾不治,英年早逝。

此去经年,岁月无声。

住笔思之,不觉泪下……


图片/网络

作 者 简 介

李红光,七O后,退役军人,居琼冀,喜欢文字,自娱而已。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杨   青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清   泉

审校:严圣华

投稿邮箱:183074113@qq.com

冬歌文苑
没有文学的人生是苍白的,带着您的梦想来吧!
 最新文章